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馬恩仇錄》
【本書體例】
范煒、程良湘著。2萬6千字。載《通俗小說》1985年11月號。
馬駿與秦守業父子有殺父之仇。中秋之間,與爺爺喬裝賣唱到秦家樓欄外,古銅鏢擊中秦守業左腿。爺爺被亂槍打死,臨終囑咐馬駿尋到母親報仇雪恨。馬駿負傷,被一中年漢子與一青年救入山洞。原來這二人正是馬駿母親與游擊隊員蓮妹所扮。待她們甩掉敵人回到山洞,馬駿已不辭而別。本來可以相認的母子倆,卻失之交臂。
九九重陽,山道上,一群歹徒正圍著一個妙齡女郎百般調戲,為首的一個欲強行搶走成親。馬駿路見不平,憑一身武藝,嚇退了眾歹徒。當他聞知救下的小姐是仇人之女秦彩霞時,不禁怒火中燒,拂袖而去。
天晚投宿,見客棧門口有一盲人哭泣,馬駿將他請入店中,照顧欲食,同宿一宵。原來這盲人是秦府刺客劉光亮所扮,聽說馬駿有三代血仇,又為人善良,不忍殺之,告誡馬駿有殺身之險,欲報仇必須“投寨尋娘”。于是馬駿投奔臥虎寨,不想誤入歹徒圈套,幸而大頭領馮占魁歸來才免于一死。
秦府用歹徒、山寨二頭目玉蝴蝶作內應,陰謀離間游擊隊與土匪武裝的關系,乘馮占魁離山寨與共產黨談判之機,扣押談判代表蓮妹,并于中途劫走馮占魁,達到一箭雙雕的目的。馬駿與蓮妹以大智大勇,穩定住山寨的形勢,抓住下山報信的玉蜻蜓,挖出內奸玉蝴蝶。這時有人來報玉蝴蝶逃下山去,馬駿知道馮占魁性命難保,火速下山。
馬駿夜闖秦府探聽馮占魁下落。正見玉蝴蝶向馮占魁勸降,飛鏢結果了玉蝴蝶性命,秦府大亂。靠了秦彩霞的幫助,馬駿得以化妝脫險。正亂之際,一輛深綠色的吉普車開進警察局,憲兵隊提走馮占魁。原來此行人馬是蓮妹化裝率領。她們殺死了跟蹤的協皇司令部華子龍,巧設機關處決了漢奸惡霸秦守業。
馬駿大仇已報,母子團圓。馮占魁陪著馬駿的母親雁政委率著隊伍向臥虎寨進發,一路上人人心花怒放,個個談笑風聲,講述著智賺閻羅秦守業的故事。
本來武俠小說從一產生起,宣揚的多是忠肝義膽、行俠仗義,以及為主盡忠,為親盡孝等封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本篇作品同樣講的是一個多年尋母、報仇,歷盡坎坷,冤冤相報的復仇故事。但是,作者把故事放在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共產黨和各種地方武裝勢力的極端復雜的大的時代背景下,就賦予了“尋母、報仇”這一古老題材以新的意義。除了忠、勇等思想之外,強烈的愛憎、正義與邪惡的較量、深沉的民族意識、崇高的愛國主義思想在作品中得到充分的體現。用傳統的“武俠”小說的形式和語言,表現可歌可泣的民族、民主革命斗爭,應該說,這是俠義公案小說在新的歷史時期的發展。
故事從馬駿祖孫賣唱尋母開始,到找到母親,參加抗日武裝作結。首尾呼應,主線脈絡清晰氣韻貫通。由主線伸展開去,情節跌宕起伏,枝丫橫生,錯綜復雜。但是,繁而有序,多而不亂。都服從于愛國、正義的主題。完成了主人公馬駿從尋母報仇到尋母抗日的精神境界的升華。
情節的曲折跌宕緊緊攫住讀者,有時幾乎緊張得不暇喘息。一開篇馬駿喬妝賣唱,飛鏢刺傷秦守業,頓時槍聲驟起,爺爺喪命。馬駿中彈,必是被捕無疑。九死一生之際,竄出二人將他救下。再如:馬駿投奔惡虎寨,尋機報殺父之仇。誰知竟投在惡徒“玉蝴蝶”手下。玉蝴蝶為報羞辱之仇,要將馬駿挖心解恨。千鈞一發之時,大頭領馮占魁歸山,使馬駿死里逃生。此外,馮占魁遭劫,玉蝴蝶煽動眾人殺共產黨代表蓮妹;馬駿為救馮占魁,被困秦家莊院,遇彩霞女相助等等情節,都生動曲折,令人拍案叫絕。
