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陳繼儒
往丁卯②前,珰網告密③,余謂董思翁云:“吾與公此時,不愿為文昌④,但愿為天聾地啞,庶幾免于今之世矣。”鄭朝宗聞而笑曰:“閉門謝客,但以文自娛,庸何傷?近年緣讀《禮》之暇,搜討時賢雜作小品而題評之,皆芽甲一新,精彩八面,有法外法,味外味,韻外韻,麗典新聲,絡繹奔會,似亦隆、萬以來⑤,氣候秀擢之一會也。
往弇州公代興⑥,雷轟霆鞠,后生輩重研而從者,幾類西昆之宗李義山⑦,江右之宗黃魯直⑧。楚之袁氏思出而變之⑨,欲以漢幟易趙幟,而人不盡服也。然新陳代變,作者或孤出,或四起,神鷹掣鞲而擘九霄⑩,天馬脫轡而馳萬里,即使弇州公見之,亦將感得氣之先,發起予之嘆。白樂天(11)有云:‘天下無正聲,悅耳即為娛’,豈是之謂耶?”超宗曰:“吾儕草士,豈敢洋洋浮浮,批判先覺。但古豪俊不必有寄,如皇甫淫(12),杜預癖(13),柱下之五千言(14),昆耶之四十九年法(15),即至人累世宿劫,不能斷文字緣,而況吾輩乎?嘗僅復諸賢文,一讀之蠲愁(16),再談之釋涕,三讀之不覺呻吟疾痛之去體也,其庶幾大祥之援琴乎哉(17)?”余曰:“寧唯是。”
開元(18)中,將軍裴旻(19)居喪,指吳道子(20)請畫鬼神于東都天官壁,以資冥福。答曰:“將軍試為我纏結舞劍一曲,庶因猛厲以通幽冥。”旻唯唯,脫去縗衣(21),裝束走馬,左旋右轉,揮劍入云,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旻引手執鞘承之,劍透室而入,觀者數千人,無不驚栗。道子于是援筆圖壁,颯然風起,為天下之壯觀。鄭超宗磊落俠丈夫,文章高邁,名流見之背辟易(22),出其精鑒,選為《文娛》,斯亦吳道子東都之畫壁耳。若康樂娛于清宴(23),玄暉娛于澄江(24),未足比于《文娛》壯觀也。眉道人陳繼儒書于硯廬中。
(《媚幽齋文娛》)
注釋①本文重點闡釋何以“以文文娛”。所謂“以文文娛”,即“搜討時賢雜作小品而題評之”,故而估量了“雜作小品”的特色與價值。②丁卯——明天啟七年(1627)。該年八月,熹宗死,其弟朱由檢嗣位。十一月,宣布閹黨頭目魏忠賢罪狀,安置于鳳陽。途中魏忠賢自縊而死。③珰網告密——指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緹騎四處,構煽羅織,陷人于罪。④文昌——星官名,又名“文曲星”、“文星”。中國神話中主宰功名祿位的神。舊時多為讀書人所崇祀。元仁宗時將梓潼帝君加封為“輔文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后,稱“文昌帝君”,二者遂合而為一。⑤隆、萬以來——指明穆宗隆慶(1567—1572),明神宗萬歷(1573—1619)以來。⑥弇州臺——指王世貞,號弇州山人。早年與李攀龍同為“后七子”領袖,倡導文學復古運動,晚年漸對專事模仿不滿。著述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別集》等。
⑦西昆之宗李義山——晚唐詩人李商隱,字義山,西昆體派奉之為宗師。北宋初期,宮廷侍臣、翰林學士楊億、劉筠、錢惟演標榜所在宮廷的作品為詩賦“昆侖”,取“玉山策府”之名,名其詩集為《西昆酬唱集》。歐陽修《六一詩話》:“蓋自劉、楊唱和,《西昆集》行,后進子者爭效之,風雅一變,謂之西昆體。”⑧江右之宗黃魯直——北宋,呂本中作《江西詩社宗派圖》,推黃庭堅(字魯直)為宗派之首。江右,即江西。黃庭堅為江西人,故有江西詩派之稱。⑨楚之袁氏——指湖北公安派代表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他們反對復古和道學文風,并開創公安派。湖北公安屬古楚地。⑩“神鷹”句——言謂神鷹從臂上疾速飛去,直沖九霄。鞲(gou),同“”,射箭時用的皮制臂套。⑾白樂天——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字樂天。⑿皇甫淫——西晉文學家皇甫謐,沉靜寡欲,以著書為務。后患麻痹癥,猶手不釋卷,廢寢忘食,時人謂之“書淫”。⒀杜預癖——西晉文學家杜預,曾任鎮南大將軍。平吳后,從容無事,乃耽思經籍,酷愛《左傳》,著《春秋左氏經傳集解》,有“左癖”之稱。⒁柱下五千言——指老子所著《道德經》,全書五千余言。老子曾任國柱下史《御史》。⒂“毗耶”句——指毗耶以四十九年整理古印度宗教文獻《吠陀》。毗邪,即毗邪娑,印度古代傳說中的圣人。⒃蠲愁——消愁。蠲(juan),除去。⒄大祥之援琴——大祥,古時父母喪后兩周年的祭禮。援琴,猶撫琴。⒅開元——唐玄宗年號。公元713—741年。⒆裴旻——善舞劍,與李白歌詩、張旭草書并稱“三絕”。⒇吳道子——唐代大畫家,擅長畫山水及佛教、道教人物,以及神鬼、蒼龍等。世人稱為“畫圣”。(21)缞(cui)衣——古時喪服,粗麻制成,披于胸前。(22)辟易——驚退。(23)康樂娛于清宴——南朝宋詩人謝靈運,為東晉車騎將軍謝玄之孫,襲封康樂公。因不被重用,雖身居官職,卻不理政務,肆意遨游山水,娛于清宴。(24)玄暉娛于澄江——南宋齊詩人謝朓,字玄暉。與謝靈運同族,世稱“大小謝”。代表作《晚登三山還望京邑》,描寫春江日暮景色十分生動。其中“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一聯猶為出色,為李白推重。
上一篇:《王謔庵悔謔鈔序》原文|賞析
下一篇:《刻世說新語序》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