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狼傳》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中山狼傳》,明·馬中錫作,本篇選自《東田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引《嵩陽雜識》云:“李夢陽與韓文草疏,劉瑾切齒,必欲置之死,賴康海營救而脫。后康海得罪,夢陽議論稍過嚴,人作《中山狼傳》以詆之。”以為李夢陽負義背友,中山狼即諷喻李,然此說亦無可確證,姑妄言妄聽之可也。按,馬中錫,字天祿,別號東田,故城(今河北故城)人。約卒于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憲宗成化十一年(1475)進士,授刑科給事中;正德朝,歷任兵部侍郎、大同巡撫、右都御史等職,以受命討伐山東劉六起事,主張招撫,被言官劾其“縱賊”,死于獄中。另著有《中山狼》劇(見《曲海總目提要》)行世。
喬力
趙簡子大獵于中山,[1]虞人導前,[2]鷹犬羅后,捷禽鷙獸應弦而倒者不可勝數。有狼當道,人立而啼。簡子唾手登車,[3]援烏號之弓,[4]挾肅慎之矢,[5]一發飲羽,[6]狼失聲而逋。簡子怒,驅車逐之。驚塵蔽天,足音鳴雷,十步之外,不辨人馬。時墨者東郭先生將北適中山以干仕。[7]策蹇驢,囊圖書,夙行失道,望塵驚悸。狼奄至,引首顧曰:“先生豈有志于濟物哉?昔毛寶放龜而得渡,[8]隋侯救蛇而獲珠,[9]龜蛇固弗靈于狼也。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處囊中,以茍延殘喘呼?異時倘得脫穎而出,[10]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11]敢不努力以效龜蛇之誠!”先生曰:“嘻!私汝狼以犯世卿、忤權貴,禍且不測,敢望報乎?然墨之道,兼愛為本,[12]吾終當有以活汝,脫有禍,固所不辭也。”乃出圖書,空囊橐,徐徐焉實狼其中。前虞跋胡,[13]后恐疐尾,[14]三納之而未克。徘徊容與,追者益近。狼請曰:“事急矣!先生果將揖遜救焚溺,[15]而鳴鸞避寇盜耶?[16]惟先生速圖!”乃跼蹐四足,引繩而束縛之,下首至尾,曲脊掩胡,猬縮蠖曲,[17]蛇盤龜息,[18]以聽命先生。先生如其指,納狼于囊,遂括囊口,肩舉驢上,引避道左,以待趙人之過。
已而簡子至,求狼弗得,盛怒,拔劍斬轅端示先生, 罵曰:“敢諱狼方向者,有如此轅!”先生伏躓就地,匍匐以進,跽而言曰:“鄙人不慧,將有志于世,奔走遐方,自迷正途,又安能發狼蹤以指示夫子之鷹犬也?然嘗聞之:‘大道以多歧而亡羊。’[19]夫羊,一童子可制之,如是其馴也,尚以多歧而亡;狼非羊比,而中山之歧可以亡羊者何限?乃區區循大道以求之,不幾于守株緣木乎?[20]況田獵,虞人之事也,君請問諸皮冠。[21]行道之人何罪哉?且鄙人雖愚,獨不知夫狼乎?性貪而狠,黨豺為虐,君能除之,固當跬左足以效微勞,[22]又肯諱之而不言哉?”簡子默然,回車就道。先生亦驅驢兼程而進。
