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望·鄭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鳥,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靜,山容雨后新。
獨憐溪左右,十室九家貧。
鄭珍的詩作,風格多樣,題材較為廣泛。有的反映了他所處時代人民的苦難和血淚,如《經死哀》、《捕豺行》、《煮海鉛廠三首》等,堪稱詩史;還有的則表現了祖國西南山川的秀麗,民情的淳厚,屬于田園詩的范疇。然而,他的這部分描繪山水民俗的篇章,與以往超然物外的隱逸之作不同,往往包含著相當的社會意識與現實感,如這首《晚望》便是。
《晚望》一詩約作于詩人的中晚期。前六句描繪了傍晚的高原春色:歸巢的鳥兒隱沒在天邊的碧云之后,翠綠的稻田里步出晚歸的農人,溪水在秋氣未到之前,顯得寧靜而清澄,群峰在陣雨清洗之后,但覺容光一新。到處彌漫著一種悠然自得,恬靜安適的美好情調,一切都是那般平靜、和諧,透露出從太古至今不曾改變的氣息。
如此山川秀麗,風景如畫,當地人民應該是生活得與世無爭,美滿幸福了,然而,實際情況遠非如此。最后二句,以“獨憐”二字領起,驟然跌落于沉重的氛圍中,詩人向讀者展示了另一番人間景象;溪流左右,十室九貧。作者沒有被那眼前的“太古之情”所陶醉,他冷靜而深沉的目光注視著山溪兩岸的農家,明白美麗的山水并沒有給農夫帶來幸福。自然界的恬靜美好并不能掩蓋現實生活的貧困與不幸,這種完美與缺憾的矛盾反差,無疑逗出了作者深深的嘆息,全詩的情調亦由前面的閑適而變為沉郁了。詩人的可貴之處也就是發現并描繪了這種人世生活的不協調,“悠然太古春”的川貴高原,如今卻是“十室九家貧”,詩人成功地運用了對照反襯的藝術表現方法,從而賦予詩以深刻的社會意義。當然,詩人只作客觀描寫,不究其社會原因,使詩具有蘊含之美,給讀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
作為晚清“宋詩派”詩人,這首詩的文字章句頗見錘煉之功,如“收”、“出”、“靜”、“新”諸字,可謂以俗為雅,以故為新,其中“收”字,尤為匠心獨運,不說歸鳥消失于云海深處,而說碧云收取飛鳥于茫茫天際,自然造物頓見靈性,通過它給這些小生靈以晚歸的安憩,正顯示出詩歌語言反常合道的韻味。在句法安排上,頷聯之格式與頸聯就不同,前者動詞居中,后者形容詞在后,這種錯落變化的章法亦體現了宋詩派刻意布置的藝術追求。其它像音韻的和諧,取景的變化,狀物的鮮明,也給人以美的享受,足資讀者賞玩。
上一篇:晚香·張佩綸
下一篇:晚次崞縣·朱彝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