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常:同“嘗”,曾經(jīng)的意思。興盡:化用晉朝王徽之泛舟訪友的典故。王徽之在一個雪夜忽然興至,從陰山家中泛舟出發(fā),去訪問朋友戴安道。到了戴家門口,并未進(jìn)去,就吩咐回去了。有人問他為何這樣,他說:“乘興而來,興盡而返,我又何必見安道呢?”藕花:荷花 爭渡:搶渡。
【鑒賞】 李清照以其擅長的白描手法,在她的兩首《如夢令》中表達(dá)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顯現(xiàn)出 一位活潑率真、熱愛生活的女詞人形象。盡管此篇沒有出現(xiàn)“昨夜雨疏風(fēng)驟”一闋中“綠肥紅瘦”那樣清奇的千古名句,仍將讀者帶進(jìn)了一個同樣美妙絕倫的境界。
起句通過平實(shí)自然的口吻將一次十分有趣的郊游往事娓娓道來。“溪亭”“日暮”為下句分別點(diǎn)明醉飲的地點(diǎn)和時間。溪亭醉飲之后,連回去的路都辨識不出了。“沉醉”二字透露了女詞人心底的歡愉,“不知?dú)w路”也暗示了游興沉酣、樂而忘返,同時揭示了女詞人豪放倜儻與瀟灑超脫的性格。由此可見,這是主人公一次愉悅忘情的游賞。接下來的“興盡晚回舟”則承上啟下,寫女詞人“乘興而來,興盡而返”,正因?yàn)?ldquo;不知?dú)w路”,自然難免駕船誤駛?cè)牒苫ㄉ蠲苤帯?ldquo;誤入”一句,如行云流水,流暢自然,毫無雕鑿痕跡,卻將一葉扁舟搖蕩于盛放的荷花叢中的美景呈現(xiàn)于讀者眼前。我們讀著“爭渡,爭渡”,仿佛又聽見搶渡前進(jìn)的擊槳聲。一個酒意未消、有說有笑的游人急于從迷途中找到正確路徑的焦灼心情頓時被刻畫得淋漓盡致。也正是由于“爭渡”的猛捷,才會“驚起一灘鷗鷺”。但見眠宿在沙灘上的歐鷺,撲楞楞拍翅飛起,這又是何等的奇觀妙景!
這闋小詞,側(cè)重于寫景,卻融情于景。女詞人以有限的容量,描寫了游賞活動中的幾個精彩片斷和作者的一種心情。全詞形象生動逼真,語言自然優(yōu)美,表現(xiàn)了李清照早期詞用白描法引出新思,取尋常語度入音律的藝術(shù)特色。
上一篇: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fēng)驟》鑒賞
下一篇: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