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
中秋[1]
蘇軾
憑高眺遠(yuǎn),見長空萬里,云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2],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3],乘鸞來去[4],人在清涼國[5]。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6]。
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fēng)露下[7],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fēng),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8]。水晶宮里,一聲吹斷橫笛[9]。
【賞析】
這首詞與上首作于同年同地。詞的上闋以浪漫主義手法描繪了天國景象,反映出詞人在貶謫困苦生活中尋求自我解脫的心情;下闋描寫自己拍手狂歌、邀月共飲情形,表達(dá)了詞人希望擺脫困境到天國過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
【注釋】
[1] 元豐五年(1082年)八月十五日在黃州作。
[2] 桂魄:古人稱月體為魄,又傳月中有桂樹,故稱。
[3] 玉宇瓊樓:形容月中宮殿的精美。
[4] 乘鸞:《異聞錄》記載:“開元中,明皇與申天師游月中,見素娥十余人,皓衣乘白鸞,笑舞于廣庭大桂樹下。”
[5] 清涼國:唐陸龜蒙詩殘句:“溪山自是清涼國。”
[6] 煙樹歷歷:唐崔顥《黃鶴樓》詩:“晴川歷歷漢陽樹。”
[7] “舉杯”三句:李白《月下獨(dú)酌》:“舉酒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8] “便欲”三句:化用《莊子·逍遙游》:“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
[9] “水晶”二句:李肇《唐國史補(bǔ)》卷下:李舟以笛遺李牟,“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維舟吹之……甚為精壯,山河可裂……及入破,呼吸盤擗,其笛應(yīng)聲粉碎”。李牟,或作李謨。此喻胸中豪氣噴薄而出。
上一篇:《蘇軾·念奴嬌·豪放詞》賞析
下一篇:《張孝祥·念奴嬌·豪放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