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褚人穫著,原題 “劍嘯閣齊東野人等原本,長洲后進沒世農夫匯編,吳鶴市散人鶴樵子參訂”。“沒世農夫”即褚人穫。全書凡二十卷一百回。成書在清初。主要版本有: 四雪草堂刊本; 康熙間文盛堂重刻四雪草堂本; 乾隆五十八年崇德書院藏板本; 嘉慶十年重刊自厚堂藏板本等。
書敘楊堅代周自立,是為隋文帝,志在統一天下。南朝陳主荒淫,晉王楊廣奏請統兵伐陳。楊廣久有謀奪東宮之心,借握兵柄,廣羅羽翼。陳亡,俘陳后主,楊廣欲得后主愛妃張麗華,李淵進言,張為高颎所殺,楊廣銜恨李淵。楊廣內外進讒,隋主終廢太子楊勇為庶人,立廣為太子。隋主因異夢不祥,殺李渾之子洪。楊廣欲除李淵,令張衡散布流言: “桃李子,有天下。” 隋主疑殺李渾全家,復疑李淵,李姓人人自危。李淵乞歸太原。楊廣遣人截殺李淵,卻得秦瓊匹馬相救。淵回馬誤殺單雄信兄長。子李世民生于途中山寺,淵招柴紹為婿。秦瓊解犯人到潞州,盤纏用盡,倍受店主奚落,不能回鄉,遂當锏、賣馬。識單雄信,遇友王伯當、李密。病臥東岳廟,得魏征救治。雄信厚禮贈秦瓊,途中被誤以為盜,又誤傷人命,發配幽州。幽州總管羅藝一家與秦瓊認親。后秦瓊回鄉,在來總管手下任職。正值越公楊素生辰,秦瓊押壽禮入京,途中因王伯當識強人齊國遠、李如珪,又遇柴紹,相約齊入長安看燈。秦瓊在越公府遇李靖,靖有志圖王,偶入龍宮,代行雨,得神女贈兵法。楊素執拂美人張出塵慕靖英雄,夜投李靖,虬髯客執柯,二人私奔。秦瓊一行觀燈,打死強搶民女的宇文公子,同離長安。楊廣淫父妃,殺父自立,是為隋煬帝,廣選天下美女,大造宮苑儲之,天下騷動。程咬金、尤俊達劫皇杠。秦瓊因緝拿二人不到,每每受責。眾豪杰為秦瓊老母祝壽。秦瓊始知是程、尤所為,焚捕批救友。柴紹用李淵給秦瓊的報恩銀賠了皇杠。秦瓊調往麻叔謀總管處督催河工。原來煬帝欲作廣陵游,命開廣陵河。開河出一壙穴,狄去邪探穴,見皇甫君擊一大鼠,始知煬帝前世是鼠怪阿摩。麻叔謀好食小兒,秦瓊捕盜兒賊,遭麻叔謀忌,被解職。秦瓊回鄉村居避世。煬帝將所選美女置顯仁宮十六院中,終日合歡,不理朝政。南楚道州貢矮民王義,極其忠誠,煬帝以宮女姜亭亭賜與為妻。皇甫君擊鼠,煬帝頭痛欲裂,美人朱貴兒割肉和藥以進,煬帝知,二人私立盟誓,愿結來世夫婦。廣陵河成,煬帝南幸,擾民甚。翟讓、竇建德、楊玄感、李密等紛紛起事。秦瓊村居結拜勇士羅士信為義弟。秦瓊被來總管征作征遼先鋒,累建奇功,險遭宇文述殺害,幸得來總管救護。秦瓊乞歸,隸屬齊州張須陀部。李密、王伯當、單雄信皆奔瓦崗山入伙。宇文述逼反秦瓊、羅士信,二人與程咬金、尤俊達一起投瓦崗。瓦崗聲勢大震,敗張須陀部。李密殺翟讓自立,眾英雄心冷。李淵醉亂宮妃,起兵太原,國號唐,立建成為太子,世民為秦王。煬帝在揚州日夜荒淫,王義知事將敗,與亭亭等護趙王投太仆楊義臣。宇文化及率兵逼煬帝自縊,朱貴兒等罵賊被殺,余多自盡,唯蕭后投宇文化及。竇建德女線娘與羅藝子羅成對陣中,相互愛慕,私訂終身。竇建德會合楊義臣,秦王派李靖一同討伐宇文化及,殺化及后,義臣辭去,蕭后被竇建德遣往突厥義成公主國中,與趙王相會。