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家名言·龍文鞭影—明蕭良有等卷一《六·魚》原文|譯文|賞析
【原文】
少帝坐膝,太子牽裾。
【譯文】
晉明帝司馬紹是晉元帝的長子,從小聰明過人。一次坐在元帝的膝上,恰好長安的使者來到,元帝就問他:“太陽和長安哪個地方遠?”他回答說:“長安比較近。沒有聽說過有人從太陽邊來。”第二天元帝大宴群臣,又問他這個問題,然而他回答道:“太陽比較近。”元帝十分驚奇,問他:“為什么和昨天不一樣呢?”他回答說:“抬頭就能看到的是太陽,長安卻看不見。”大家聽了都大為稱奇。晉懷愍(mǐn)太子小時候就很聰明。五歲時,一天晚上宮中失火,晉武帝登樓察看火勢,懷愍太子牽著武帝的衣裾,把武帝拉到暗處。武帝詢問原因,太子說:“晚上事發倉促,應該有所防備,不應該接近火光,讓它照見皇帝。”
【原文】
衛懿好鶴,魯隱觀魚。
【譯文】
春秋時衛懿公很喜歡鶴,他養的鶴有俸祿官位,后來狄人攻打衛國,國中百姓都說:“叫鶴去打仗吧,鶴有俸祿官位,我們為什么要去打仗呢?”結果衛國大敗,衛懿公也被殺死了。春秋時魯隱公想到棠去觀魚,臧僖伯勸阻說:“國君是百姓的管理者,一舉一動都要為了國家大事。”魯隱公不聽,臧僖伯就托病沒去。
【原文】
蔡倫造紙,劉向校書。
【譯文】
東漢宦官蔡倫,封為龍亭侯。他發明了用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為原料的造紙術,造出來的紙當時人稱“蔡侯紙”。漢劉向,曾經校閱群書,寫成《別錄》一書,是我國最早的目錄學著作。
【原文】
朱云折檻,禽息擊車。
【譯文】
漢成帝時,朱云因上疏請求借尚方寶劍斬佞臣張禹,激怒漢成帝,要把朱云拉去砍頭。朱云攀斷了宮殿的門檻,大聲呼叫:“臣能夠追隨龍逄、比干于黃泉之下,足夠了!”成帝饒恕了他,并命令不要修理門檻,保持原樣用來表彰忠誠正直的臣子。春秋時期禽息向秦穆公推薦百里奚,秦穆公沒有接受。禽息以頭撞車,腦漿都流了出來,說:“臣活著對國家沒有益處,還不如死去為好。”秦穆公感悟,重用百里奚,秦國因而大治。
【原文】
耿恭拜井,鄭國穿渠。
【譯文】
東漢耿恭,光武帝時奉命攻打匈奴,占據疏勒城后,被匈奴兵包圍,并斷絕了水源,耿恭就叫人鑿井,鑿了十五丈深,卻沒有一滴水。耿恭整整衣冠,向井拜了兩拜,一會兒,泉水就噴涌而出。匈奴兵以為有神靈在幫助耿恭,于是撤去。戰國時韓國為使秦國勞民傷財,就派遣水工鄭國游說秦國開鑿渠道,引涇水灌溉。后秦王發覺了韓國的陰謀,鄭國說:“韓國只不過想延長幾年的壽命罷了,然而修成渠道對于秦國來說卻是萬世之利。”秦王于是讓鄭國繼續修渠。工程完工后,可灌溉良田四萬多頃。
【原文】
國華取印,添丁抹書。
【譯文】
五代曹彬,周歲抓周時,左手拿兵器,右手拿禮器,另外還拿了一個官印,大家都覺得此乃奇事。后來他追隨宋太祖,率軍滅掉后蜀,平定江南,因功封為魯國公。唐盧仝之子添丁,小時就喜歡在書上亂涂亂抹,常把書涂得很黑,所以盧仝戲為詩道:“忽來案上翻墨汁,涂抹詩書如老鴉。”
【原文】
細侯竹馬,宗孟銀魚。
【譯文】
東漢郭伋,為官清廉,常做善事。他到西河視察時,有好幾百名兒童騎竹馬夾道歡迎他。唐官員五品以上按等級佩戴金、銀、銅制成的魚,宋神宗時,蒲宗孟為翰林學士,神宗對他說:“翰林之職清閑,且服侍在皇帝身邊,但官儀不夠榮耀,從今以后應該佩魚。”學士佩魚,是從蒲宗孟開始的。
【原文】
管寧割席,和嶠專車。
【譯文】
東漢管寧年輕時很好學。他有一次與華歆同坐在一張席上學習,因華歆丟開書本出去觀看經過的一輛車,管寧將席子割開對他說:“你不是我的朋友。”晉和嶠從小就樹立了高尚的品格。后做了中書令。按晉朝的制度,中書監、中書令同乘一車。和嶠因看不起中書監荀勖的為人,最終專車而坐。