良久,羽旄之影漸沒,車馬之音不聞。狼度簡子之去已遠,而作聲囊中曰:“先生可留意矣。出我囊,解我縛,拔矢我臂,我將逝矣!”先生舉手出狼,狼咆哮謂先生曰:“適為虞人逐,其來甚速,幸先生生我。我餒甚,餒不得食,亦終必亡而已。與其饑死道路,為群獸食,毋寧斃于虞人,以俎豆于貴家。[23]先生既墨者,摩頂放踵,[24]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軀啖我而全微命乎?”遂鼓吻奮爪以向先生。先生倉猝以手搏之,且搏且卻,引蔽驢后,便旋而走,狼終不得有加于先生,先生亦極力拒,彼此俱倦,隔驢喘息。先生曰:“狼負我!狼負我!”狼曰:“吾非固欲負汝,天生汝輩,固需吾輩食也!”相持既久,日晷漸移,先生竊念:“天色向晚,狼復群至,吾死矣夫!”因紿狼曰:“民俗:事疑必詢三老。第行矣,求三老而問之,茍謂我當食即食,不可即已。”狼大喜,即與諧行。
逾時道無行人,狼饞甚,望老木僵立路側,謂先生曰:“可問是老。”先生曰:“草木無知,叩焉何益?”狼曰:“第問之,彼當有言矣。”先生不得已,揖老木,具述始末,問曰:“若然,狼當食我耶?”木中轟轟有聲,謂先生曰:“我杏也。往年老圃種我時,費一核耳,逾年華,再逾年實,三年拱把,十年合抱,至于今,二十年矣。老圃食我,老圃之妻食我,外至賓客,下至于仆,皆食我。又復鬻實于世以規利。我其有功于老圃甚巨。今老矣,不得斂華就實,賈老圃怒,伐我條枚,芟我枝葉,且將售我工師之肆取值焉。[25]噫!樗朽之材,[26]桑榆之景,[27]求免于斧鋮之誅而不可得。汝何德于狼,乃覬免乎?[28]是固當食汝。”言下,狼復鼓吻奮爪,以向先生。先生曰:“狼爽盟矣!矢詢三老,今值一杏,何遽見迫耶?”復與偕行。
狼愈急,望見老牸曝日敗垣中,[29]謂先生曰:“可問是老。”先生曰:“向者草木無知,謬言害事。今牛,禽獸耳,更何問焉?”狼曰:“第問之,不問將咥汝。”先生不得已,揖老牸,再述始末以問。牛皺眉瞪目,舐鼻張口,向先生曰:“老杏之言不謬矣!老牸繭栗,[30]少年時,筋力頗健,老農賣一刀以易我,使我貳群牛事南畝,[31]既壯,群牛日以老憊,凡事我都任之。彼將馳驅,我伏田車,擇便途以急奔趨;彼將躬耕,我脫輻衡,[32]走郊坰以辟榛荊。老農視我猶左右手,衣食仰我而給,婚姻仰我而畢,賦稅仰我而輸,倉庾仰我而實。我亦自諒,可得帷席之蔽,如馬、狗也。往年家儲無擔石,[33]今麥秋多十斛矣;[34]往年窮居無顧籍,今掉臂行村社矣;往年塵巵罌,[35]涸唇吻,盛酒瓦盆,半生未接,今釀黍稷,據樽罍,驕妻妾矣;往年衣短褐,侶木石,手不知揖,心不知學,今持《兔園冊》,[36]戴笠子,腰韋帶,衣寬博矣。[37]一絲一粟,皆我力也。顧欺我老弱,逐我郊野;酸風射眸,寒日吊影;瘦骨如山,老淚如雨;涎垂而不可收,足攣而不可舉;皮毛俱亡,瘡痍未瘥。老農之妻妒且悍,朝夕進說曰:‘牛之一身無廢物也:肉可脯,[38]皮可鞟,[39]骨角可切磋成器。’指大兒曰:‘汝受業庖丁之門有年矣,胡不礪刃于硎以待?’[40]跡是觀之,是將不利于我,我不知死所矣!夫我有功,彼無情乃若是,行將蒙禍。汝何德于狼,覬幸免乎?”言下,狼又鼓吻奮爪以向先生。先生曰:“毋欲速!”