秦王征王世充,為李密部將程咬金、秦瓊所獲,身陷南牢, 獄官徐義扶父女知為真命主。 秦瓊、 徐世勣、 魏征等見秦王英明, 亦暗中結納。義扶女惠英設計私縱秦王,后秦王納惠英為妃。李密為王世充敗,攜眾歸唐,遭秦王羞辱,復與王伯當背唐出反,為唐兵所殺。程咬金、秦瓊、羅士信、 徐世勣也先后歸唐。 唯單雄信與唐有殺兄之仇, 遂投王世充。劉武周聯結突厥曷娑那可汗欲犯晉陽澮州,可汗征兵,木蘭代父從軍。木蘭為線娘俘,留做親隨。秦王破王世充,擒竇建德、單雄信。唐帝赦建德,雄信被斬。秦瓊子懷玉與雄信女愛蓮訂為婚姻。木蘭歸省,線娘托其付書羅成,木蘭被可汗所逼自殺,其妹又蘭代姊付書幽州,后與線娘同嫁羅成。王世充復叛,為秦懷玉等剪除。唐帝晚年,建成、元吉二子懼世民權重,托張、尹二妃離間,又亂宮禁。后手足相殘,遂生玄武門之變。建成、元吉被誅,世民即位,是為唐太宗。太宗魂游地府,崔判官私改生死簿,太宗還陽增壽。寵幸武媚娘,李氏又與太子通。武姓犯讖,媚娘入感業寺為尼,通侄武三思,又通馮小寶。高宗即位,迎武媚娘入宮,立為后,政漸歸武氏。高宗崩,武后廢中宗,立睿宗,不久,改唐為周。徐敬業討武后,駱賓王為草討武曌檄,武后見檄,嘆其才。張柬之與中宗謀,殺張昌宗兄弟及諸武,武三思與韋后通,得免。中宗復位,武后崩,三思與韋后謀殺張柬之等。韋后穢亂宮中,欲謀廢太子,又鴆殺中宗,臨朝聽政。臨淄王李隆基誅韋后,相王正位,是為睿宗,立李隆基為太子,后傳位太子,是為玄宗。玄宗在位日久,寵梅妃江采蘋,又奪壽王愛妃楊玉環,楊家皆得高爵。安祿山入朝,楊貴妃收為兒,復與通。李白應試遭楊國忠、高力士忌,被黜。番邦上書,李白醉草嚇蠻書,命楊國忠磨墨,高力士脫靴。李白作詩,被高力士、楊貴妃讒,放還,途中救郭子儀。玄宗好神仙,有神人張果、葉法善、羅公遠與之游。玄宗學羅公遠法不靈,斬羅,后羅于蜀中預言“蜀當歸”。安祿山將反,玄宗不察。天寶十載,玄宗與貴妃七月七日長生殿上雙雙盟誓,愿生生世世連理比翼。此時漁陽鼙鼓動地而來。封常清兵敗,東京陷落,投高仙芝。高、封遭誣陷被斬。顏真卿募義兵勤王,哥舒翰被俘。玄宗西幸,至馬嵬驛,陳元禮殺楊國忠,逼楊妃自縊。玄宗傳位太子,自駕幸西蜀,太子即位靈武,是為肅宗。安祿山陷京師,大肆殺戮,樂工雷海青罵賊身死,王維作詩悼之。安祿山稱帝,太子安慶緒殺父自立。叛軍攻睢陽,南霽云嚙指乞師,賀蘭進明見死不救。城破,張巡、南霽云等三十六人被殺。李光弼大敗史思明,永王璘反,高適、李成式平之。李白被誣從反,郭子儀以百口之家力保李白。至德二年,郭子儀恢復兩京。狀元秦國楨與羅成后人羅采往東京褒賞將士,安撫百姓。秦國楨與先前幽會過的達奚盈盈重逢。又迎回失散的梅妃。上皇歸,梅妃復見寵。上皇受肅宗皇后挾制,頗不安。又思念貴妃,有鴻都道士窮幽極渺,往覓芳魂,見張果諸仙人,具言隋唐因果事:唐明皇前世為朱貴兒,楊貴妃前生是隋煬帝。并指引道人見貴妃之魂,貴妃言七月七日長生殿事,并托道人帶回釵鈿。上皇厚賞道人。不久上皇崩,肅宗亦崩,代宗立。全書終。
