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近代散文作品·清代·靈芝記》簡析
管同著。見《因寄軒文集》,收于《桐城派文選》。文章寫靈芝生于成材之木被砍伐之余,是“至不幸”的產(chǎn)物 先寫木材的幸與不幸:成材之木能盡其用,如為棟梁、舟楫等為幸;不能盡其用,卻能任其自然生長,亦為幸。不幸的是被斬伐、被作柴燒。在殘剩的根體上出現(xiàn)萌芽,又被摧殘踐踏,欲阻斷其生機,而其生氣一息尚存,在陽光雨露下,終于在朽敗的根體上長出了靈芝。木之“至不幸”始有靈芝,而人卻贊為瑞物,豈不可嘆!接著記述自己遷居,庭中楙木已為前主人所伐,因有靈芝生于根,頗為感慨。人賀為瑞,作者以為瑞不可來,冀希及早愛惜天下之材木,不致于靈芝之生,方為可賀。世俗以靈芝為吉祥之物,作者一反其見,翻出新意。此為寓言式雜文,寓意深刻,借靈芝之生寄愛惜人才之意,但意在言外,不作點明,余意不盡。文中寫靈芝倔強地生于患難之情,煞有其事,維妙維肖。
上一篇:《當代散文作品·澳大利亞的紅心》簡析
下一篇:《散文·煩擾的一日》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