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庾幕諸公游靈巖
渺空煙四遠,是何年、青天墜長星?幻蒼崖云樹,名娃金屋,殘霸宮城。箭徑酸風射眼,膩水染花腥。時靸雙鴛響,廊葉秋聲。
宮里吳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獨釣醒醒。問蒼天無語,華發奈山青。水涵空、闌干高處,送亂鴉,斜日落漁汀。連呼酒,上琴臺去,秋與云平。
【注釋】
庾幕:倉幕,倉臺的幕府。靈巖:山名,今在蘇州市西郊,其上有春秋吳國時的遺跡。名娃金屋:這是一典故。名娃,指西施。金屋,本指漢武帝年少時要給阿嬌住的華貴房屋,此指吳王為西施所建的館娃宮。靸(sa):拖鞋之意。五湖倦客:此處指范蠡。
【鑒賞】
吳文英詞作中最值得重視的是登臨懷古之作。這類作品大多具有充實的思想內容和現實意義。本詞約作于宋理宗紹定中(1228—1233),詞人入蘇州倉幕時。本詞是詠懷古跡,慨嘆歷史興亡。靈巖山在蘇州西面,上有春秋吳國的遺跡,因而極富盛名。
詞的上闋先以描述靈巖山的環境起筆。開篇即以長句提問:“渺空煙四遠,是何年、青天墜長星?”“渺空煙”,看似目接,實乃神遇,“是何年”立意高遠。“幻”字領出下文,接著推出一段歷史“名娃金屋”,“名娃”是指西施,“金屋”原指漢武帝少時要給阿嬌的華貴房屋,這里指吳王為西施建的館娃宮。上闋從現實到歷史的轉換,表現出對江山未改,而人事多變的意旨。詞人對國事的憂心,也由此可見。
下闋“宮里吳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獨釣醒醒”,“倩”有眾人皆醉之意,“五湖倦客”即指范蠡。詞人講歷史,暗在斥責吳王夫差因沉溺歌舞,而終于亡國,贊許范蠡對現實的清醒認識,能功成身退,隱于五湖。“問蒼天無語,華發奈山青。”“蒼天”承應上句的“五湖”,“山青”應上句的“宮里”,悲嘆青山依舊,韶華遠逝。“水涵空、闌干高處,送亂鴉,斜日落漁汀”,詞人吊古將身世之感融鑄于景物描寫之中,昔日之繁盛,俱化為烏有,所見只有山青水碧,亂鴉飛舞,表達了深切的興亡滄桑之感。結句“秋與云平”四字更是用語新穎獨到,意義深遠,不同凡響。下闋借吳國的歷史諷喻南宋王朝的偏安享樂,暗示出南宋瀕臨滅亡的危局。
本詞是吳文英的懷古名篇,奇情壯采,卻又婉轉低回。詞作清楚地反映了詞人對待現實的態度,關切時事的愛國傾向。藝術上采用對比、想象等表現手法,將遠古歷史呈現在讀者面前,給人以夢般感受。同時詞人又巧妙地將現實與歷史,個人感慨揉合在一起,不僅拓展了詞境,也深化了詞的思想內容。
上一篇:周密《玉京秋·煙水闊》宋詞賞析
下一篇:吳文英《點絳唇·試燈夜初晴》宋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