《隋唐演義》的作者褚人棨,字稼軒,又字學稼,號石農,長洲 (今蘇州市) 人。康熙二十年 (1681) 前后在世。他能詩文,于書無所不窺,好搜索遺書,廣求故明一代軼事。少年與吳中名士較勝,頗負盛名。布衣不仕,交游皆江南著名文人,如顧貞觀、洪昇、尤侗、張潮輩。好友中袁于令、毛宗崗尤其對他的小說創作有直接影響。除了《隋唐演義》外,他還著有《堅觚集》(又作《堅觚秘集》)、《續史隨筆》、《退佳瑣錄》、《續蟹譜》、《圣賢群輔錄》、《鼎甲考》等。其中《堅觚集》歷來為人所稱道,這部書 “凡其記所及,古今人軼事與語言文字之可資談柄者,悉載焉,而勸戒之意即寓于中。使讀者或時解頤撫掌,或時駭目驚心” (毛宗崗 《堅觚集序》)。他的這些學養及癖好,正是寫作《隋唐演義》 的極好條件。
隋唐兩代政權紛替,英雄爭戰的故事,自宋元以來一直盛行于民間。長篇講史小說描寫隋唐故事到了明代才有。至清初,“說唐”系統的小說已經相當多了,但褚人穫對前人的同題材作品并不十分滿意,所以 《隋唐演義》 自序說:“《隋唐志傳》創自羅氏,纂輯于林氏,可謂善矣。然始于隋宮剪彩,則前多闕略,厥后補綴唐季一二事,又零星不聯屬,觀者獨有議焉。”《隋唐志傳》據說是羅貫中 (或又說施耐庵) 所著,后由明正德時林瀚重編,改稱為《隋唐兩朝志傳》,凡十二卷一百二十二回。林瀚在序言中聲稱曾得到羅氏原本重新加以改編,但今人以為是出于偽托,林氏所本實系嘉靖時熊大木所編 《唐書志傳通俗演義》。但無論怎么說,林瀚所編《隋唐兩朝志傳》對褚人棨的《隋唐演義》應該有直接的影響。褚著自序中又說:“昔籜庵袁先生(袁于令)曾示予所藏《逸史》,載隋煬帝、朱貴兒、唐明皇、楊玉環再世姻緣事,殊新異可喜,因與商酌編入本傳,以為一部之始終關目,合之《遺文》、《艷史》,而始廣其事,極之窮幽仙證,而已竟其局。其間闕略者補之,零星者刪之,更采當時奇趣雅韻之事點染之,匯成一集頗改舊觀。”除了吸取上述《隋史遺文》、《逸史》、《隋煬帝艷史》 外,《隋唐演義》 多本正史紀傳,在一定程度上亦受明刊本 《大唐秦王詞話》的影響, 又廣泛吸收唐宋雜說, 如《海山記》、《迷樓記》、《開河記》、劉餗《隋唐嘉話》、曹鄴 《梅妃傳》、鄭處誨 《明皇雜錄》、柳珵 《常侍言旨》、鄭棨《開天傳信記》、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無名氏 《大唐傳載》、李德裕 《次柳氏見聞》、史官樂史之 《太真外傳》、陳鴻 《長恨歌傳》等等,可謂“敘述多有來歷,殆不亞于《三國志演義》”(魯迅語)。《隋唐演義》雖然廣采博摭而成,但不是前此所有隋唐小說故事的簡單集合與堆砌。作者精心結撰,自成面目。從成書至今,一直受到讀者的喜愛。
《隋唐演義》始自隋文帝代周稱帝,終至唐肅宗崩,代宗立,時間跨度達一百八十余年之久。其間情節曲折離奇、人物、事件紛繁錯落,空間轉換頻繁,構成了一幅全景式的動態歷史畫面。
全書通過史的一維延續貫穿了三個方面的人物: 以秦瓊、單雄信、程咬金為代表的俠義英雄; 以隋煬帝及后妃為中心的統治者; 以唐太宗、武則天,唐明皇與楊貴妃為中心的統治者。前兩方面的人物構成兩條線索,各占據多個空間場面。這兩條線索、多個空間至秦王李世民得天下就合并為一條線索,轉化為一個相對單一的空間。
