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賀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注釋】
南園:南園是李賀家中讀書的地方。吳鉤:刀名,刃稍彎。關山五十州:泛指當時藩鎮割據地區。凌煙閣:閣樓名,在唐朝首都長安。唐太宗貞觀十七年(643),在閣上畫了24位開國功臣的像。若個:哪個。萬戶侯:食邑萬戶的侯。指很高的爵位。
【鑒賞導示】
李賀,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陽)人,出身于一個沒落的皇家后裔家庭。他少年聰敏,七歲能詩,很早就顯露出出眾的文學才能,曾受到韓愈等人的賞識。但因其父名晉肅,“晉”與“進”同音,應當避諱,不得舉進士。因此,仕途很失意,只做過九品小官奉禮郎,生活窮愁,心情憂郁,加之體弱多病疾,卒時年僅二十七歲。李賀辭官回鄉后,在南園讀書時曾寫下寫景詠懷的《南園》組詩十三首,這是第五首。
【鑒賞】
這首詩,詩人抒發了決心投筆從戎、建功立業的壯志豪情,同時也流露出求仕不得、懷才不遇的激憤之情。
首句既是泛問,也是自問:大丈夫為何不佩劍帶刀,馳騁沙場呢?當時,唐王朝國力開始衰退,黃河南北五十余州的藩鎮不再服從朝廷的管轄,吐蕃、回紇又不斷地侵犯邊境。社會動蕩。此時李賀已辭去奉禮郎的職務,在仕途上很失意。這使他轉而想通過以軍功報國來求取功名,于是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豪情,發出了“男兒何不帶吳鉤”的詰問。次句“收取關山五十州”氣勢磅礴,寫出了詩人決心從軍的目的,字里行間流露出希望實現國家統一的愛國之情。一個“取”字,有輕而易舉之意,表現了詩人對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的自信。“何不”二字,既表現出詩人從戎報國的堅決態度,也流露出懷才不遇、入仕不得的憤懣情緒。“請君暫上凌云閣,若個書生萬戶侯”兩句,道出了詩人疾呼“帶吳鉤”的目的,意思是說,請你登上凌煙閣去看看,有哪個讀書人曾被皇帝畫像封侯呢?言外之意是:只有效命于疆場才能建功立業,當個書生豈能有什么作為?在當時的封建時代里,繪圖凌煙閣被認為是最高的榮耀,曾被畫像的二十四位功臣皆是在沙場上搏擊出來的英雄。顯然,詩人之所以呼吁“帶吳鉤”去效命于疆場,既是鼓勵別人,更是鞭策自己能像凌煙閣上的功臣一樣建樹功名。這里,李賀抒發了曠世之才卻不能為世所用的憤慨。
總觀全詩,詩人既抒發了身居南園、心系國家,渴望為國效力,干一番大事業的雄心壯志,又表達了詩人想建功立業,改變自己懷才不遇命運的迫切愿望,同時還流露出對現實的不滿、對自己不幸遭遇的感慨和不平。全詩氣勢磅礴,感情激越,直抒胸臆,一氣呵成,把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表達得淋漓酣暢。讀來給人一種意蘊深長、韻味無窮的藝術感受。
【鑒賞要點】
[1]名句:請君暫上凌云閣,若個書生萬戶侯。[2]感情激越、氣勢磅礴。[3]意蘊深長韻味無窮。
上一篇:北朝民歌《木蘭詩》全詩原文、注釋和賞析
下一篇:【宋】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