【原文】
渭陽袁湛,宅相魏舒。
【譯文】
《詩經·秦風·渭陽》中有“我送舅氏,曰至渭陽”之句,后世以“渭陽”稱舅甥情誼。晉謝絢曾在公開場合戲弄他的舅舅袁湛,袁湛忍受不過,說:“你父親以前看不起舅舅,你現在又來欺負我,世上哪有什么渭陽舅甥之情!”晉魏舒小時候由外婆寧氏撫養。寧氏造了房子,相宅的人說:“這家會有一個好外甥。”魏舒聽后說:“此話必定應驗。”晉武帝時魏舒官拜司徒。
【原文】
永和擁卷,次道藏書。
【譯文】
北朝魏人李謐,年輕時整天埋頭苦讀。他經常感嘆:“大丈夫擁書萬卷,哪里有空去做官呢?”多次推辭官府征召,一心做學問。晉宋次道喜好藏書,所藏的每本書都校訂過三五遍,當時的藏書大多以宋次道家的為善本。
【原文】
鎮周贈帛,宓子驅車。
【譯文】
唐張鎮周,武德年間升遷為舒州都督。就任前在老家宴請親友并分贈他們金銀布匹。上任之后,張鎮周辦事公平,境內十分清靜。春秋時人宓不齊。赴任單父縣令。未到單父,駕車來迎接他的人已站滿了路旁,宓不齊把他們全部趕走。到了單父,他尊重耆老重用賢人,把單父治理得很好。
【原文】
廷尉羅雀,學士焚魚。
【譯文】
漢翟方進作廷尉時,賓客盈門,等到罷了官,就門可羅雀了。后來翟方進被起用,他就在門上寫道:“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見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南朝張褒,梁天監年間被御史彈劾為不稱學士職。張褒大怒道:“青山是不會辜負我的。”于是燒了佩帶的銀魚離去。
【原文】
冥鑒季達,預識盧儲。
【譯文】
宋楊仲希,曾客居人家。遭主人妻子調戲,他嚴詞拒絕。楊仲希的妻子夢見一人對她說:“你丈夫獨處他鄉,坐懷不亂,神明知道了這件事,他將會中狀元。”第二年,楊仲希果然中了狀元。唐盧儲帶著平時寫的詩文去拜謁尚書李翱,李翱的大女兒看了盧儲的詩文,說:“此人必能中狀元。”李翱于是招盧儲為婿。第二年,盧儲果然中了狀元。
【原文】
宋均渡虎,李白乘驢。
【譯文】
漢宋均做九江太守時,郡內老虎很多,傷害了不少人。宋均說:“老虎現在成為百姓的禍害,罪在殘忍的官吏身上。必須斥退小人,進用君子,這樣就可以把陷阱全部撤去。”后來老虎都渡江離去。李白有一次騎驢經過華陰,被當地縣令抓了起來。李白要過筆硯寫道:“予生西蜀,身寄長安。天上碧桃,慣餐數顆;月中丹桂,曾折高枝。曾使龍巾拭唾,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想知縣莫尊于天子,料此地莫大于皇都。天子殿前尚容吾走馬,華陰縣里不許我騎驢。”縣令看后大驚,連忙謝罪。
【原文】
倉頡造字,虞卿著書。
【譯文】
傳說黃帝時的史官倉頡,通過觀察鳥的足跡和蟲的花紋,創造了文字,從此人們不再結繩記事。戰國時虞卿游說趙孝成王,第一次見面趙孝成王賞賜他厚禮,第二次見面拜為趙國上卿。他著書八篇,世稱《虞氏春秋》。
【原文】
班妃辭輦,馮誕同輿。
【譯文】
漢成帝有一次想和班婕妤同輦。班婕妤推辭說:“我看古代典籍,賢明的君主,都有名臣輔佐身邊;三代末主,才寵幸妻妾不理朝政。今天你想和我同輦,不是和三代末主很像嗎?”成帝于是不再堅持。《后魏書》載:北魏馮誕與魏高祖同歲,從小侍奉魏高祖讀書,后娶了魏高祖的妹妹樂安公主。魏高祖很寵幸馮誕,兩人同輿而乘,同桌而食,同席坐臥。
上一篇:敬叔受餉,吳祜遺衣|什么意思
下一篇:西山精衛,東海麻姑|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