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圭峰·胡亦常
群山亂幾重?天半矗圭峰。
泉飲千巖石,云吞萬壑松。
南溟奔絕岸,朝日起孤筇。
不覺一長嘯,空潭吼臥龍。
名曰“圭峰”的山在中國有多處。這首詩作者所游圭峰在廣東新會縣城北。詩既描寫了圭峰的泉石、云松、絕壁、朝日,亦抒發了豪情勝概、襟抱志向。全詩的景觀壯闊,氣度不凡。
首聯“群山亂幾重?天半矗圭峰”,寫遠望圭峰之景,在參差不齊的數重群峰的陪襯下,圭峰鶴立雞群,高矗半空之中,狀如碩大的長條形圭璧。“圭(guí歸)”又稱“圭璧”,古代玉器,是貴族朝聘、祭祀、喪葬時所用的禮器。山稱“圭峰”,正因為其形狀似圭。這一聯點出圭峰,突出其陡峭高矗之狀,令人神往,亦刺激了作者“游圭峰”的濃厚興味。頷聯“泉飲千巖石,云吞萬壑松”乃具體描寫圭峰富有特色的風光:山泉淙淙,足以供給千層巖石的飲用,使之石色澤潤,云霧漫漫,又吞沒了萬壑松樹的影子。一“飲”一“吞”都頗見功力,“飲”在這里是“使之飲”之意,此字一下,便見得山與泉的親密聯系,是泉水給了圭峰以哺育之德;言“吞”則可知云之大之厚,不僅將萬壑群松掩蔽不見,而且把群松都包裹起來,吞在腹中。頸聯“南溟奔絕岸,朝日起孤筇”,前句轉寫圭峰外景,后句轉寫游圭峰的人。其中“南溟”又為“南冥”,語見《莊子·逍遙游》,指南方的大海,因為其冥漠無涯,故稱。此處指代我國南海。“絕岸”,陡峭的壁岸,此處指圭峰峭壁。“孤筇(qióng窮)”,孤杖,為作者游山之具,此處以物代人。圭峰之南,南海潮水奔騰涌向圭峰的陡峭崖壁;圭峰之上,一輪朝陽升起,映照著作者的登山的竹杖。此聯前一句把詩的意境開拓得更為壯闊深遠。后一句引出游圭峰的作者則為詩向尾聯抒懷“搭橋”。尾聯“不覺一長嘯,空潭吼臥龍”乃抒寫作者游圭峰時之豪情壯志。當時作者站在圭峰之上,欣賞到南海波濤洶涌、朝陽噴薄而出,“不覺”激發起心中的沖天豪氣,于是借一聲“長嘯”而渲泄之,并比為空潭中的“臥龍”之吼。圭峰“空潭”中當然沒有真的“臥龍”,此“臥龍”乃是作者本人的意象。古語云:“蛟龍非池中物”,作者認為自己在仕途上必將大有作為,如同巨龍騰飛,不會永遠“臥”于“空潭”之中。他抱負遠大,對前途正充滿了信心。當然這一抱負早已藏在心中,而在“游圭峰”時觸景生情,更不可遏止地借機表達出來了。
全詩以寫景為主,兼輔以抒懷;但景象之壯闊亦為抒寫壯懷奠定了基礎。二者融為一體,使全詩感情高昂,氣格健舉。
上一篇:項師竹、張馥亭自麻城來訪,欣然有作·陳沆
下一篇:由江山至浦城,雪后渡越諸嶺,輿中得絕句九首(選一)·江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