歷史是接續著現在與未來的人類過去的全部活動。作為歷史演義小說,要再現、表現過去的東西,而哪些又是最有興味的,每個小說家的理解與處理各不相同。同是“說唐”系統的故事,每一部小說描寫的側重點也不盡相同。《隋唐演義》主要描寫了三個方面的內容: 英雄俠義;宮闈生活;政治、軍事斗爭。這三方面是緊密交織、相互影響的,在小說中構成了多重因果的排列與組合。
寫英雄俠義是 “說唐” 小說中的重點關目,《隋唐演義》 也不例外。
這些俠義英雄身份不同,有世胄公子、將軍、莊園王、生意人、文人、窮苦人、強盜等等。但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富于個性,各懷本領,有一腔熱血,個個是俠肝義膽,看重忠孝節義的價值。秦瓊、單雄信、程咬金、王伯當、柴紹、尤俊達、 徐世勣、 魏征、 竇建德、 尉遲恭、 羅成、 李靖、 賈潤甫、 齊國遠、 李如珪等都是如此。秦瓊,天下豪杰欽佩他的為人。在潞州,盤纏用盡,遭店主冷落,倍受欺辱,事后,他并不記恨,還酬謝了店主妻子一飯之恩。程咬金酒筵前供出盜狀,秦瓊當眾焚掉捕批,這都是快人快事。單雄信被捕就戮、秦瓊等人拼死相救。臨刑之際,眾人割股炙肉以送雄信。秦瓊又與雄信當場結兒女姻事,以慰雄信,“秦叔寶垂淚道: ‘二哥,省得你放心不下,……’ 叫懷玉兒子過來道: ‘你拜了岳父’。懷玉謹遵父命,恭恭敬敬朝著單雄信拜了四拜。雄信把眼睜了幾睜,哈哈大笑道: ‘快哉,真吾婿也! 吾去了,你們快動手。’ 便引頸受刑。”這些場面驚心動魄,寫得感人至深。
程咬金更是一位魯莽憨厚率真的英雄。長葉林打劫了皇杠,還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對解差叫道: “我不是無名的好漢,通一個名與你去,我叫程咬金,平生再不欺人。”直是頂天立地,眼里絕無王法二字。隨后,緝捕正緊,他又在初識的這伙豪杰面前,一嗓子叫了出來,“尤俊達在桌子下面捏捏咬金的腿,知會此事。咬金就叫將起來道: ‘尤大哥,你不要捏我,就捏我也少不得要說出來。’尤員外嚇了一身冷汗,動也不敢動。” 當秦瓊以為是咬金戲言時,“程咬金急得暴躁起來,一聲如雷道: ‘秦大哥,你小覷我!這是什么事,好說戲話?若說謊就是畜生了!’ 一邊口里嚷,一邊用手在腰囊里摸出十兩一錠銀來,放在桌上,指著道: ‘這就是兗州官銀,小弟帶來做壽禮的。齊州可有這銀?’”程咬金是俠義英雄中最富于喜劇色彩的形象,他使這個群體顯得更豐富更有趣。
其他如單雄信的好施,王伯當的忠誠,尉遲恭的剛猛都是俠義英雄的典型氣質。
英雄俠義還表現在富有反抗精神。秦瓊一行在京城看燈,正巧碰見宇文公子搶奪民女。豪俠精神就表現在路見不平,撥刀相助,救民于水火,所以秦瓊不考慮后果,锏打宇文公子。羅士信從囚車掙脫出來,還要回去砍下陷害自己的贓官污吏的腦袋。他們有仇必報,有恩必酬,個性異常分明。竇建德、單雄信、李密、李靖都不是順民,主上昏聵,天下無道,他們便率眾起事,挑起反隋的大旗。秦瓊、羅士信被奸臣所逼,也加入了反抗的行列。在小說作者看來,俠義英雄的反抗是亂自上作,是正義的。
