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捕快》
【本書體例】
陳列著。載《新創作》1984年9-10期。
下河縣令以救災、根治黃河為名,在老百姓中強征暴斂,弄了大量白花花的銀子,鎖在縣衙西側的大庫里。沒過幾天,大庫門窗沒動,白銀卻被盜不少。
縣太爺見知府催得緊,便想出一個辦法:貼告示,招捕快,重金相聘。揭告示的竟是一位年僅十八九歲的姑娘,與縣衙役初試武藝,果然身手不凡,贏來一片喝彩聲。
這女子名叫李素花。從小受到一位慈然老尼的指點。李素花的祖父和父親,雖也一身武藝,但走入邪道。一個充當朝廷密探,一個為報父仇,鑄成大錯,省悟以后,出家修行。慈然尼姑不僅教會了李素花出眾的武藝,而且反復告誡李素花不要走父輩之路,“人生一世,草木一春。草木一春,要給世上留些芬芳;人生一世,要給黎民百姓做一番功業。”學成出師后,李素花就抱著這樣的信念,立志為民除害,因而在下河縣勇揭告示。
捕快頭花豫春系李素花師兄,因武藝不如師妹,羞愧不已,但他也懷抱為民除害之宗旨,暗中偵察盜賊蹤跡,在追捕途中,反被武功甚高的盜賊加害身亡。
李素花對盜賊窮追不舍,卻吃驚地發現,盜賊原來不是別人,正是上河縣令本人。這位縣太爺本也是出身武林,但下山以后,違背師傅教導,盡干些萬民痛恨之事。這次盜竊銀子被李素花發現自然不會輕易認輸,但他雖然也武藝出色,卻不是李素花的對手,幾個回合便做了李素花的劍下鬼。
李素花為民除害,百姓無不拍手稱快。但官官相護。巡撫大人竟以“誅殺朝廷命官”之罪,拘捕李素花,并將斬首示眾。群情激憤,百姓嘩然,在問斬之日,眾百姓勇劫法場,李素花的父親和慈然尼姑也前來解救,法場一片混亂,慈然尼姑中彈身亡。李素花沖出重圍,舉起義旗,人們一呼百應,浩浩蕩蕩投奔西捻軍。
武俠之士,原是官逼民反的社會產物。在中國封建社會,黎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一些有志有識之士或群聚起義,或單槍匹馬,為反抗不合理的社會挺身而出。這些悲壯之舉對生活在下層社會的蕓蕓眾生自然起到了鼓舞作用,被人們傳為佳話,其中自然免不了加進一些傳說之人的理想色調,寄托著傳說者的愿望,武俠傳說因而在人民大眾中不脛而走,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
中國是一個封建歷史悠久的國度,但深山老林,黎民百姓之中雖也受封建思想影響,這種影響相對稀薄,尤其是在那些被認為是“下里巴人”的階層中,健康自然的人性往往沖破封建禮教之束縛顯露出勃勃的生命活力。不然,你就難以解釋何以一個重男輕女的國度,何以產生出一個又一個巾幗英雄。
李素花本是一命運悲苦的女子。自小失去父愛。但投奔慈然尼姑后,學得一身武藝,且深受武林思想的影響,立志要走正道,為民除害,給黎民百姓做一番功業。懷此抱負,李素花學成出師,下山后即勇揭縣衙告示,捉拿盜賊。一身功夫,讓男兒也自慚形穢。她果然不負師望,一出師,即干了一件百姓稱快之事,將盜竊銀子的縣太爺剝去偽裝,現其原形,揮劍斬殺了這個搜括民脂民膏的壞蛋。
武俠小說一方面宣揚正義,懲惡揚善,歌頌為民除害的正面俠義之士。一方面也寫出世道的黑暗。世道的黑暗遂產生大義大勇之俠士,大義大勇的俠士在世道的黑暗中發輝出絢麗的光彩,二者相輔相成。《女捕快》一方面為我們塑造出巾幗豪杰李素花的形象,同時,也寫出了清政府的腐朽。李素花為民除害,且又是官方的明令,但一當盜賊竟是縣太爺而被李素花一劍斬殺后,巡撫大人竟以“斬殺朝廷命官”問罪于李素花,并要將其斬首示眾,可見,這是一個毫無公理與法治的時代,官官相護,腐朽透頂。讓人更感可笑的是,縣太爺竟賊喊捉賊,身為百姓“父母官”不僅不為民做主,反而搜括民脂民膏,干起偷雞摸狗的事來。朝廷“命官”原是武林敗類,可見在那樣的時代,黑白顛倒,是非混淆,惡人得道。這樣的世道又怎能不官逼民反!
《女捕快》將上述兩方面的內容很好地融為一體,既有對黑暗現實的描繪,又有對俠義之士的頌揚,其中寄寓了對腐敗社會的憎恨與嘲諷,又通過對李素花的刻劃表達了與丑惡抗衡的理想,傳奇色彩強烈,語言通暢,是一篇藝術性強,又有人民性的好作品。
上一篇:《女帝奇英傳》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女杰秦良玉演義》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