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學的文獻·宋代文學的工具書·辭典類工具書
辭典又稱“詞典”,一般是指匯集語言里的詞語,按某種次序排列并一一加以解釋,以供人閱讀的工具書。辭典有多種類型,除普通類辭典外,還有各種專科辭典、分類辭典,包括20世紀80年代以來流行的鑒賞類辭典。與宋代文學相關的辭典類工具書主要有以下數種。
1.《詩詞曲語辭匯釋》
這是一部匯集并考釋詩詞曲中所用特殊語辭的辭典類工具書。此書的編撰者為近代人張相(1877—1945),字獻之,浙江杭州人。據此書編撰體例云:“詩詞曲語辭者,即約當唐宋金元明間,流行于詩詞曲之特殊語辭,自單字以至短語,其性質泰半通俗,非雅詁舊義所能賅,亦非八家派古文所習見也。”作者有感于唐宋元明各代詩詞曲這類詩歌韻文形式中的特殊語辭,“自來解釋,未有專書”,遂致力于搜集考釋,匯成一編。其特點乃在采集詩詞曲中習用之特殊語辭,以詩證詩,以詞證詞,以曲證曲,或彼此互證,詳征博引,既溯其源流,又釋其意義,析其用法。全書所收詩詞曲中語辭,自單字以至短語,凡標目537,附目約六百有余,分條約八百有余。每條解釋,所引例證,大體由詩而詞而曲,依次為組。每組之例證,亦略依作者之時代先后為序。
本書所收詩詞曲語辭雖不限于宋代,卻對宋代詩詞的閱讀和研究頗有裨益。此書由中華書局出版,深受歡迎,多次印行,有1955年第三版重印本、1979年重印本等。
2.《宋語言詞典》
本詞典由袁賓擔任主編并與段曉華、徐時儀、曹澂明合作編著,是劉堅、江藍生任總主編的《近代漢語斷代語言詞典系列》叢書中的一種,由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1999年第2次印刷。
本詞典共收宋代(包括遼金)詞語四千一百余條,收詞原則以宋代新詞、新義為主,一些前代少見而宋代使用較多的詞語也酌情收入。每則詞語立為一條,同一詞語而用字有變化增減者亦分別立條。一詞多義者,分項解釋示例。每項釋義,均出示宋代書證,包括宋遼金各代文、史、哲等各類文獻著作,其中也頗多詩詞中用語。全書正文條目按音序排列,正文前有音序詞目表,正文后有詞目首字筆畫索引。書前有江藍生所撰《近代漢語斷代語言詞典系列》序,書末列“引例書目”。在“引例書目”中,即包含《全宋詞》《全金元詞》《全宋詩》《宋詩鈔》《宋詩鈔補》《宋詩紀事》《宋詩紀事續補》《宋詩話輯佚》《歷代詩話》等宋代詩詞總集和詩話文獻,是宋代文學作品閱讀和研究的重要工具。
3.《全宋詞典故考釋辭典》
本辭典是為廣大宋詞愛好者和研究者閱讀和理解《全宋詞》中所用典故而編寫的一部工具書。書中所釋典故,系指宋詞引用古書中的故事、典實以及有出處而較為生疏的詞語。其體例大體分典源、釋義、用例三項。典源力求精確,溯其最早和主要典籍,節引和轉述其精要部分,以便讀者察其所本;釋義力求簡明,畫龍點睛,以便讀者悟其旨趣;用例則視具體情況而列舉,少者三五例句,多者十數例句,以便讀者了解引用之異同,收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之效。全書所引例句,皆依據中華書局1965年修訂版《全宋詞》,并在例句后面括號內注明作者、詞牌及其在《全宋詞》中的頁碼,以便讀者查核。全書共收典故三千余則,立目四千七百余條,引例兩萬余句。所收典目,按筆畫順序排列,檢索查閱十分便利。
