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荏苒歲月頹,此心稍已去。值歡無復娛,每每多憂慮。氣力漸衰損,轉(zhuǎn)覺日不如。壑舟無須臾,引我不得住。前途當幾許,未知止泊處。古人惜寸陰,念此使人懼。
對于人類來說,珍惜生命價值、珍惜寸陰之精神乃是長青的。讀陶淵明的《雜詩》第五首,常受到一種極親切的感動,尋思其原因,實在于此。
“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淵明善于把人所共知、反習而不察的人生體驗指點出來,而且用的是極自然極簡練的語言。這往往使人感到又驚訝又親切。此二句即一好例。詩人回憶自己少壯時代,即便沒有遇上快樂的事情,心里也自然地充滿了欣悅?!盁o樂自欣豫”的“自”字,下得準確而微妙,直道出年青生命自身無窮的活力與快樂。不言而喻,這是一種向上的生命情調(diào)。“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毕蛏系木裆芰宋幕慕甜B(yǎng),便升華出“猛志”。按照傳統(tǒng)文化,志,主要是指政治上的志向?!懊椭尽敝停怀龃酥鞠蛑畩^發(fā)、凌厲?!耙荨保怀龃酥鞠蛑h大、超越?!膀q翮”即展翅,“翥”者、飛也。猛志所向,超越四海,有如大鵬展翅,志在高飛遠舉。以上四句回憶少壯時代生命情調(diào),詩情從容之中,而有飛揚之勢?!败筌蹥q月頹,此心稍已去?!蹦旯廛圮哿魇?,當年那種雄心,漸漸離開了自己。詩情由此亦轉(zhuǎn)為沉抑?!爸禋g無復娛,每每多憂慮。”即便遇上了歡樂的事情,也不再能歡樂起來,相反,常常懷有深深的憂慮。此二句寫出人到中年、晚年之體驗,與起筆二句形成深刻對照。詩人對自己的遭遇、時代,一概略而不言,唯反求諸己。所以寫出的實為一種人生體驗之提煉,一種生命自身的憂患意識?!皻饬u衰損,轉(zhuǎn)覺日不如?!睔饬u漸衰退,轉(zhuǎn)而感到一天不如一天了。深感形體生命的逐漸衰老,這還僅僅是其憂患意識之第一層次?!佰种蹮o須臾,引我不得住。”“壑舟”語出《莊子》:“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贝颂幨墙栌谩佰种邸庇髦干?。觀下二句中“止泊”二字,即承“壑舟”而來,可證。此四句,語氣連貫為一意群。生命耗逝,片刻不停,使自己不得停留地走向衰老?!扒巴井攷自S,未知止泊處。”未來的人生道路,不知還有多少途程,也不知生命之歸宿將在何處。聯(lián)系上文之“猛志”及下文之結(jié)筆,則此二句之意蘊,實為志業(yè)未成之隱憂。生命日漸有限,而生命之價值尚未實現(xiàn),這是其憂患意識之第二層次。結(jié)筆乃更進一層:“古人惜寸陰,念此使人懼?!鄙畠r值是在每一寸光陰之中實現(xiàn)的,寸陰可惜。古人珍惜寸陰,顧念及此,不能不使人警懼怵惕!珍惜寸陰,念此警懼,足見猶思奮發(fā)有為,此是其憂患意識之第三層次,亦是其憂患意識之一提升。結(jié)筆二句,深沉、有力。其啟示意義,乃是常新的。
淵明此詩之主題意義,為一種生命之憂患意識。此種憂患意識之特質(zhì),是形體生命逐漸衰老,而生命之價值尚未能實現(xiàn),終于產(chǎn)生再奮發(fā)再努力之自我覺悟。按照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主體價值之實現(xiàn),有三種模式?!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左傳》)其中,立德是為第一義。陶淵明之一生,于立功的一面,雖然未能達成,可是,在立德、立言兩方面,卻已經(jīng)不朽。讀其詩,想見其為人,可以說,若沒有“古人惜寸陰,念此使人懼”之精神,陶淵明之成其為陶淵明,將是不可想像的。
全幅詩篇,呈為一種蒼涼深沉之風格。詩中,包蘊了少壯時之欣悅,中晚年之憂慮,及珍惜寸陰之警懼。詩情之波瀾,亦由飛揚而沉抑,終至于向上提升。全詩體現(xiàn)著陶詩文體省凈而包蘊深遠的基本特色。這種特色,實為中國詩歌藝術(shù)造詣之一極致。
上一篇:《雜詩十二首(其二)陶淵明》原文|賞析
下一篇:《雜詩十二首(其四)陶淵明》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