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詩人。字元之,濟州鉅野(今山東巨野縣)人。世為農家,出身清寒。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公元983年)進士。曾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大理評事等,官至翰林學士。秉性剛直,為官清廉,直言敢諫。他對當時北宋王朝“積貧積弱”的形勢十分憂慮,在太宗、真宗二朝曾幾次向朝廷建議減裁冗兵冗員,鞏固邊防。因此得罪朝廷,八年三黜,先后貶知商州、滁州、黃州。曾作《三黜賦》,表達自己屢遭貶謫不放棄操守的決心。后遷蘄州(今湖北蘄春縣)病死。因其曾官黃州知州,故世稱“王黃州”。
王禹偁政治上主張改革,是北宋最早起來要求改革弊政的政治家之一。文學上以宗經復古為旗幟,強調文以致用,反對宋初浮靡文風,是北宋文壇最早起來掃除浮艷靡麗文風的文學家之一。于詩歌推崇杜甫、白居易的現實主義,于散文推崇韓愈、柳宗元。詩文都比較平易簡明,生動活潑,自然清新,而且能托諷寄懷,表述理想,針砭現實。對于北宋一代文風的轉變,有很大的影響。散文風格趨向典雅古樸,但不甚注重刻畫描寫,初步表現出宋詩議論化、散文化的傾向。寫景小詩明凈洗練,頗見情趣。
著有《小畜集》、《小畜外集》。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包拯的文學成就資料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