遙望老子杖藜而來,須眉皓然,衣冠閑雅,蓋有道者也。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前,拜跪啼泣,致辭曰: “乞丈人一言而生![41]”丈人問故,先生曰:“是狼為虞人所窘,求救于我,我實生之。今反欲咥我,力求不免,我又當死之。欲少延片時,誓定是于三老。初逢老杏,強我問之,草木無知,幾殺我;次逢老牸,強我問之,禽獸無知,又將殺我。今逢丈人,豈天之未喪斯文也![42]敢乞一言而生。”因頓首杖下,俯伏聽命。丈人聞之,郗歔再三,以杖叩狼曰:“汝誤矣!夫人有恩而背之,不祥莫大焉!儒謂受人恩而不忍背者,其為子必孝。又謂虎狼知父子。今汝背恩如是,則并父子亦無矣。”乃厲聲曰:“狼速去!不然將杖殺汝!”狼曰:“丈人知其一,未知其二。請述之,愿丈人垂聽。初,先生救我時,束縛我足,閉我囊中,壓以詩書,我鞠躬不敢息。又蔓詞以說簡子,其意蓋將死我于囊,而獨竊其利也。是安可不咥?”丈人顧先生曰:“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43]”先生不平,具狀其囊狼憐惜之意。狼亦巧辯不已以求勝。丈人曰:“是皆不足以執信也。試再囊之,吾觀其狀,果困苦否?”狼欣然從之,伸足先生。先生復縛置囊中,肩舉驢上,而狼未之知也。丈人附耳謂先生曰:“有匕首否?”先生曰:“有。”于是出匕。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先生曰:“不害狼乎?”丈人笑曰:“禽獸負恩如是,而猶不忍殺,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從井以救人,解衣以活友,[44]于彼計則得,其如就死地何!先生其此類乎?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與也。”言已大笑,先生亦笑。遂舉手助先生操刃,共殪狼。[45]棄道上而去。
【注釋】 [1] 趙簡子:名鞅,謚號簡子,春秋末期晉國的上卿。中山:春秋時國名,在今河北定縣一帶,戰國時被趙國吞并。 [2] 虞人:掌管山澤、狩獵的官。 [3] 唾手登車:迅捷地登上獵車。唾手,向手上吐唾沫,形容輕而易舉。 [4] 烏號:良弓名。傳說用堅勁的桑柘木制成。 [5] 肅慎:古代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即今滿族的祖先。傳說肅慎族制造的箭很有名。 [6] 一發飲羽:一箭射中。飲羽,形容箭射得有力,連箭尾都射入肉中。此處暗用李廣射虎沒石飲羽的典故,事見《史記·李將軍列傳》。羽:指箭尾。 [7]墨者:墨家,信仰墨子學說的人。 [8]毛寶放龜而得渡:《幽明錄》載:晉朝豫州刺史毛寶守邾城(今湖北黃崗縣)時,一軍士買白龜放生。后邾城失守,赴江逃命的都溺死,只有放龜人被負至南岸而幸存。實際上“放龜而得渡”的是毛寶的部下軍人而非毛寶。 [9]隋侯救蛇而獲珠:《淮南子》高誘注說,隋侯看見一條大蛇受了傷,便給上藥醫治,后來這條蛇夜間送來一顆大珠報答他。[10]脫穎而出:語出《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本指錐子穿透口袋露出來,這里既指僥幸保全性命,從囊中出來,也指以后有所作為。穎,指錐子一類尖細的東西。 [11]生死而肉骨:使死者復生,使枯骨長肉。[12]兼愛:不分貴賤親疏,對一切人,一切東西,實行廣泛普遍的愛,這是墨家思想的核心。 [13]前虞跋胡:前邊怕踩了狼頸下的垂肉。虞,憂,怕。跋,踩踏。胡,頸下垂肉。 [14]后恐疐尾:后邊擔心壓住了尾巴。疐(zhi志):障礙,妨礙。 [15]揖遜救焚溺:在搶救火災和水災時還在打躬作揖地謙讓客氣。焚,火災。溺,人落水。 [16]鳴鸞避盜寇:逃避強盜時還像平常坐車那樣打響車鈴。鸞,馬身上裝飾的鈴。[17]猥縮蠖肉:像刺猥一樣縮成一團,像尺蠖一樣彎曲著身體。蠖,尺蠖,一種軟體昆蟲。[18]蛇盤龜息:像蛇那樣盤著,像烏龜那樣靜靜地伏著。 [19]大道以多歧而亡羊:語出《列子·說符》,意謂大路上由于岔道很多,羊跑掉了不易找尋。歧,岔道。亡,逃走。 [20]守株緣木:守株,即“守株待兔”,出于《韓非子·五蠹》,說有一個農夫看見一只兔子撞死在樹下,他便天天守在樹下,希望再撿到這樣的死兔,結果一無所獲。緣木,即“緣木求魚”,語出《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說,爬到樹上去找魚,是根本找不到的。后人即以“守株緣木”比喻辦事情的方法和方向不對頭,是不能達到目的的。 [21]皮冠:戴皮帽子的人。此指虞人。[22]跬(kui傀)左足:抬起左腳,表示主動采取行動。跬:半步,指一只腳由抬起到落下所邁出的距離。語見《漢書·息夫躬傳》。 [23]俎豆: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這里是說炮制成食品。 [24]摩頂放踵:從頭到腳都受到損傷。《孟子·盡心上》:“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摩,摩擦,擦傷。頂,頭頂。放,至,到。踵,腳后跟。 [25]工師之肆:木匠鋪。工師,工匠。肆,店鋪。[26]樗(shu書)朽之材:指粗劣腐朽的木材。樗,臭椿。 [27]桑榆之景(ying影):本指太陽落在桑樹、榆樹之間,余光猶在。后來用以指人的晚年。景,同“影”。[28] 覬(ji記):妄想。 [29] 老牸(zi字):老母牛。 [30] 繭栗:小牛的角形狀和大小像蠶繭或栗子,因以“繭栗”代指小牛。[31] 貳群牛事南畝:輔助大牛在南田里耕種。貳,副,輔助。 [32] 脫輻(fu夫)衡:卸下車。輻,車輪的輻條。衡,車轅上用來駕牛的橫木。“輻衡”,指車。 [33] 擔石:指少量的糧食。擔,百斤。石,十斗。