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見蔡桓公①,立有間②,扁鵲曰:“君有疾在腠里③,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④!”
居⑤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不悅。
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⑥。桓侯故⑦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里,湯熨⑧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⑨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⑩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11),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12)。”
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韓非子·喻老》)
注釋①“扁鵲”句——扁鵲,姓秦,名越人,戰國時名醫。蔡桓公,春秋時蔡國國君,與魯桓公同時,與扁鵲相去約200年。《史記·扁鵲蒼公列傳》作齊桓侯,時間亦不合。寓言小品或源于傳說,或依托比附,人事往往不能確指。②有間——有一會兒。③腠(cou)里——中醫指皮膚的紋理和皮下肌肉之間的空隙。④“醫之好治”句——意謂醫生總喜歡給沒病的人治病作為自己的功勞。⑤居——停,過。⑥還走——轉身逃走。還,通“旋”。⑦故——特意。⑧湯熨——湯,同“燙”,用熱水焐;熨(wei),用炒熱的藥物敷患處,以散寒止痛。⑨針石——指針刺療法。針,指金屬針;石,指石制針。⑩火齊——即火齊湯,一種治療腸胃病的清火藥劑。齊(ji),同劑。(11)“司命”句——司命,傳說中掌管生死命運的神。屬,管。(12)“臣是以”句——是以,即“以是”,因此。無請,不問,不再說話。
賞析這則寓言小品以桓侯之病為線索,層層深入地敘述了桓侯的病情發展、扁鵲的再三勸諫,以及桓侯的執拗態度,構成一則結構完整而意味雋永的小故事。在故事的敘述中,刻畫出扁鵲和桓侯兩個性格鮮明的人物。桓侯,剛愎自用,諱疾忌醫;扁鵲,敢言直諫,進退得宜。兩種性格的撞擊,產生了強烈的喜劇效果:詼諧幽默中帶著冷嘲熱諷。這種相反相成的喜劇效果既引人發笑,更啟人沉思。
作者將宗旨寄于敘事,故而在行文中洗凈鉛華,直陳其事。在平直、簡略的敘事中,層層深入地闡明“圖難于其易也,為大于其細也”(老子語)這樣一條深刻的道理。以扁鵲逃秦、桓侯病死作結,使所要闡明的道理頓然顯豁。司馬遷在《史記·扁鵲蒼公列傳》中全錄這則故事后,總結出“使圣人預知微”、“使良醫得早從事”的教訓,并歸納出六種影響疾病治療的社會心理,其中“驕恣不論于理”是很有社會意義的。
上一篇:《揚州看競渡序》原文|賞析
下一篇:《太宗懷鷂》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