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①:“玉為人體貌閑麗②,口多微辭③,又性好色。愿王勿與出入后宮。”王以登徒子之言問宋玉。玉曰:“體貌閑麗,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辭,所學于師也;至于好色,臣無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說乎?有說則止,無說則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④,迷下蔡。然此女登墻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⑤。登徒子則不然:其妻蓬頭攣耳⑥,齞唇歷齒⑦,旁行踽僂⑧,又疥且痔,登徒子悅之,使有五子。王熟察之,誰為好色者矣。”
是時,秦章華大夫在側,因進而稱曰:“今夫宋玉盛稱鄰之女,以為美色,愚亂之邪⑨,臣自以為守德,謂不如彼矣。且夫南楚窮巷之妾,焉足為大王言乎?若臣之陋⑩,目所曾睹者,未敢云也。”王曰:“試為寡人說之。”大夫曰:“唯唯。臣少曾遠游,周覽九土,足歷五都⑾,出咸陽,熙邯鄲⑿,從容鄭、衛、溱、洧⒀之間。是時向春之末,迎夏之陽,鸧鹒喈喈,群女出桑。此郊之姝,華色含光,體美容冶,不待飾裝。臣觀其麗者,因稱詩曰:‘遵大路兮攬子祛,⒁贈以芳華辭甚妙⒂。’于是處子怳若有望而不來⒃,忽若有來而不見。意密體疏,俯仰異觀,含喜微笑,竊視流眄。復稱詩曰⒄:‘寤春風兮發鮮榮⒅,潔齋俟兮惠音聲⒆,贈我如此兮不如無生⒇。’因遷延而辭避(21)。蓋徒以微辭相感動,精神相依憑。目欲其顏,心顧其義,揚詩守禮,終不過差(22),故足稱也。”
于是楚王稱善,宋玉遂不退。
注釋①短——說別人的壞話,進讒。②閑麗——雅靜而美麗。③微辭——在此指委婉動聽、惑人之詞語。④陽城、下蔡——古地名,皆春秋時楚國屬地。據李善《文選》注:“蓋楚之貴介公子所封。”可知此處為貴族封邑,故多紈袴子弟。⑤許——贊許、傾心。⑥蓬頭攣耳——亂發如枯草,兩耳卷曲。⑦齞唇歷齒——齞(yan),露,突顯。齞唇,嘴唇翹起;歷齒,牙齒稀疏。⑧旁行——走路向兩旁歪斜,腿腳屈拐。踽(ju)僂:即佝僂,脊柱彎曲駝背拱胸。⑨《文選》在“臣”字后斷句,今改在“邪”字后斷句。⑩《文選》在“陋”與“目”之間不斷句,今改。陋:孤陋寡聞。(11)九土、五都——九、五表多數;九土、五都在此泛指很多地方。(12)熙——通“戲”,游歷。(13)溱、洧——春秋時鄭國境內二水名。溱水,源出密縣(今屬河南省)東北;洧水,源出登封縣(今屬河南省)東之陽城山。二水在新鄭縣匯流。(14)《詩經·鄭風》中有《遵大路》一首,描述男女相愛悅,詩中有“遵大路兮,摻執子之祛兮”,祛,衣袖。(15)芳華——香花。《文選》李善注“芳草之花”。《詩經·鄭風》中《溱洧》篇有“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jian蘭花)兮”及“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之句,寫男女春游相贈以花。該句或借此義。李善《文選》注曰:欲贈芳華,恐不受,故先與妙辭以進之。”(16)怳若——怳通“恍”,恍惚失意的樣子。(17)復——答贈。(18)寤——悟、覺。鮮榮:鮮花,喻青年人的風采。(19)齋——莊重。李善注此句“言自潔貌矜莊而待惠音聲”。(20)李善注此句“謂贈以芍藥,欲結恩情,而女不受”。不如無生:不如死去。這是怨詞。(21)遷延——退卻的樣子。(22)過差——過失、差錯。
賞析宋玉的辭賦,向以流麗多姿著稱。《登徒子好色賦》便是他諸多作品中的代表作。它以辯說的形式出現,運用構思奇巧的立論,不容置疑的論據,縝密的結構,生動鮮明的詞語,使清新的內容在辯駁中像剝筍般層層脫出。作者寓精辟透徹的說理于凝聚著高度語言藝術的記敘描寫之中。這便是此賦不因年代久遠而剝退顏色、歷千古而盛傳不衰,一直受到讀者殊愛的原因。
這里,就該賦運用語言的絕妙之點,略陳如次。
首先,表現在文字的簡繁有度上。作者僅以“所受于天也”、“所學于師也”便對“體貌閑麗”、“口多微辭”二大罪名作了澄清。可謂該簡處則簡,簡得有力;而對“又性好色”卻作了大量的駁辯陳述,自“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至“登徒子悅之,使有五子”總共用了130多個字展現了他的自衛與反擊。可謂該繁就繁,繁得痛快淋漓。
其次,表現在作者善于運用比喻精確而又排比的語句進行渲染與烘托,使美者絕美,丑者奇丑。如寫“東家之子”的美,有“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一連串的比喻句相排比,就使“美”具體化、形象化,可供讀者通過喻體翠羽、白雪、束素、含貝盡情地去聯想了。再如寫登徒子的妻子也用了“蓬頭攣耳,齞唇歷齒,旁行踽僂,又疥且痔”四個排比句,從長相、舉止到質體無處不突出她的丑。
其三,善于進行夸張式的摹寫。如第一段中,在“東家之子”出現之前有“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的句子,這是為了渲染深化驚世駭俗的美女出現時的濃郁氣氛而采用的大膽夸張。接下去又用“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的夸張描寫摹擬“東家之子”的身材、膚色都生得恰到好處,堪稱美妙絕倫!
其四,詞語流暢,清麗天成。既善化用前人典故成語,也為后人留下不少供沿相襲用的佳句。如第一段中登徒子妻的形象分明脫影于黃帝時的丑女嫫母與戰國時齊宣王之丑后無鹽(鐘離春);第二段“是時向春之末,迎夏之陽,鸧鹒喈喈,群女出桑”的景象,顯然是《詩經·豳風·七月》“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畫面的巧加妝點。而后代曹植《洛神賦》中“穠(豐滿)纖得衷(適中),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束素”的洛神,又何嘗不帶有宋玉所描繪的“東家之子”的倩影?
上一篇:《快閣的紫藤花》原文|賞析
下一篇:《青紗帳》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