英雄俠義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他們識真命天子,有王佐抱負。小說先寫天下煙塵四起,群雄蜂涌,在爭戰攻伐的角逐中,群雄漸漸被淘汰,真龍天子出現了,于是這些早已渴望理想君主出現的俠義英雄便經過曲折的過程,都紛紛投在他的手下效用。小說中王伯當代表了另一類忠心不二的化身,他始終跟隨李密,最后用自己的身體擋住射向李密的箭。單雄信因與唐主有殺兄之仇而不肯投唐,這少數豪杰的結局,也使作者不無遺憾。其他俠義英雄如秦瓊、魏征、徐世勣還在屬李密部時,就已暗中結交秦王李世民,徐世勣說得露骨:“吾們這幾個心腹兄弟,如今趁他 (李世民) 被難之時,先結識他,日后相逢,也好做一番事業。”豪杰擇主而事,只要是真命主,一切忠義的信條都可以變通,都應當服從這種天意。找到了真命主后,俠義英雄的使命便是佐王。玄武門之變,俠義英雄大都參加了保衛李世民,清除異已的政變,是他們最終擁戴著李世民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小說描寫宮闈生活的篇幅大大超過了其它歷史演義小說。宮闈中有形形色色的貴族男女關系,政治斗爭也滲透于其中,他們的生活對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是造成社會動蕩的重要因素。小說開始寫楊廣伐陳,聞陳后主愛妃張麗華、孔貴嬪美貌妖嬈,就想收納,不料被李淵進言,恐艷色狐媚迷主,高颎便先斬張、孔二妃。楊廣聞信,深恨李淵,要為二妃報仇。這里政治斗爭還包含著一場殺人之愛的仇恨在內。楊廣調戲、蒸淫父妃,導致楊堅被暗殺,丑惡的男女情欲與政治上的謀權篡位聯系在一起。作為一國之主,最重要的事是治理國家,守成到手的天下,隋煬帝卻偏偏整日在女色上花功夫。他一時寵幸的女人,便百般體貼,他甚至還會感恩于女人,朱貴兒肯為他割肉和藥,他知道后,就指天為誓,愿結來世姻緣。侯妃受冷落自縊,煬帝怒殺選美的太監許庭輔,還為侯妃親制祭文。他也常常為美人落淚。煬帝還在后宮公然宣淫。對于失寵的妃子,他會毫不留情地將她們遣入冷宮。他以帝王的特權把個人的情欲渲泄得淋漓盡致。貴族終日宴游嬉戲、淫樂無度與天下騷動有直接關系。天下百姓詛咒這個荒唐帝王的恣意做為,“這個瘟世界,那里說起,弄出這條旨意來! 擾得大家小戶哭哭啼啼,日夜不寧” (二十六回)。少數人潑天的歡樂富貴,正是以天下人的苦難作為代價的。“外邊不成個世界了……自燕至楚,自楚至齊,四方百姓被朝廷弄得妻不見夫,父不見子,人離財散,怨恨入骨,巴不得能夠為盜,茍延性命”(三十七回)。“可見世上有義氣的強盜,原少不得”(二十六回)。這類君主根本不以國家百姓為重,煬帝曾對陳后主說:“富貴乃偶然之物,卿偶然失之,朕偶然得之,何足介意”(三十九回)。政權只是個人“富貴”的代名詞,政權的更替只是個人“富貴”的轉讓。所以皇后、貴妃可以昔事舊主,今媚新君,或者人倫顛倒,但只要是富貴不失,又何樂而不為呢。陳后主說:“亡國實不敢恨。”所恨的韓擒虎忽然擁兵直入,打斷了張麗華的詩思。這就是貴族式的男女之情,它置國破家亡的苦難而不顧。唐明皇與楊貴妃七月七日夜半長生殿上,何等情深意切。此時貴妃早已忘記她曾是壽王的愛妃,好象那個與安祿山私通的楊貴妃并不是她自己。建成、元吉與張、尹二妃之亂,男女之欲與政治聯盟水乳交融。武后寵幸大批面首,倒是對男性一夫多妻制的極好報復。韋后通武三思,情欲與野心恰好搭伴而行,于是親夫中宗之被鴆殺,也就勢在必然。那一百八十余年的宮闈,充斥著穢亂、爭寵、亂倫、陰謀、兇殺、奢侈糜爛的罪惡生活。道德倫理完全被隔絕在宮墻之外,大墻內部,只有貴族赤裸裸的胡做非為。
