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樓蘭飛馘
【出典】 見“斬樓蘭”條。
【釋義】 樓蘭,漢代西域國名。其王曾助匈奴與漢作對,多次遮殺漢朝使臣。漢昭帝元鳳四年,傅介子奉命刺殺樓蘭王嘗歸。樓蘭飛馘(飛馘:上古作法,戰(zhàn)爭中斬殺敵人后,割取死人左耳飛馳還朝以計功)指此。后用作出征塞外殺敵立功的典故。
【例句】 ①樓蘭飛馘,焉耆授首,謾夸稱前古。(吳潛《賀圣朝·己未三月六日》2765)這里夸示宋理宗開慶元年己未(1259)之春四川軍民在合州抵抗蒙古侵略軍的進攻取得勝利,迫使敵人從烏江北撤的事件,認為比漢代刺殺樓蘭王的舉動更為輝煌。②不道草廬豪杰,手袖伊吾長劍,馳志在樓蘭。(李曾伯《水調(diào)歌頭·和吳鶴林舍人送楊帥韻》2797)這里用持劍斬樓蘭喻指楊帥領(lǐng)兵與北敵抗衡,立志靖邊殺敵,為南宋立功。③束起樓蘭劍,歸釣子陵臺。(李曾伯《水調(diào)歌頭·幕府有和,再用韻》2799)這里連用斬樓蘭與嚴子陵垂釣二典,喻指作者打算在徹底擊退南侵的蒙古軍之后,退隱山林。④莫憶西風夢,馳志樓蘭。(李曾伯《八聲甘州·辛酉自壽》2829)這里用“馳志樓蘭”喻自己多年領(lǐng)兵備邊,與蒙古南侵軍作戰(zhàn)的經(jīng)歷。
上一篇:典故《樓上吹簫人》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樓頭佳麗》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