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賤相對,不自卑,不自負
原典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谷。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致數輿無輿。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道德經·第三十九章》
譯釋
貴以賤為根本,高以下為基礎。因此,君王們常常用“孤、寡、不谷”來稱呼自己,這不正是他們以賤為根本的表現嗎?所以,至高的榮譽無須夸耀,有道者不要一味地像寶玉那樣華麗高貴,而追求像石頭那樣堅忍質樸。
老子認為,低調者常使自己處在“人后”、“謙卑”、“下層”的地位,因為他們懂得貴是以賤為根本的,高是以下為基礎的,把自己的姿態放得越低,能夠學到的東西就越多,人們就越愿意追隨他,這樣就越能顯出他的尊貴。
解讀
懂得“處下”,方能“居上”
老子云:“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边@就是說,生活的哲學就是先要“處下”,才能后來居上,“處下”是打基礎,是“居上”的必經階段。另外,做人一定要謙卑,如果太自傲自負,就會讓他人感到厭倦。老子的智慧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鬃釉f:“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里面孔子對他的弟子顏回大加贊賞,夸獎的就是顏回甘于踏實地“處下”;佛家主張人要先苦修,然后才能成佛,這種先吃苦后登極樂世界的觀點聯系到生活中,不就是要謙卑“處下”嗎?
每個人都想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都想獲得成功。也許有人知識淵博、才高八斗,有人身世顯赫、財力雄厚,但很多時候,還是會心有余而力不足,也需要別人的幫助。在這樣的情況下,彎一下腰,低一下頭,放低自己的姿態,說謙卑、低就、禮貌的話,就可以博得他人的憐憫之心,使自己得到援助,走出困境。
所以,做人一定要懂得謙卑,即使你貴為君主,擁有巨大的天然優勢,也不要輕易自傲自負,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
春秋時期,晉國討伐楚國,楚國的軍隊已經退避九十里外的地方,晉國仍然沒有停止進攻。此時,楚國的大夫就忍不住說:“大王,讓我帶兵迎戰去吧?!?/p>
楚莊王說:“我們的前代君主在位時,晉國不敢攻打楚國,但到了我這一代,晉國卻有膽量來攻打了,這是我的罪過啊。如果下令攻擊晉國,您必然會受到晉國的羞辱和傷害,我怎么能忍心讓您去呢?”
這位大夫說:“前代君主還在時,晉國沒有攻打楚國,但是到了臣擔任大夫,晉國卻來攻打我們,這是臣的罪過。請允許臣去反擊吧?!?/p>
楚莊王聽到大夫的話,感動得哭了起來。一會兒,他站起身,對這位大夫大禮相拜。
這件事很快傳到晉國人的耳朵里,他們聽說此事后,紛紛說道:“國君和臣子都把罪過往自己身上攬,而且國君在臣子面前表現地那么謙卑有禮,可見楚國上下同心,三軍齊心協力。由此看來,我們很難攻下楚國啊?!?/p>
于是,晉國軍隊連夜撤兵回國。
孔子聽說此事后說:“楚莊王能成為一代霸主,是理所當然的。他能謙卑處下,對臣子如此謙卑有禮,一句話就可退去敵兵。所以他的國家得以安定,他因此也應該成為霸主?!对娊洝分姓f:‘寬容謙卑待遠近,因此安定我君王。’正是這個道理??!”
“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谷。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至譽無譽。”正如楚莊王對自己的貶低一樣,這正是君王們以賤為根本的表現。所以,至高的榮譽是無須夸耀的。尊貴以卑賤為根本,高位以低下作為根基。有這樣的根本,這樣的根基,不就根深蒂固了?那么,你的尊貴就不會倒下,你的高位就不會顛覆了。
當然,以貴相對的就是賤,我們看到很多人在身處高位時能夠保持自信和謙卑,但我們看到更多的人常常因出身卑微而感到自卑,那么,在《道德經》看來,人是不是因為出身卑微或者自身地位較低就該自卑呢?非也?!兜赖陆洝返谄呤抡f:“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老子對于社會和人生有著深刻的洞察,他認為世界上的東西,凡是屬于堅強的都是死的一類,凡是柔弱的都是生的一類。凡是強大的總是處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位。所以,即使出身卑微,我們也不必自卑。老子認為,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在矛盾對立的狀態中發生的。對立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聯結,并能向其相反的方向轉化,所以,卑微之人應該更自信一些。
晏子使楚的故事大家都聽過。春秋末期,齊國國王要派一個人出使楚國,思前想后,最后定了身材矮小、其貌不揚的晏嬰。晏嬰到了楚國后,被楚王從頭到尾打量了一番。楚王納悶,堂堂齊國那么大一個國家,為什么要派這個人來呢?于是,楚王便決定羞辱他一番。
楚王命人在城樓下開了一個很小的門,規定晏嬰只能從這個門進來。晏嬰不卑不亢地說:“這哪里是人走的門呢?這是狗洞啊!如果我訪問的是狗國,那我就走狗洞。”這話傳到了楚王的耳朵里,楚王有些不高興了,心想,如果晏嬰果真從這個門里進來,那我堂堂楚國不就成了狗國了嗎?于是只好打開大門請晏嬰進去。
晏嬰進門得到了楚王的接見。楚王就問他:“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為什么要派你來呢?”晏嬰回答:“我們齊國派使節有一個規矩,上等的國家派上等的人去,我在齊國最不中用,所以就把我派到楚國來了?!背跻宦?,對他肅然起敬,覺得晏嬰不是一般人,不能對他這般無禮。
晏子雖然身材矮小、其貌不揚,但是他非常自信,他的自信使他在出使楚國時打動了楚王。這就是說,人的貴賤其實是相對的,我們沒有必要因為自己在某方面不如他人,而生出自卑的心緒來。相反,我們要能看到事物的對立面,認識到卑微者應當保持自信的道理。
《道德經》第一章里講道:“故恒無欲也,以觀其眇;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就是說,我們要常從“無”中去觀察領悟“道”的奧妙;要常從“有”中去觀察體會“道”的端倪。那么,從另一方面講,我們要從卑微中去尋找自信,從尊貴中去尋找謙遜。
在生活中,為了有所進步,有所成就,我們需要放下自己的自尊,養成低調謙遜的處世哲學,從底層做起,一步步邁向更高的位置。而為了更勇敢地面對生活,我們也要摒棄自卑的心態,揚起一顆充滿自信的心,去迎接生活中的所有挑戰。
道德經鑒賞哲思
尊貴不會因曾經的低微而掉價,相反,以低微的姿態處世,會給尊貴鍍上一層更加耀眼的光芒。另一方面,任何人都不必為了低微而羞愧或懊惱,重要的是潛心修煉,走出低微,只有不甘低微,才能有幸走上人生舞臺,開啟尊貴之門。
上一篇:《道德經·貪欲是禍根:禍莫大于不知足》原文與翻譯
下一篇:《道德經·輕諾必寡信,不要輕易許諾》原文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