[34] 斛(hu胡):古代量器名,十斗為一斛。 [35] 塵巵罌(zhi ying支英):盛酒器都布滿灰塵。巵和罌都是盛酒器皿。 [36] 《兔園冊》:即《免園冊府》,唐代杜嗣先(一說虞世南)著,是一本用對偶文分類編集古今事跡和典故,供村塾中教學童的通俗讀物。 [37] 寬博:腰肥袖大的衣服。 [38] 脯(fu府):肉干,這里作動詞,做肉干的意思。[39] 鞟(kuo擴):皮革。這里用作動詞,做皮革。 [40] 礪(li歷)刃于硎(xing刑):在磨刀石上磨刀。礪,磨。硎,磨刀石。 [41] 丈人:古代對老人的尊稱。 [42] 天之未喪斯文:語出《論語·子罕》,原意為上天不想毀滅這種文化。這里是說,上天還不想讓我這個讀書人喪命。[43] 羿(yi義):后羿,古代傳說中的一位神射手。據說他教會了逢蒙射箭,后來反被逢蒙射死。 [44] 解衣以活友:脫下自己的衣服給朋友穿,以救朋友的命。《文選》注引《烈士傳》說,左伯桃與羊角哀為生死之交,在往楚國途中遇大雪,無計保全二人之命,于是將衣服、糧食并與角哀,自己入樹中死。 [45] 殪: (yi義):殺死。
【譯文】 趙簡子在中山舉行大規模的圍獵。虞人在前面引導,獵鷹獵犬成群結隊地排列在后。敏捷的飛鳥,兇猛的野獸,隨著弓弦之聲而被射中倒下的,多得無法計算。有一只狼擋住道路,像人一樣站著嚎叫。趙簡子迅速敏捷地登上獵車,拿起烏號一樣的良弓,搭上肅慎之類的名箭,一箭便深深地射進狼身。狼痛得失聲大叫,拼命逃跑。簡子發怒,驅車追趕,揚起的塵土遮蔽了天空,人馬踐踏之聲像雷一樣轟響,十步之外,就辨別不清是人是馬了。這時候,有一個墨家學派的東郭先生,正要北上到中山國去謀求官職,趕著跛腳的驢子,口袋里裝著圖冊書籍,清早趕路迷失路途,望見飛揚的塵土,非常吃驚害怕。狼突然來到面前,伸長脖子回頭看了看說:“先生或許有成全別人的志向吧?從前,毛寶因為放了一只烏龜,后來正是依仗著它才得以渡江逃命;隋侯救過一條受傷的大蛇,后來竟得到它銜來的珍珠。然而,龜和蛇當然比不上狼精靈啊!現在這樣緊急的事,為什么不讓我早一點躲進口袋里,暫且延續我垂危的生命呢?將來假如能有所作為,出人頭地,那么先生的恩德,真是使死者復生、枯骨長肉啊!我怎敢不盡心盡力地仿效龜蛇的誠心來報答您呢!”東郭先生說:“唉!為了包庇你這只狼而得罪世卿,觸怒當權的貴人,我自己遭到什么大禍尚且不可預料,還敢指望你報恩嗎?然而我們墨家的哲學是以普遍的仁愛為宗旨的,我終究會有辦法使你活下去的。即使有禍,也一定不推辭。”于是取出圖冊書籍,空出口袋,又慢慢地把狼往口袋里裝。先裝前身怕碰傷狼的下巴肉,先裝后身又唯恐壓住狼的尾巴,一連幾次都沒能把狼裝進去。正在猶豫不定、遲疑不決的時候,追趕的人越來越近了。狼請求說:“情況十分危急了!先生果真還要在救火救人的關鍵時刻,謙讓客氣,彬彬有禮,在逃避寇盜時還像平時一樣坐著車,響起車鈴?請先生趕快想辦法!”狼就把四只腳蜷曲起來,拿過繩子讓東郭先生捆綁,把頭低到尾部,彎曲脊背,把下巴藏到腹下,像刺猬一樣縮成一團,像尺蠖一樣彎著身體,像蛇那樣盤著,像龜那樣靜臥,而聽憑東郭先生擺布。東郭先生按照狼的意思做,把狼裝進袋子里。于是扎住袋口,用肩扛起放在驢背上,牽著驢子躲避到路旁,等待趙簡子等人走過。