與污穢的宮禁中的男女關系相對立的,是小說中幾出清新的中世紀的浪漫愛情故事。竇線娘與羅成一戰鐘情,歷盡艱辛,結成婚姻。越公府執拂美人張出塵傾慕英雄李靖,夜奔自投,成就英雄美人夙愿。賈全虛與寧醒花,達奚盈盈與秦國楨的幽情離合故事,都頗多趣味。
《隋唐演義》中政治、軍事斗爭貫穿了全書。這一百八十年間,每一代新君都是踩著政敵的血泊登上了至尊的寶座。唐太宗毫不諱飾地說道:“為天下者不顧家,父且不顧,何有于兄弟?”武媚娘不惜親手扼死自己的女兒,嫁禍皇后,以達到專權的目的。至于后妃爭寵邀歡,官貴爭權奪利,更是隨處可見。統一天下,改朝換代,奪宮篡位,反叛討逆,都離不開大大小小的戰爭。戰爭是流血的政治,歷史的每一天沒有停止過殘殺。《隋唐演義》并沒有美化戰爭,相反,它再現了那些殘忍的場面,且看安史之亂,唐朝軍隊守城的情景,“茶紙食盡,殺馬而食;馬食盡,羅雀掘鼠而食;雀鼠亦盡,張巡殺其愛妾,許遠烹其家僮,以享士卒” (九十四回)。
《隋唐演義》講求確立關目,一線穿卻,首尾呼應,有始有終的結構方式,這顯然是受毛宗崗小說理論的影響。隋煬帝與朱貴兒馬上立誓世世愿為夫婦,二人轉世,女的做了唐明皇,男的做了楊玉環,果然再為夫婦,仍有七月七日夜半長生殿上的誓約。這段故事,經過作者改編、渲染,成為貫穿兩朝的 “始終關目”。以今天的眼光看,轉世輪回的觀念自然是淺薄荒唐的。但在當時,它代表了人們對歷史的一種理解。小說通過完整統一的結構,展示了輪回、命定、殘酷的歷史理性。這種觀念及藝術處理上的荒謬正是歷史荒謬性的反照。歷史事實驚人的相似,人民在無邊的苦海中掙扎,永遠要面對他們所不愿面對的現實。諸如此類的問題,我們的小說家沒有更好的方式去解釋,他只能以荒謬解釋歷史的荒謬性,以荒誕批判荒謬的歷史。比如,書中第三十二回,寫隋煬帝前世原來是碩鼠阿摩,作者借皇甫君之口痛斥其作惡多端的罪行。這實際上表達了人民對暴君政治、黑暗世界的極度憤恨。
從藝術觀點看,褚人穫與袁于令一致認為“傳奇者貴幻”,力主虛構。因此在這部歷史演義小說的總體構架上,褚氏仍然采用奇幻、怪誕不經的因果輪回作為一大關目。同時“更采當時奇趣雅韻之事點染之”達到 “新異可喜”的效果。從而使歷史小說有更多想象、虛構的成份。
小說在人物性格塑造上不作簡單化、概念化的處理。作者將自己的議論與對人物的描寫區別開來,在描寫人物時,能把人物看成是歷史中的復雜性格。比如,隋煬帝在政治斗爭中毒辣殘暴,在后宮中也常常翻臉不認人,杳娘測字遭忌,即被殺害。但他在后宮中又有多情的一面,這“情”,或猥褻、或癡憨、或真誠、或游戲。他是個文人氣質的君主,愛好文藝,尤其激賞女人的才藝。他在女人堆里廝混,忘記自己是一國之主,與眾妃捉迷藏,鉆入壁櫥。他的激情,他的志趣,他那荒唐糜爛勁兒,都足以證明他不是一個好君主。