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篇
憂痛傷人身體
【原文】
接孫芝房信,告病勢重危,托以身后之事。并請作其父墓志及刻所著詩十卷,《河防紀略》四卷,散文六卷。又請邵位西作墓志,亦自為手書別之,托余轉寄。又接意誠信,告芝房死矣!芝房于去年六月面求作其父墓志,余已許之。十一月又寄作古文一本,求余作序,余因循未及即為。而芝房歸遽道山,負此良友。疚撼何極!芝房十三歲入縣學,十六歲登鄉舉,二十六歲入翰林。少有神通之目,好學勵品,同輩所欽!近歲家運極蹇,其胞弟鰲洲主事,叔孚孝廉,相繼下世。又喪其長子、次子,又丁母憂,又喪其妻,皆在此十年之內,憂能傷人,遂以隕生!如此美才,天不假之以年,俾成大器,可悲!因憶道光二十八年,劉菽云將死之時,亦先為一書寄京以告別,請余為作墓志。凡內傷病,神氣清明不亂,使生者愈難為情耳!
咸豐九年三月
【譯文】
接到孫芝房的來信,告訴我他病情危重,將自己的后事托付給我,還請我為他的父親撰寫墓志銘以及印刻他所寫的十卷詩,即《河防紀略》四卷,散文六卷。又請邵位西為他作墓志銘,他也親自寫了一封告別信,托我轉寄。接著又接到意誠的信,他告訴我芝房死了!芝房在去年六月當面請我給他的父親撰寫墓志銘,我已經答應他了。十一月他又寄來他所作的一本古文,請我寫序,我由于外出巡視還沒來得及做。芝房這樣突然地離世,我辜負了好友的囑托,心中實在愧疚!芝房十三歲到縣學讀書,十六歲考中鄉試舉人,二十六歲進翰林院。少年時代聰明過人,品學兼優,是同輩人欽佩的對象!近年來家道中落,他的胞弟鰲洲主事和叔叔孚孝廉都相繼過世。接著又喪失了他的長子、次子,之后老母親、妻子也相繼去世,這些都發生在十年的時間里。這些憂愁深深地傷害了他,所以使他這么快喪失了性命!這樣杰出的人才,老天不給他壽命讓他成為大器,實在是令人悲痛啊!于是我想起道光二十八年劉菽云將要去世的時候,也是先寫了一封信寄到京城和我告別,并請我為他作墓志銘。凡是體內傷情的病,精神氣息都很清醒不紊亂,這樣就更使活著的人為他難過!
咸豐九年三月
悲逝者行自念
【原文】
袁漱六有志讀書,期至于古之作者,而竟百不能嘗其一二,良可深痛!今年六月郭雨三親家陣亡,茲又聞漱六之喪!中年哀樂,觸緒生感!古人所云“既悲逝者,行自念也”。
咸豐九年十月
【譯文】
袁漱六有志于多讀書,希望讀遍古代所有書籍,然而卻未能實現,就連百分之一二也沒能完成,實在令人惋惜!今年六月,郭雨三的親家陣亡了,如今又聽說袁漱六去世!中年光景那些哀傷和歡樂的事情,常常觸及人的心靈而生出無限的感慨啊!正像古人所說的“既是為死去的人悲傷,也是念及自己的境況啊”。
咸豐九年十月
哀痛逝去友人
【原文】
胡宮保于八月二十八日亥時去世!哀痛不已。赤心以憂國家,小心以事友生,苦心以護諸將,天下寧復有似斯人者哉!
咸豐十一年九月
【譯文】
胡宮保在八月二十八日亥時去世了!我哀痛不已。他以一片赤誠之心憂慮國家,以一顆愛心謹慎地對待朋友,以一片苦心愛護手下各位將領,天下還會有像這樣的人么!
咸豐十一年九月
有負朋友囑托
【原文】
聞姚秋浦之喪,深以為憂!姚自去年五月署皖南道。至今年余,無日不在艱危困苦之中,茲以疫病,四日不起,可勝悲惋?
鄧守之子解,字作卿,于本日寅正在公館內去世。完白先生之孫也!余派人料理殮殯,未刻舁出。其父曾淳托我教訓培植,余以公私繁冗,久未一省視。不知其一病不起,有負重托,殊為歉疚!
同治二年五月
【譯文】
聽說姚秋浦的噩耗,我內心十分憂慮!姚秋浦從去年五月擔任皖南道臺以來,至今年為止沒有一天不生活在艱危困苦之中。現在因為疫病臥床不起,僅僅四天就去世了,不禁令人悲傷、惋惜!
鄧守之的兒子解,字作卿,于今天正寅時在公館內去世。他是完白先生的孫子!我派人前去幫助料理喪事,未刻出殯安葬。他的父親曾經懇請我教導栽培他,我由于公私事務繁忙,很久沒去看望他,想不到他竟然一病不起了,有負老朋友的重托,我感到相當抱歉和內疚!
同治二年五月
痛悔待友過嚴
【原文】
聞張煉渠沒于安慶,為之怛然不釋。蓋煉渠于徽休,鬧餉時百計維持,大受毆辱,而余查辦之札,復過于嚴厲也。
同治四年八月
【譯文】
聽說張煉渠在安慶去世了,為此我感到悲傷難以釋懷。煉渠在徽州休寧,軍隊中發生要求增加餉銀的鬧事行動,他想盡辦法加以維持,還大受毆打和屈辱。而我在查辦的公文中,對他的語氣又太過嚴厲了。
同治四年八月
哀憐友之門庭
【原文】
至塔軍門家,直延入上房,具酒相待。其母八十歲,相對涕泣!其三弟咸豐四年已死!其次弟本年八月十三日亦死!其兩弟婦寡居,并出拜見。三兄弟皆無子,僅塔軍門一女,次弟阿陵布四女;親房無可承繼之人,實為可慘!其妹其女并出拜見,泣求提拔其婿也。
咸豐七年十二月
【譯文】
到了塔軍門家中,直接將我請到上房,準備好了酒席招待我。他的母親已經八十歲了,對著我哭泣!他的三弟在咸豐四年已經去世了!他的次弟也于今年八月十三日去世了!他的兩個弟媳婦都守寡在家中,也一起出來拜見我。兄弟三人都沒有兒子,只是塔軍門有一個女兒,他的次弟阿陵布有四個女兒;家中沒有一個繼承人,實在是悲慘!他的妹妹和女兒、侄女一起出來拜見我,哭著請求我提拔她們的女婿。
咸豐七年十二月
上一篇:曾國藩文集《雜感筆記第七》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曾國藩文集《修身篇》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