一會兒,趙簡子追到了,找不到狼,大發雷霆,拔出劍來,砍去轅頭,給東郭先生看,大罵道:“有膽敢隱瞞狼的去向的,就像這車轅一樣!”東郭先生連忙趴在地上,爬上前去,長跪著說:“小人雖無能,卻打算在世上做一番事業。奔走遠方,自己都迷失了正路,又怎能發現狼的行蹤來指示您的鷹犬去追逐呢?然而我曾經聽說過這樣的話:‘大路上因岔道多而容易丟失羊。’那羊,一個小孩子就可以制服它,這樣馴服,尚且因為多岔路而走失;狼不是羊可以相比的,而且中山一帶的岔路可以走失羊的又何其多!而你卻僅僅沿著大路去找它,不是近于守株待兔、緣木求魚嗎?況且行圍打獵,是虞人的事,請您去問那些帶皮帽子的虞人吧,走路的人有什么罪過呢?再說,我雖然愚蠢,難道還不知道那狼嗎?它的本性貪婪而又狠毒,與豺合伙行兇干壞事。您能除掉它,我本該主動地盡微薄之力,給您一點兒幫助,又怎肯隱瞞而不告訴您呢!”趙簡子沉默不語,調轉車頭,又上了路。東郭先生也趕著驢子,以加倍的速度前進。
過了很久,旗幟的影子漸漸消失了,車馬的聲音聽不見了。狼估計趙簡子他們已經去遠,就在袋子里叫道:“先生可要注意啊。把我從袋子里放出來,解開綁著我的繩子,拔去我臂上的箭,我要走了。”東郭先生就動手把狼放了出來。狼咆哮著對東郭先生說:“剛才被獵人追趕,他們來得非常迅速,幸虧先生救活了我。我現在肚子很餓,餓著得不到東西吃,也終歸必定是死罷了,與其餓死在路上,被野獸吃掉,還不如被虞人擊斃,成為貴族人家盤碗里的食品。先生既然是墨家的信徒,勞碌奔波,從頭頂到腳跟都摩傷了,想為天下人謀一點兒利益,又何必舍不得自己的身體讓我吃掉,來保全我這條小生命呢?”于是就搐動嘴巴,舞動著爪子,朝東郭先生撲來。東郭先生急忙用手同狼搏斗,邊打邊退,退到驢子后面以驢為掩護,繞著圈子跑。狼始終不能傷害著東郭先生,東郭先生也用盡力量抵抗狼的進攻。彼此都疲倦了,隔著驢子喘氣。東郭先生說:“狼對不起我!狼對不起我!”狼說:“我本來并不想對不起你,只是上天生下你們這些人,本來就是供給我們這些狼吃的呀!”彼此已經相持了很久,太陽的影子漸漸西移。東郭先生暗想:“天色將晚,狼再成群結隊地到來,我就死定了。”于是騙狼說:“按照人們的習慣,有什么事疑慮不決,一定要去向三位老者請教。先走吧,找三位老者去問問他們,如果他們認為我應當被你吃掉就讓你吃,否則就罷了。”狼非常高興,就與東郭先生一塊兒前往。