本辭典由唐圭璋、徐復擔任顧問,金啟華任主編、鄭異之為副主編。書前有徐復序云:“余友金啟華、鄭異之教授以宋詞浩繁,典實有時難知,爰延集同儔,撰為《全宋詞典故考釋辭典》一帙,辛勤耕耘,博涉群書,歷時五載,而全書告竣,洵學術界之盛事也。圭璋先生,詞壇耆宿,親與指引,聿觀厥成。余于《考釋》,無能為役,唯對部分寫稿,曾共商略,貢其芻愚。至其體例精善,典源詳明,目不暇給,得切磋之樂焉。初學者手此一編,以備檢核,必將如魚之得水,優游涵泳,當有所裨益。”對該書之工具性和學術性給予了高度評價。該書編成于1988年,1991年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
4.《全宋詞典故辭典》
本辭典是繼金啟華等主編《全宋詞典故考釋辭典》之后的又一部宋詞典故工具書,由范之麟任主編、劉揚忠、徐燕任副主編,湖北辭書出版社1996年出版。湖北辭書出版社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編纂出版《典詮叢書》,已出版《全唐詩典故辭典》《全元散曲典故辭典》等,《全宋詞典故辭典》也屬于這套叢書中的一種。全書分上下兩冊,共310萬字。
與前出的同類工具書相比,本辭典可謂后來居上,青勝于藍。全書共收一萬零五百余辭條,引例約三萬余句,無論是所收典故還是所引例句,都比前出的同類辭典有了大大的擴展和豐富。除了考釋各典的出處和本意之外,該書還對每個典故在各個例句中具體運用情況,如明用與暗用、正用與反用、本義與引申意等,也都做了細致的考察與揭示。有此一書在手,廣大宋詞愛好者和研究者將獲得三方面的裨益:其一,這是一部專對《全宋詞》中所用典故進行釋義的工具書,它既能使一般讀者在閱讀宋詞查尋典故時起到釋疑解難的作用,也能為詞學研究者從事更深入細致的研究提供方便和啟示; 其二,這不僅是一部典故辭典,而且也堪稱是一部《全宋詞》的佳句匯編,通過對這些語言濃縮含義深厚的美文佳句的閱讀和欣賞,也必將加深讀者對宋詞藝術風采和美學內涵的認識和理解;其三,這既是一部文學語言辭書,又是一部歷史文化辭書,廣大讀者不僅能從中欣賞到漢語言文學優美精妙的語言藝術,而且還可以從中領略到中華民族博大豐富的歷史文化意蘊。
5.《唐宋詞鑒賞辭典》
此鑒賞辭典由我國當代著名詞學家唐圭璋先生主編。這是一部集選本、鑒賞、常識、資料為一體的文學工具書。
該辭典的編輯出版旨在幫助讀者正確理解唐宋詞的思想意蘊,探索唐宋詞的藝術奧秘,通過對唐宋詞名篇的鑒賞,陶冶性情,提高古典文學素養。所選作品大多為唐宋詞名家名篇,所撰賞析文字力求博采眾長,盡可能準確理解詞義,但不作繁瑣的考證,在藝術鑒賞方面提倡百家爭鳴,撰稿者可自由進行藝術思考和美的探索,力求給讀者以啟發,引起讀者更豐富的聯想,進行更深入的探索。參加撰稿的160位詞學專家和學者,大都是海內外享有盛名的老一輩詞學專家和學有專長的中青年學者。全書共選唐五代兩宋詞人185家,詞作697首,每位詞人的作品前列有該詞人小傳,內容包括生卒年、籍貫、經歷、藝術風格及在詞史上的地位。書前有唐圭璋、鐘振振兩先生所撰《前言》。《前言》參照學術界比較通行的說法,圍繞唐宋詞發展過程、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家,做了一番扼要的介紹。書后有五個附錄:夏承燾、吳熊和撰《讀詞常識》,曹濟平撰《詞學要籍簡介》,吳丈蜀撰《本書所見詞牌簡介》及吳偉斌編《詞牌索引》《詞人索引》。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以后又有多次重印。
