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成其大
【原文】
為無為,
事無事[1],
味無味[2]。
大小多少。
抱怨以德。
圖難于其易,
為大于其細。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作于細。
是以圣人終不為大,
故能成其大。
夫輕諾必寡信[3]。
多易必多難。
是以圣人猶難之[4],
故終無難矣。
【注釋】
[1]事:從事。
[2]味:體味。
[3]寡信:缺少信用。
[4]猶:總是。
【譯文】
以無為之心去作為,
以無事之心去做事,
以無味之心去品味。
以小為大,以多為少。
用恩德報答仇恨。
解決難為之事要從容易處著手,
做大事要從細小入手。
凡是天下的難事,都必定從容易開始;
凡是天下的大事,必定從微小的事情做起。
因此圣人始終不自以為偉大,
所以才能成就他的偉大。
凡是輕易許諾必然會失去信用;
凡是把事情看得簡單必然會困難重重。
因此,圣人總是認真對待困難,
所以,他才反而沒有困難。
【解析】
老子關于無為思想的論述,幾乎貫穿于整個《道德經》中的各個章節,前面已經講得很多,盡管如此,由于每一個章節的側重點不同,就使無為每每有新意涌現。人類生活究竟應該采取怎樣的方式度過?古往今來,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從積極角度對待人生,人類既然有別于其他萬物,則理應在生活中體現出人的意義。
此章老子主要闡述他的自然無為思想的含意。所謂無為是指為無為,因此無為的含意其實是說做任何事都不要摻雜進自身的主觀意志在內,不要妄圖用自身的主觀意志去改變事物的客觀屬性,而不是什么事也不做。能夠不把自身的主觀意志強加于行為之中,也就做到了自然。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老子所講的自然無為實際是在講一種自我修養的思想境界——一種拋棄主觀而順從客觀的空靈澄凈的思想境界。這種思想的實踐解說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多事變少,少事變無,以德報怨的人與自然之間,人與人之間的妥協和調和的世界觀。老子的哲學是一種調和的哲學,老子是反對任何形式的對抗與斗爭的。但老子也看到世間之事客觀上永遠無法逃避矛盾與斗爭的存在,因此他從把矛盾與斗爭從激烈的對抗拉回到相對平和的消弭的愿望出發,去規劃他的為無為:“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慎終如始,希望矛盾與斗爭在其剛剛萌生就予以消除,并通過謹慎小心的從事而不產生新的矛盾與斗爭。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有人解為:“以無為為為,以無事為事,以無味為味”,這種解釋沒有把老子的自然無為的思想理解為一種自我思想境界的修養要求,而是作為一種單純的行動指導思想來看的。按照此種理解,那么老子就是提倡什么事都不必去做了,我想就老子本人來講也不可能什么事都不做,人之生存就須做事,否則,無法生存。如真是這樣,老子的哲學也就沒有意義了。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實是修道的真實境界。每有事發之時,德之苗自然會出現,不需你為,你事,你味,只是個“發現”、“明白”。但是,就是這個“發現”、“明白”的過程也千萬不可好高騖遠。
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困難的事情要從易處著手,實現求道的遠大理想要從細微入手。天下的難事,必從容易做起;天下的大事,必從細微入手,所以有道的人從來不自以為大,因此能成就大事。輕易的允諾是不足信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了,一定會遭到更多的困難。所以有道的人遇見事情總是把它看得很艱難,因此最后反而沒困難。
經商之道
施樂公司大意失“荊州”
施樂公司現在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即使在自己的傳統優勢領域,也就是大型的超高速復印機領域,施樂公司也面臨著來自德國海得堡印刷機械股份公司的強力挑戰。對手通過推出以“開放式體系結構”為特征的復印機來向施樂公司發起進攻,這種復印機體積小,可以接受多種格式的電子文件,相對于原來的復印機在性能上改進了不少。
施樂公司是美國復印機領域的巨人,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在世界復印機市場上一直保持著壟斷地位。然而,到了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在復印機領域的競爭非常激烈,日本廠商尤其是佳能公司不斷涌入復印機行業,施樂公司卻對此采取漠視的態度,這直接導致了公司在市場上的節節敗退,份額也從起初的82%下降到35%,從而失去了復印機市場的壟斷地位。
1976年以來,日本廠商一直大舉入侵施樂公司原有的市場,但施樂公司并沒有意識到競爭的存在,由于長時間的麻痹大意,最終導致施樂公司已逐漸失去了市場上的優勢地位。那一年,日本廠商佳能、NEC等公司,都以施樂的成本價格銷售復印機,并從中獲利,它們的產品開發周期和開發人員比施樂要少50%。面對困境,施樂公司并沒有太有效的辦法來應對,只能眼看競爭對手一點一點地蠶食自己的市場份額。
盡管施樂公司以前有著很好的技術,還擁有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PARC),很多計算機領域最具革命性的技術都是在這里產生的,例如:鼠標、激光打印機等。然而,施樂公司長期以開創者自居,以占盡先機為樂,似乎并沒有想到充分運用這些技術來求進一步發展,導致公司多次喪失良機,面對新一代傳真機、打印機和掃描儀的挑戰,施樂公司的復印機業務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
施樂公司因“麻痹大意”而遭受慘重的損失,競爭對手卻絲毫不生憐憫之情,佳能公司在數字彩色復印機上咄咄逼人,不斷在市場上獲得巨大成功。盡管施樂公司希望可以收購Tektronic公司,以增強自己在彩色激光印刷業務上的實力。然而,事實和愿望之間的差距總是很大的,在惠普公司和利盟公司的雙重夾擊下,該公司在這個有利可圖的市場上,所占的市場份額已經急劇下滑到11%,這幾乎只是原來的一半。
施樂公司失去的“荊州”能不能奪回,還是一個很大的未知數。
上一篇:道德經全集《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寶》釋義
下一篇:道德經全集《第六十九章·哀者勝矣》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