巧,巧妙,是通俗小說的一大特點。它濃縮了生活真實,并重新組織,使它變為藝術的真實。使故事的傳奇色彩更濃。馬駿被一中年人和一小伙子救入山洞。小伙子得知他是馬駿后,急去告知扮作中年男子的馬母,可是當他們進洞,馬駿已不辭而別。母子失散十多年,一旦相逢有望卻失之交臂。馬駿廟會之上,路見不平,痛斥玉蝴蝶,救下彩霞小姐,誰知救下的竟是仇人之女。蓮妹假扮張特派員,獄中提審救馮占魁,偏巧與協皇司令部華子龍相遇,空氣頓時緊張,又一次把蓮妹推到了驚險的漩渦。作者故意設置了許多撲朔迷離的情節,引人入勝。馬駿男扮女裝,與爺爺賣唱,儼然一窈窕女子。搭救他的中年人和小伙子,卻是兩位巾幗英雄——馬母和蓮妹,酷似須眉丈夫。馬駿深秋投宿,搭救一落魄盲人,這盲人竟是刺殺馬駿的刺客。黃副官到臥虎寨作說客,馮占魁佯裝應允,并讓8個士兵帶回一紅木箱禮物做為回贈。秦氏父子喜出望外。打開木箱一看,竟是黃副官血淋淋的人頭。作品類似這樣的情節充滿戲劇性。正所謂“無巧不成書”,“無奇不傳”。
作品中頭緒繁多,人物關系復雜。但每一情節的設置都與中心事件有必然的聯系,并非閑筆。人物關系錯綜復雜,使得故事更加具有吸引力。廟會痛斥玉蝴蝶,為彩霞姑娘解圍,看似只是孤立地表現馬駿的正義感,突出他見義勇為的品格,實際上是為后來投奔臥虎寨,玉胡蝶為解當初之恨,欲殺馬駿,以及后來馬駿夜闖秦家宅院,彩霞報恩搭救等情節作了很充分的鋪墊。也為玉蝴蝶最后賣身投靠設下伏筆。前面,馬母與蓮妹女扮男裝接應馬駿,為馬駿療傷,使得后面二人再度出現,極其自然,不顯得突兀。馬駿投奔臥虎寨入伙,似乎也與尋母報仇無關,并用了很大篇幅寫了他在寨中遇到的矛盾。但正是這段經歷,使他對單槍匹馬報仇的盲目性有了認識,使他的感情在斗爭中得以升華。沒有這段經歷,他也無從重遇蓮妹,與母親最后重逢,作者從從容容地把諸多頭緒款款道來,有條不紊。小的情節事件服務于大的情節事件,充分表現了通俗小說的優勢和特點。也顯示了作者對繁雜材料的選擇和組織的卓越才能。
武俠小說最初是由說話、評書發展來的。本篇作品在這方面運用得很成功。較好地處理說書中的“扣子”,使得作品懸念迭起,疑云不斷,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全篇共分十六節,每一節都是在緊張激烈的關鍵處戛然而止,使讀者的閱讀興趣陡然而起,急欲了解下文。第一節就是如此。馬駿鏢已打完,身負槍傷,追兵已到,幾十個匪兵如狼似虎躥上了他的小船。后事如何,必須接著下文。第四節,說到彩霞進退無路,眾歹徒圍攏四周,恰似一只落在狼口的可憐羔羊,就此停住,調動起讀者對彩霞的同情和對她命運前途的關注情緒。第六節結尾處,寫到刺客朱光亮從腰間拔出一把光閃閃、明晃晃的匕首,朝馬駿的咽喉一刀刺去,只聽“哎喲”一聲,床板被震得亂顫起來……主人公的生死,怎能不使讀者百倍關心呢?第七節正寫到玉蝴蝶殺馬駿,“冤家,明年今日就是你的周年!”說時遲,那時快,鋼刀一端,對準馬駿的胸口一刀刺去。等等。幾乎每一節的收束都頗費了一番匠心,使得整體的結構巧妙,局部上絲絲入扣,嚴謹入微。一部不太長的中篇小說,寫得這樣步步履險,層層設疑,是很值得稱道的。
上一篇:《慧劍斷情絲》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扇公子》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