6.《唐宋詞鑒賞辭典》
這部鑒賞辭典由上海辭書出版社主編。全書分上下兩冊。上冊為唐、五代、北宋卷,收131位詞人799篇作品;下冊為南宋、遼、金卷,收196位詞人719篇詞作。全書共收唐五代宋遼金327位詞人凡1518篇詞作,原則上采用一首詞一篇賞析文章,也有少數作品幾首合在一起賞析。賞析文章的撰稿者有唐圭璋、繆鉞、葉嘉瑩等二百一十余人,大多為海內外享有盛名的詞學專家或學有專長的中青年學者,大都對詞學有深入的研究,具有較高的藝術造詣和鑒賞能力。
書前有兩篇序言,一篇為安徽師范大學宛敏灝教授所撰,序文略述詞在唐五代和兩宋的發展過程及其流派; 另一篇是周汝昌先生所撰,就詩詞欣賞問題談了五點看法:第一,詩詞是中華民族的漢字文學的高級形式,它們的一切特點特色,必須溯源于漢語文的特點特色;第二,詩詞欣賞,不僅要懂得漢字文學的聲律關系,還須深明它的“組聯法則”;第三,詩詞欣賞,須看詩詞人的“說話”藝術;第四,“境界”的藝術理論;第五,要講詞的欣賞,須懂得自己民族的文藝上的事情。這些看法不僅對讀者有很大的啟發,對全書的正文也有綜合和補充的作用。該書的正文和書前附有反映唐五代及宋代詞人生活的繪畫及前人以宋詞為題材的書畫作品共60幅,圖文并茂,賞心悅目;書后附有吉人所編《詞人小傳》、蔣哲倫所編《唐宋詞書目》、施蟄存所撰《詞學名詞解釋》以及《名句索引》《詞牌簡介》《篇目筆畫索引》共6種資料及索引。
20世紀80年代以來,詩詞鑒賞蔚成風氣,廣大讀者非常需要一些個人撰寫或集眾家合編的賞析講解的讀物,來解決他們在欣賞唐宋詞名篇時所遇到的困難,提高他們的欣賞能力。本辭典的編纂正是這一歷史要求背景下的一部具有規模的鴻篇巨制,因此受到廣大詞學愛好者的喜愛。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4月第1版,以后又有多次重印。
7.《宋詞鑒賞辭典》
這是由賀新輝主編的一部宋詞鑒賞辭典。燕山出版社1987年出版。
本書共收入宋代各個不同藝術流派的202位詞人的詞作721篇。每首詞作附一篇賞析文章,即為一個詞條。各詞條對于詞的賞析、理解,盡可能地借鑒、吸收我國詞學研究的成果,力求準確細致,同時也本著百家爭鳴的方針,對有獨到見解的特殊觀點,文內也做了說明,以供讀者分析、理解。參加撰稿的一百三十多位專家學者,大都是海內外享有盛名的老一輩詞學專家和學有專長的中青年學者。他們的賞析文章,對宋詞中有代表性的名家、名篇、名句進行鑒賞,分析清晰、準確,語言凝練、生動,本身又是一篇篇優美、雋秀的散文,與優美的宋詞名篇相映成趣。
書前有編者所撰的前言,圍繞宋詞的發展變化過程及其代表作家的地位和貢獻作了一番概要的介紹。書后附有梅龍所編的《詞人小傳》《詞人年表》,賈筱新所輯《宋詞書目》,賀大龍、鄭慶春所編《詞名詞簡釋》,賈淑慧所編《填詞知識》,龍翰所輯《詞調詞譜簡介》《宋詞名句索引》,程月仙所輯《宋詞人別稱索引》,常士功、程月仙所編《篇目筆畫索引》等,共9個附錄。在《詞名詞簡釋》部分,對唐五代詞的作家、作品、流派也作了簡要介紹,其目的是使讀者從中可以看到宋詞的發展淵源。
上一篇:繪畫與魏晉南北朝文學·繪畫理論與文學理論的會通
下一篇:隋唐五代文學與社會文化·隋唐五代文學與科舉制度·近年研究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