杜 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西嶺:指四川成都市崇州境內的西嶺雪山。一說指成都西北方遠處的岷山群峰。東吳:泛指三峽以東的地方。
入選理由:
寫景明快,風格含蓄,表達詩人盼歸情感的名作。
詩詞賞析 這首詩大概作于廣德二年(764),這一年詩人53歲,寓居四川成都西郊的草堂。
前兩句寫景,集中寫鳥。黃鶯在翠綠的柳蔭中鳴叫,看來時令已是春末夏初;白鷺成行,高飛上天,它們多么自由。后兩句寫從窗與門里看到的景象?!扒镅庇肋h不變,“萬里船”能駛向最遠的江南,當然也在“我”回鄉的路程之中。小詩四句對仗,體現了整齊、圓滿,人生如此該多好。小詩看似一幅景物鮮明,色彩有層次的畫,這幅畫的確很美,但仔細玩味,其中仍然潛埋著杜甫詩歌的主調——傷漂泊,盼回歸,它并非只是一首簡單的寫景之作。“兩個黃鸝”、“一行白鷺”都象征著有家,團聚,與自己的孤獨漂泊形成對比。詩人在成都已經住了幾年,盼歸的希望到現在還是不能實現。從“千秋雪”的意象中可以尋求其深義,暗示人世依然如故,戰事還是不斷,完全沒有變好的希望?!伴T泊”一句所含的情感就比較明白了,“望歸”之意已凸顯出來了。詩人的家在北方,詩人最難忘的是在京城做官的人生經歷,“每依北斗望京華”,這比他的故鄉更關情。但是,京城、北方還在打仗,各種軍事勢力還爭斗不停,阻隔了成都向北的回歸道路,要回去,就只有寄希望于水路。水路向東,出三峽后可以取道北上,這是蜀中人往北的常行路線。另外,即使回不了北方,到江南也是詩人退而求其次的愿望。因此,門外停泊的駛向東方的船,正是詩人朝思暮想的歸鄉之舟。
上一篇:《趙師秀·約客》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僧志南·絕句》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