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家名言·弟子規—清李毓秀《行有馀力·則以學文》原文|譯文|賞析
【原文】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
力行:盡力去做,努力實行。《中庸》:“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好學的品性接近于智,努力實踐的品性接近于仁,知道羞恥的品性接近于勇。)
【譯文】
假如不盡力去實踐仁義道德,只埋頭于學習經典文獻,就會滋長只講表面功夫的浮華作風,將來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如果只是努力去實踐,而不學習經典文獻,就會只憑自己的意見去辦事,而不懂得采用正確的方法。
【原文】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
三到:朱熹《訓學齋規·讀書寫文字·四》:“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緊。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手?”
【譯文】
讀書的方法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心要記,眼要看,口要讀,確實都很重要。剛開始讀這本書,不要又想讀那本書。這本書還未讀完,不要又去讀另一本書。要把學習的期限放寬一些,卻要抓緊時間用功,只要功夫到家,疑難不懂的地方就自然會弄通。心中有疑問,要隨時用筆記下來,虛心去向別人請教,以便求得書中確切的意義。
【原文】
房屋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損,就補之。非圣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勿自暴,勿自棄,圣與賢,可馴致。
自暴、自棄:孟子曰:“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自己傷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談什么有意義的話; 自己拋棄自己的人,不能和他有所作為。出言便詆毀禮義,這便叫做自己傷害自己;認為自己不能實行仁義,這便叫做自己拋棄自己。) 馴致:逐步達到。
【譯文】
書房要收拾清潔,墻壁要干凈,書桌要整潔,筆硯要放端正。假如墨磨偏了,說明心思沒用在正道上,字寫得不工整,也說明思想出了毛病。放置經典書籍,要有固定的地方,讀完后要放回原處。即使有急事,也要把書本放整齊,如果書籍有缺損,應該隨時修補。不是圣賢的經典,應該屏棄不看。這些書容易蒙蔽人的聰明,損害人的心思志趣。人不能自己害自己,也不能自己瞧不起自己,圣人和賢人的境界,都能夠通過自身的修養努力而逐步達到。
上一篇:治家名言·龍文鞭影—明蕭良有《六·麻》原文|譯文|賞析
下一篇:治家名言·龍文鞭影—明蕭良有《七·陽》原文|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