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詩》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懸詩》是阿拉伯蒙昧時期即伊斯蘭教產生前時期7篇(一說10篇)著名長詩的總稱。蒙昧時期阿拉伯各部落詩人每年在麥加附近的歐卡茲舉行一次賽詩會,評出的佳作用金泥寫在埃及細麻布上,懸掛在麥加克爾白神殿中,懸詩名稱由此而來。生活在公元6~7世紀的懸詩作者首推被稱為“詩壇宗匠”的烏姆魯勒·蓋斯,他的“懸詩”長81行,抒發了詩人對一個姑娘愛戀的情懷。全詩從經過情人舊居而潸然淚下開始,第一行詩;“停下吧,讓我們哭泣!”已經成為阿拉伯人表達激情的習用語。蓋斯的這首詩,成為中古阿拉伯文學的典范。泰爾法·本·阿卜德的“懸詩”以富于深刻哲理著稱,例如:“我看到:為私財而戰栗的貪婪者,他們和污穢的廢物沒有差異,二者的墳墓是何等的相同。我看到:死神挑選了最高貴者,他把慳吝人的財物剝奪殆盡。”在詩中表達了對貪吝的富貴者的鄙棄。他的詩句對阿拉伯文學有很大影響。祖海爾·本·艾比·蘇勒瑪的“懸詩”是結構嚴謹、樸素典雅的頌詩,被稱為“祖海爾體”。祖海爾的兩位族人,為調解部族戰爭,不惜耗盡家財,獻出3千頭駱駝。祖海爾的這首詩就是獻給這兩位族人的,詩中表達了詩人反對部族糾紛、熱愛和平的愿望。《懸詩》作者還有安塔拉·本·舍達德、哈雷斯·本·希里宰等。“懸詩”代表了阿拉伯文學史上第一次文學高峰,反映了阿拉伯原始公社崩潰時期的社會生活面貌。“懸詩”最初由8世紀初的古詩收集家哈馬德·拉維葉搜集。1783年,英國詩人、語言學家威廉·瓊斯譯成《懸詩》英譯本出版,1820年,阿拉伯版的注釋本在巴黎出版,此后,印度也出版了不同語種的版本。威廉·瓊斯稱贊《懸詩》:“字字珠璣,舉世皆知”。
上一篇:《惡之花》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悲劇的超越》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