他也料到了自己的結局,自我調侃道:“好頭頸,誰當砍之?”武則天篡權奪位,心狠手辣,穢亂宮禁。但她愛才,思念昔日功臣。她看見駱賓王的 《討武曌檄》,大為嘆賞。賈全虛與張說愛妾寧醒花私奔,張說成全了他們。武后認為張說能順乎人情,不再追究他的過失,讓他官復原職。武后對旌表貞烈大為不滿,“天下之大,四海之內,能真正貞烈者,代有幾人?設或有之,定是蠢然一物,不通無竅之人;不是為勢所逼,即為義所束。閨閣之中,事務百出,掩耳盜鈴,誰人守著。”這樣否定貞烈,雖然是為自己開脫,但也表現了她極其開明的觀念。小說中的唐明皇,從掃除內亂、勵精圖治的英主到沉湎女色、任用奸臣的昏君,這一性格的發展變化展示了封建君主腐化墮落的全過程。注重在具體的歷史環境中寫人物性格的發展變化是這部小說在塑造人物上的可取之處。
小說還塑造了一大批婦女形象。一類是帝后嬪妃,她們在全書中占據顯著的位置,作者有聲有色地描繪了她們在后宮的生活、在政治斗爭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在歷史大變遷中的命運。另一類是作者旨在歌頌的女性,如張出塵、竇線娘、花木蘭、花又蘭等等。盡管作者的女性觀念還沒有從女人禍國的陋見中走出來,但在歷史演義小說中,將女性作為歷史的參與者大書特書的,《隋唐演義》是突出的一部。
褚人穫承繼陳繼儒的 “帳簿”說而加以運用和發揮。自序中說: “昔人以《通鑒》為古今大帳簿,斯固然矣。第既有總記之大帳簿,又當有雅記之小帳簿,此歷朝傳志演義諸書,可以不廢于世也。”這實質上是將正史與歷史演義小說相區別,從而使歷史演義小說獲得了獨立的地位,有了明確的價值肯定。《隋唐演義》“事雖荒唐,然亦非無因”,“殆亦古今大帳簿之外、小帳簿之中所不可少之一帙與。”歷史小說是歷史的“小帳簿”,在于它可以自由的評判歷史,描繪動態的歷史。其中那些 “奇趣雅韻”的傳說故事,怪誕不經的幻想使歷史更加“新異可喜”。正因為它是歷史的“小帳簿”,所以《隋唐演義》的情節發展按照歷史時間的推進,綿密編織而成。一百八十余年是歷史的一個片斷,作者遵循時間的自然狀態進行敘述,這樣人物、事件不可能貫穿始終,而是自然地加入,自然地消失,這就給人一種歷史真實感。同時作者又用幻筆給這歷史的片斷加上一個荒廖的輪回框架,增添了奇奇怪怪,虛虛實實的藝術效果。
但是這樣如編年史般的歷史小說也帶來了不可避免的弱點,它缺乏節奏,沒有高潮,矛盾沖突不夠集中,相當多的人物形象是扁平的,全書過于繁縟冗長,讀來不免沉悶。此外,這部小說為了突出所演之“義”,便在每一章回開始,先做一番忠孝節義的大議論,這就破壞了全書的藝術整性,純屬畫蛇添足。其所演之 “義”也存在著明顯的混亂與矛盾,這是作者思想困惑的表現。再有,其文筆往往“浮艷在膚,沉著不足” (魯迅語)。這些都使這部小說顯得美中不足。
上一篇:《隋史遺文》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下一篇:《隋煬帝艷史》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