過了一些時候,路上沒有一個行人,狼饞極了,看見一棵老樹直挺挺地立在路旁,就對東郭先生說:“可以問一問這個老者。”東郭先生說:“草木沒有什么見識,問他有什么用處?”狼說:“盡管問,他必然有話說。”東郭先生沒有辦法,于是向老樹作揖打拱,把事情的前后經過都說了一遍,問老樹說:“像這樣,狼應當吃我嗎?”樹中發出轟轟的響聲,對東郭先生說:“我是一棵老杏,從前老園丁種我的時候,只是用去了一個核罷了。過了一年我便開花,再過一年就結了果實,三年長成兩把粗,十年就有兩只手臂合圍一樣的粗細了。到現在,已經二十年了。老園丁吃我的果實,老園丁的妻子吃我的果實,以至外來的賓客,下邊的奴仆,都吃我的果實。甚至于還把果實在市上出賣以賺錢。我對老園丁的貢獻太大了。現在老了,不能再開花結果,便招致了老園丁的怨怒,砍伐我的枝干,剪除我的枝葉,而且要把我賣給木匠鋪換錢。唉!朽壞粗劣的木材,到了垂老之年,想免除斧鉞的砍伐也不可能。你對狼有什么好處,竟妄想免除一死?當然應該吃你。”話剛說完,狼又搐動著嘴巴,舞動著爪子,朝東郭先生撲來。東郭先生說:“狼違背諾言了!曾發誓詢問三位老者,剛剛遇到一棵老杏,為何立刻就相迫呢?”于是又與他一同前往。
狼更加著急,看見一頭老母牛正在破墻內曬太陽,就對東郭先生說:“可以問一問這位老者。”東郭先生說:“剛才草木之類的老杏沒有見識,荒謬的言論妨害了大事。這牛,只不過是禽獸罷了,又何必去問它呢?”狼說:“只管問它,不問,就要咬死你。”東郭先生沒有辦法,又向老母牛作揖打拱,再次把事情的前后經過講述了一遍來問老母牛。牛皺著眉,瞪著眼,舔舔鼻子,張開嘴,向東郭先生說:“老杏的話不錯啊!當我的角還像蠶繭或栗子的時候,正值青春年少,筋骨體力相當強健,老農賣了一把刀把我買來,讓我輔助大牛在農田里耕種。長大以后,其他的大牛一天天年老體衰,所有的事我都承擔下來。他要駕車奔馳去打獵,我就駕起獵車,選擇近便的路途,迅急地奔跑;他要親自下田去耕種,我就卸去項上的橫木,奔走在郊外開墾荒地。老農對我猶如他的左右手一樣親近。衣服食用靠我而得到滿足,婚姻靠我而完結,賦稅靠我而交納,糧倉靠我而裝滿。我亦常常自想,可以得到帳子或席子的遮蔽,像馬、狗那樣住在圈內了。從前家中沒有一石的余糧儲備,如今麥收就增加了百斗;從前居處貧寒沒人理睬和求助,如今甩開膀子大搖大擺地在集市上出入作買賣;從前塵土蓋滿了酒杯、酒瓶,滴酒未沾,即使口唇干燥,用來盛酒的瓦盆,半輩子都沒有摸著過,如今用黍稷釀酒,捧著樽罍,向妻妾夸耀;從前穿著短小的粗布衣,與木石為伴,手不知如何作揖,心不知如何學習,如今拿起了《兔園冊》,頭戴竹笠,腰扎皮帶,穿起了寬衣大袖的服裝。一絲布,一粒糧,都是我的力量換來的啊。但卻欺負我年老體弱,把我趕到郊野;冷風刺眼,在寒冷的日光下,只有對著自己的影子悲哀;瘦骨嶙峋,如山巒起伏;老淚縱橫,如雨注不止;口水連綿不可收拾,腿腳痙攣無法抬起;皮上的毛盡皆脫落,滿身瘡疤沒有長好,老農的妻子嫉妒而且兇悍,從早到晚進獻讒言說:‘牛的全身沒有廢棄無用的東西:肉可做肉干,皮可制皮革,骨、角還可以磨成器具。’指著大兒說:‘你同廚師學習技術好幾年了,何不在磨石上把刀磨好等待殺牛?’按照這種跡象看來,這將對我極為不利,我還不知死在何處呢!我有如此大功,他竟這等無情,我眼看就要遭殃。你對狼有什么恩德,妄圖僥幸免禍呢?”話剛說完,狼又搐動嘴巴,舞動著爪子,朝東郭先生撲來。東郭先生說: “不要著急!”
