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
柳永
暮雨初收,長川靜、征帆夜落。臨島嶼、蓼煙疏淡,葦風蕭索。幾許漁人飛短艇,盡載燈火歸村落。遣行客、當此念回程,傷漂泊。
桐江好[1],煙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繞嚴陵灘畔[2],鷺飛魚躍。游宦區(qū)區(qū)成底事[3],平生況有云泉約[4]。歸去來[5]、一曲仲宣吟,從軍樂[6]。
【賞析】
詞人初仕睦州推官,心中充滿抑塞無聊之感。他仕途蹭蹬,已屆五十,及第已老,游宦已倦,自然產(chǎn)生了歸隱的想法,這首詞就是他歸隱想法的流露。這種想法在柳永詞中是不多見的,且中國詞史上《滿江紅》的調(diào)名也自此詞始。
上闋一開始,“暮雨”三句,雨歇川靜,日暮舟泊,即以凄清的氣氛籠罩全篇。“臨島嶼”二句,寫船傍島而停,岸上蓼葦,清煙疏淡,秋風瑟瑟。景色的凄涼與詞人心境的凄涼是一樣的,含有無限哀情。至“幾許”以下,詞人筆調(diào)突然一揚,寫漁人飛艇,燈火歸林,一幅動態(tài)的畫面呈現(xiàn)在眼前,日暮歸家,溫暖、動人的生機騰然而起,但同時又從反面引出“遣行客”“傷漂泊”二句,漁人雙槳如飛,回家團聚,而自己卻遠行在外,單棲獨宿,怎不觸動歸思?于是前幾句之情,與這幾句之景,妙合無垠,構成了渾成的意境。
換頭再以景起,上闋是夜泊,下闋是早行。“桐江好”六句,一氣呵成,先寫江山之美。美好的河山掃盡了昨夜的憂愁,桐江上空,晨霧濃密,碧波似染,峰巒如削,白鷺飛翔,魚蝦跳躍,生動美麗的景色使詞人心情歡娛。從感情線索上看,這里又是一揚。但因為詞人情緒總的基調(diào)是愁苦的,歡娛極為短暫,所以又很快進入低谷。“嚴陵灘”三字已埋下伏筆,這里以樂景寫哀,江山美好,魚鳥自由,漁人團聚,而自己一年到頭忙些什么?四海為家,宦游羈旅,于是“游宦區(qū)區(qū)成底事”之嘆自然從肺腑流出。詞人得出的結論是不值得,不如及早歸隱,享受大自然和家庭的天倫之樂。“云泉約”三字收束上文,同時也啟發(fā)下文,具有開合之力,所以結語痛快地說出“歸去來、一曲仲宣吟,從軍樂”,用王粲《從軍樂》曲意,表明自己再不想忍受行役之苦了。
本詞表現(xiàn)了柳永想要棄官歸隱的思想,寫景抒情上下貫之,因景生情,情景交融,于抑揚有致的節(jié)奏中表現(xiàn)出激越的情感和悲壯的情懷。這首詞當時就在睦州民間廣為流傳,深受百姓喜愛。
【注釋】
[1] 桐江:在今浙江桐廬縣北,即錢塘江中游,又名富春江。
[2] 嚴陵灘:在桐江畔。
[3] 底事:何事。
[4] 云泉約:謂歸隱山林。
[5] 歸去來:謂去官歸耕,語出陶淵明《歸去來辭》。
[6] “一曲”二句:仲宣,三國時王粲的字,初依荊州劉表,未被重用,后為曹操侍中,從曹操西征張魯,作《從軍詩》五首,主要抒發(fā)行役之苦和思婦之情。
上一篇:《晁端禮·滿庭芳·豪放詞》賞析
下一篇:《蘇軾·滿江紅·豪放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