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郭澄之·郭子
東晉志人小說集。郭澄之撰。《隋書·經籍志》子部小說家類著錄。兩《唐志》同,有賈泉(“泉”原作“淵”,因避唐高祖李淵諱改之)注,三卷。宋時亡佚。《玉函山房輯佚書》和《無一是齋叢鈔》各有輯本,一卷。魯迅《古小說鉤沉》輯八十四條。《郭子》是為適應當時社會上清談品藻風氣的需要而產生的,主要記錄兩晉上層社會人物的言語應對、軼聞瑣事、人物品評等,與《語林》相類。如《張憑》條,寫張憑恃己才去拜訪當時權貴名流劉惔,適逢王蒙(王長史)與群賢來謁劉,眾人在一起談論時事,因各人觀點不一致而互不理解。張憑趁機于末座評判,言約旨遠,大得劉惔賞識,于是名聲大噪,身價倍增,竟得太常博士之職。反映了人物品藻風氣盛行時“聲名成毀,決于片言”的社會狀況。《畢茂世》記畢茂世“手持蟹螯”而“拍浮酒池”,了此一生的言行;《王佛大》記王佛大“三日不飲酒,覺形神不復相和親,酒自引人入勝地”之言;《劉真長》言劉真長親見“何幼道飲酒,人傾家釀”的情狀等。皆可見晉人嗜酒如命,放浪形骸之世態。有些軼聞瑣事,能表現重大主題。如:《何充》寫王含在廬江郡貪暴橫行,而其弟王敦利用權勢袒護之,何充不畏權勢,敢于當眾揭底,搞得王敦十分尷尬,展現了官場的復雜關系,反映了當時政治的腐敗和社會的黑暗。《杜預》條,寫出身下層士人的杜預,拜鎮南將軍后仍不能與士大夫共坐連榻,反映了士族制度等級森嚴情狀。《晉武帝》條,通過武帝調解一項臣子家事,美化了封建帝王的“仁君”形象。這些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意義和認識價值。書中最有特色的是與魏晉風度有關的婦女兒童題材故事。如:《阮德如妹》,寫阮德如妹嫁給許允后,許因其面丑而恥于相見,阮氏批駁了許允重色不重德的錯誤思想,維護了婦女的尊嚴。《韓壽之香》寫賈公閭女與韓壽相悅,令婢女傳其意而私自結合故事,展現了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由和個性解放的生活理想。《鐘氏》寫王渾向妻子鐘氏夸耀兒子,鐘氏竟云自己如跟小叔相配,生兒定超過此子。歷代封建衛道者皆譴責鐘氏放肆,豈不知這恰恰生動表現出鐘氏這一封建社會的新女性,對自我之美的充分肯定與自覺觀照。《楊氏子》寫楊氏子年九歲,孔君平詣其父,其父不在,乃呼此小兒出,為之設果,孔指著楊梅說:“此貴君家果。”小兒答:“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表現了楊氏子的反應敏捷及聰慧。書中有些故事,宣揚看骨相、定生死等封建迷信意識,有些故事對士族文人的放蕩言行,流露出一種欣賞的感情,反映了剝削階級的審美趣味。藝術上,《郭子》大多雖然篇幅短小,但往往刻畫人物形象達到出神入化境界。其語言簡約含蓄,文筆雋永清新。如《許允面君》寫許允婦見識不凡,不足百二十字,便生動地描繪了許允被捕后全家的不同表現,在對比描寫中突出了許允婦非同尋常的膽識。在中國小說發展史上,《郭子》是繼《語林》之后又出現的帶有開創意義的軼事小說集。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把《郭子》和《語林》并提,認為二者都是孕育《世說新語》的母體。
上一篇:《先秦·鄒忌》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吳均·陽羨鵝籠》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