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
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注釋】落日熔金:落日的余輝像熔化的黃金一樣燦爛照人。暮云合璧:形容暮色中的白云如璧玉相合。吹梅笛怨:指笛子吹奏出聲調哀怨的《梅花落》曲。次第:轉眼之間。中州盛日:指北宋末年太平盛世。北宋京城汴京在中原腹地,舊稱中州之地。偏重三五:特別看重正月十五元宵節。鋪翠冠兒:插有翡翠鳥羽的帽子。捻金雪柳:用金線裝飾的飾物。雪柳:用彩綢或彩紙扎成的頭飾。簇帶:插帶。濟楚:齊整漂亮。風鬟霜鬢:頭發蓬松散亂的樣子。
【鑒賞】這首詞是作者晚年寓居杭州時所作。此時宋、金兩國已經議和,南宋的首都臨安也漸漸繁榮起來。但詞人國破家亡、流離失所的痛楚并未稍減,所以后期詞中常常流露出去國懷鄉、思念亡人的落寞心情。
詞的上闋濃墨重彩描寫元宵燈節的景色。“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夕陽如熔化了的金子,光華燦爛;暮云如無縫的璧玉,色彩極其艷麗耀目。這美麗的黃昏時分,正是離人歸來時,可是我等待的人在哪里呢?“每逢佳節倍思親”,詞人又是孀居獨處,怎不懷念死去的丈夫呢?“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但見眼前綠柳如煙,朦朦朧朧,平添了許多春意;然而盛開的春梅卻使詞人想起了《小梅花》的哀怨笛音。“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雖然元宵天氣尚好,但誰敢說不會風云突變呢?這句話看似突兀,實則是有感而發。靖康之難,丈夫病故,不都是事先難料的嗎?“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在這樣的心境之下,盡管酒朋詩友們以香車寶馬邀她出去賞燈散心,她都謝絕了。上闋以樂境寫悲情。
下闋交代謝絕的原因:“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雖然謝絕朋友的邀請,但詞人的心情卻難以平靜,她回想起汴京昌盛時節,姑娘們都愛看元宵燈會,那時她與女伴們插金戴翠,裝扮得整整齊齊,游得何等盡興,如今風燭殘年,面容憔悴,頭發花白,鬟髻蓬松,害怕在這繁華之夜出去讓人見笑。詞人通過今昔對比抒發了盛景不再、往事難追的感傷情懷。“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還不如呆在家里,透過窗簾聽他人的歡聲笑語。這一句以他人之樂寫自己之苦,雖是尋常話語,娓娓道來,卻有說不盡的情懷,蘊涵的況味:“只恐雙溪舴艨舟,載不動許多愁”。
全詞通過今昔對比,既是對個人遭遇的感傷,也是對國家盛衰的慨嘆,把作者飽經滄桑后的敏感、孤獨、自悲、哀怨等種種心態盡現筆端。既有國破家亡、流離失所的處境,也有人樂我悲、老無所歸的心境,更有詞人經過人生的悲歡離合之后漸趨于平靜的無奈心境,一層層細膩地展示出來。出語清淡,用情極苦。
此詞在藝術上已經爐火純青,詞風清麗雋永。詞人的情緒十分含蓄溫婉,通過個人身世際遇的抒寫,表現了國家淪喪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和長久的精神創傷,十分感人。劉辰翁說:“余自辛亥(1275)上元誦李易安《永遇樂》,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聞此詞,輒不自堪”(《永遇樂·璧月初晴》)。可見這首詞蘊涵的愛國精神感人之深,影響之大。
上一篇: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鑒賞
下一篇: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