遠遠望見一位老人拄著藜杖走來,胡須、眉毛雪白,衣帽寬舒文雅,看來是位有道德的人。東郭先生又喜又驚,撇下狼迎上前去,跪在地上磕頭,并且啼哭著陳述說:“求您老人家說句公道話救救我吧!”老人問是什么緣故,東郭先生說:“這只狼被獵人圍困,向我求救,我誠心誠意救活了它。現在它反而要吃掉我,我極力哀求,它都不肯放過,眼看我又要被它害死。為了拖延一會時間,雙方約定要請三位老者決定是非可否。開始遇到老杏,逼迫我問它,草木之類沒有見識,差一點兒坑殺了我;后來遇到老母牛又逼迫我問它,禽獸之徒也無見識,又要吃掉我。現在遇到了您老人家,大概是上天不想讓我這個讀書人喪命吧!大膽地請您老人家說句公道話救救我吧!”于是便在老人的拐杖下連連磕頭,把身子伏在地上,聽候吩咐。老人聽了這件事,感慨嘆息不已,用拐杖敲打著狼說:“你錯了!人家對你有恩德,而你卻忘恩負義,沒有比這個再不吉利的了!儒家認為,受了人家的恩德而不忍背棄的人,他做兒子,一定孝順。又認為虎狼也懂得父子之情。如今你這樣忘恩負義,那就連虎狼這種父子之情也沒有了。”于是厲聲喝道:“狼,趕快滾開!不然的話,我就用拐杖打死你!”狼說:“您老人家只知道事情的一面,不知道事情的另一面。請讓我說說這件事,望您老人家下聽。當初,先生救我的時候,捆住我的腳,把我緊閉在口袋里,用圖書壓著,我彎著身子不敢出氣。又絮絮叨叨地來勸說趙簡子,他的用意是想讓我悶死在口袋里,好獨占這個好處呀。這樣的人怎么能不吃掉他呢?”老人回頭看著東郭先生說:“果真像這樣,你跟后羿一樣也有過錯啊。”東郭先生不服氣,就詳細說明他往口袋里裝狼時愛憐顧惜的好意。狼也花言巧語地爭辯不休以求得勝利。老人說:“這些都不足以作為憑證。試著再用口袋裝一次,我看看那樣子,是不是真的困苦?”狼高興地聽從了他,把腳伸給東郭先生。東郭先生又捆住狼,把它裝進口袋里,用肩扛上驢背,可是狼還不知道這樣做的用意。老人靠近東郭先生的耳朵對他說:“有匕首沒有?”東郭先生說:“有。”于是拿出匕首,老人向東郭先生使眼色,讓他用匕首刺狼。東郭先生說:“這不傷害了狼嗎?”老人笑著說:“禽獸忘恩負義到了這種地步,卻不忍心殺它,您是一個講仁慈的人,然而愚蠢得也太厲害了。跳下井去救人,把自己的衣服脫給朋友穿,以救朋友的命,從對方考慮那是有好處的,怎奈自己卻要陷入死地!先生大概就是這一類人吧?講仁慈而到了愚蠢的地步,這本來就是君子所不贊同的事啊。”說罷大笑,東郭先生也笑起來。于是老人就動手幫助東郭先生拿起刀來,一起殺死了狼,丟在道路上就走了。
【總案】 這是一篇著名的寓言小說,原作者是宋代的謝良,馬中錫對原作進行了許多加工潤色,思想、藝術都有較大的提高。本文以中山狼恩將仇報為中心事件,以東郭先生“仁陷于愚”的迂腐性格與狼的吃人本性的矛盾為線索,按照時間順序展開故事情節,曲折生動,條理清楚。通過東郭先生與狼的矛盾沖突和他們各自的言行,成功地塑造了兩個較為豐滿的文學形象,其性格鮮明突出,活靈活現。文章運用諷喻手法,寓意深刻,比喻恰當。狼的形象暗指社會上那些兇險殘忍、不講道義的人,它和善良的人們之間存在著你死我活的尖銳矛盾。老杏樹、老母牛和杖藜老人也都是以象征手法塑造的文學形象。老杏樹、老母牛敘述自己命運的悲慘,是作者借以揭示黑暗的社會現實的。杖藜老人扶弱除暴,則是作者理想的化身。本文在語言上也有獨到之處,雖然多用先秦古漢語的語法和修辭方法,但無不簡潔生動。它的敘述語言干凈利索,敘事狀物,往往寥寥數語,便情景畢現,它的人物語言口吻畢肖,能真切地表現出人物的神態個性。這篇小說以其深刻的思想價值,和諧的藝術表現手法,早已膾炙人口。“東郭先生”幾乎家喻戶曉,“中山狼”也已盡人皆知。明清兩代,康海、王九恩、陳與郊、汪廷訥等劇作家都據此寫過《中山狼》雜劇,可見其影響之大。
喬力,閻增山
上一篇:板橋雜記《中山公子》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書博雞者事》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