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注釋】
江:指長江。淘:淘汰。風流人物:指出色的英雄人物。故壘:古代的營壘。人道是:意謂據人們講。周郎:周瑜,字公瑾,赤壁之戰時的吳軍主將。小喬:喬公的幼女,嫁給了周瑜。英發:指見識卓越,談吐不凡。羽扇綸(guan)巾:鳥羽做的扇和絲帶做的頭巾,三國六朝時期儒將常有的打扮。檣櫓:指曹操率領的將軍。檣,桅桿。櫓,槳。故國:舊地。此指赤壁古戰場。華發:花白的頭發。(11)酹(lei):以酒澆地表示祭奠。
【鑒賞】
這首千古絕唱之詞為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也是北宋詞壇上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七月,蘇軾因詩文諷喻新法,被新派官僚羅織論罪貶謫到黃州。此詞即是他游賞黃岡城外的赤壁磯時借景懷古抒感而作。
上闋側重寫景。開篇從滾滾東流的長江著筆,隨即用“浪淘盡”將浩蕩大江與千古人物聯系起來,布置了一個極為廣闊而悠久的空間時間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洶涌奔騰,又使人想見風流人物的非凡氣概,體味到作者兀立長江岸邊對景抒情的壯懷,氣魄極大,筆力超凡。面對眼前恢宏奇偉的江山景色,詞人不禁聯想到曾經發生的千古
赤壁鏖戰。緊接著“故壘”兩句,點出這里是傳說中的古代赤壁戰場。當年周瑜以弱勝強大敗曹兵的赤壁之戰的所在地向來各說不一,蘇軾在此不過是借景懷古的抒感而已。可見“人道是”下得極有分寸,而“周郎赤壁”也契合詞題,并為下闋緬懷公瑾埋下伏筆。接下來“亂石”三句,集中描繪赤壁風景: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洶涌的駭浪搏擊著江岸,翻滾的江流卷起萬千堆澎湃的雪浪。詞人從不同的角度而又訴諸于不同感覺的濃墨健筆的生動描寫,一掃平庸萎靡的氛圍,把讀者頓時帶進一個奔馬轟雷、動魄驚心的奇險境界,使人豁然開朗,精神抖擻。歇拍二句,總結上文,帶起下闋。“江山如畫”,這沖口而出的精絕贊美,是作者和讀者從前面藝術地摹寫大自然的壯麗畫卷中自然獲得的感悟。如此多驕的錦繡山河,怎不孕育和吸引無數英雄。三國正是“風流人物”輩出的時代,真是“一時多少豪杰”。
下闋由“遙想”領起,用五句集中筆力塑造卓異不凡的青年將領周瑜的形象,表達了自己對前賢的追慕之情。詞人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經過藝術的提煉和加工,將周瑜的雄才偉略風流儒雅刻畫得栩栩如生。尤其是在寫赤壁之戰前,忽插入“小喬初嫁了”這一生活細節,以妙齡美人輝映英俊將軍,更顯出周瑜的豐姿瀟灑,韶華似錦,年輕有為。“雄姿英發”、“羽扇綸巾”是從肖像儀態上描寫周瑜束裝儒雅,風度翩翩。這樣著力刻畫其儀容裝束,恰反映出作為指揮官的周瑜臨戰瀟灑從容,成竹在胸,穩操勝券。“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抓住火攻水戰的特點,精當地概括了整個戰爭場景。詞人僅以“灰飛煙灰”四字,就將曹軍的慘敗情景形容殆盡,這是何等的氣勢!然而詞人“故國神游”后猛跌入現實,聯系自己的遭際:仕路蹭蹬,有志報國卻壯懷難酬,白發早生,功名未就。因而頓生感慨,發出自笑多情、光陰虛擲的嘆惋。“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結語看似消極,實是作者對自己懷才不遇的不平之鳴和自解自慰,可謂慷慨豪邁之情歸于瀟灑曠達之語,言近而意遠,耐人尋味。
全詞在對江山的激情贊美和對英雄的傾心頌揚之中,飽含了詞人指點江山、品評人物的豪邁之情,同時也透露出作者壯志難酬的感慨。通篇氣勢磅礴,格調雄渾,詞境廓大,蕩盡北宋詞壇仍然盛行的纏綿悱惻之調和萎靡無骨之風,為用詞體表達重大的社會題材,開拓了新的道路,產生了重大影響。
上一篇:晏幾道《木蘭花·秋千院落重簾暮》宋詞賞析
下一篇:晏幾道《菩薩蠻·哀箏一弄湘江曲》宋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