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著追求光和熱,將身子撲向燈火,終于死在燈下,或者浸在油中,飛蛾是值得贊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間它得到光,也得到熱了。
我懷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趕日影,渴死在旸谷。
為著追求光和熱,人寧愿舍棄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
沒有了光和熱,這人間不是會成為黑暗的寒冷世界么?
倘使有一雙翅膀,我甘愿做人間的飛蛾。我要飛向火熱的日球,讓我在眼前一陣光、身內(nèi)一陣熱的當兒,失去知覺,而化做一陣煙,一撮灰。
(1942年文化生活出版社《龍·虎·狗》)
賞析魯迅曾贊譽巴金是一個“有熱情的有進步思想的作家”,巴金自己也曾說:“有人說熱情是一把火,我便說我是一座火山,一座雪下的火山。我貯蓄了那么多的熱情,我害怕會有一個大爆發(fā)。”熱情洋溢、感情奔放是巴金的作品的突出特色。《日》這篇小品便是凝聚著熾烈的熱情的佳作。
這篇小品僅僅250余字,卻濃縮著豐富的感情,它像一團火,烤炙著讀者的心靈。開頭兩段,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形象化,先是贊美飛蛾,因為它是為追求光和熱而被燈火燒死的,接著又懷念夸父,因為它是為追趕日影而渴死旸谷的。這是作者思想感情形象化的表白,他所歌頌的是追求光和熱的執(zhí)著態(tài)度,是為了得到光和熱不怕粉身碎骨的獻身精神。飛蛾和夸父的形象,是作者思想性格的真實寫照。三、四兩段對追求光和熱的獻身精神正面展開議論,指出了生命是可貴的,但為了追求光和熱應該不怕犧牲,并且還指出追求光和熱的目的是為給人間爭得光明與溫暖。這里滲透著進步的價值觀、生死觀的理論原則,言簡意賅,發(fā)人深思。在第五段,作者又進一步明確地表示自己的決心。自己愿作人間飛蛾,為了追求光和熱,飛向日球,失去知覺、化為灰燼,在所不惜。這是作者莊嚴的宣言,具有著震撼人心的力量。在這篇短短的小品里,就是這樣歌頌了不顧一切追求光明的精神,表露出不可遏制的為真理而勇于獻身的思想,表達了為國家、為人民發(fā)光、發(fā)熱,直到燒成灰燼的決心和意志。它蘊含著哲理,奔涌著熱情,堪稱“字挾風霜”、“聲成金石”的藝術(shù)精品。
上一篇:《陽城淀》原文|賞析
下一篇:《劉白墮釀酒》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