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家名言·龍文鞭影—明蕭良有等卷三《七·陽》原文|譯文|賞析
【原文】
君起盤古,人始亞當。
【譯文】
盤古氏,神話傳說中的開天辟地之人。傳說盤古生于天地混沌之時,后來天地開辟,盤古每天長高一丈,天也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增厚一丈,如此一萬八千年,天變得很高很高,地變得很低很低。盤古死后身體化作了明星辰等。亞當,基督教《圣經》故事中的人類始祖。據《圣經》中的《創世記》記載,上帝用泥土造亞當,又用亞當的肋骨造出夏娃,并把他們安置在伊甸園中。亞當和夏娃后來偷吃了伊甸園中的禁果,被驅逐出園。他們生了兩個兒子,從此人類開始繁衍生息。
【原文】
明皇花萼,靈運池塘。
【譯文】
唐玄宗在宮殿四周為兄弟們建造宅第,并題宅第西樓為“花萼相輝之樓”,宅第南樓為“勤政務本之樓”。玄宗經常帶領兄弟們登樓,聆聽樂師奏樂,兄弟關系十分融洽。南朝謝惠連,十歲時就能寫詩,深得族兄謝靈運的賞識。謝靈運對人說:“面對惠連,常能得到佳句。”謝靈運一次構思詩歌,一整天也沒寫成,忽然夢見了謝惠連,來了靈感,得到“池塘生春草”的佳句。
【原文】
神威翼德,義勇云長。
【譯文】
張飛,字翼德,漢末涿郡人。與關羽一起追隨劉備起兵,南征北戰。他容貌雄壯威猛,武藝高強,曾經獨拒曹操追兵。關羽,字云長,漢末河東解縣人。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他曾經受劉備的委托堅守下邳。后在張遼的勸說下投降曹操,但與曹操約法三章以明心志。后在報效了曹操后復歸劉備,輔佐劉備建立了政權,義勇聲名威震華夏。
【原文】
羿雄射日,衍憤飛霜。
【譯文】
傳說堯時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曬焦了禾苗樹木,堯于是命后羿射去九個。戰國時,齊國人鄒衍聽說燕昭王禮賢下士,就從梁國來到了燕國,燕昭王拜他為師。燕昭王死后,燕惠王聽信讒言,把鄒衍逮捕下獄。鄒衍因為冤屈仰天大哭,時值炎夏,竟降起霜來。
【原文】
王祥求鯉,叔向埋羊。
【譯文】
晉王祥,本性至孝,生母去世后,繼母朱氏待他不好,但王祥仍十分孝順。一年冬天,朱氏想吃活魚,王祥就脫掉衣服以體溫融化堅冰,結果一對鯉魚從冰下躍出。叔向,春秋時晉國人,有一偷羊賊送了一個羊頭給叔向,叔向的母親把它埋掉了。三年后,東窗事發,叔向受到牽連,他將羊頭挖出來,羊頭雖腐爛,但舌頭還保存著,他因此被無罪釋放。
【原文】
亮方管樂,勒比高光。
【譯文】
東漢末年,諸葛亮隱居于隆中,作有《梁父吟》,自負雄才大略,經常以管仲、樂毅自比。石勒,十六國后趙的建立者。徐光曾稱贊石勒的功勛遠超漢高祖、光武帝,石勒卻說:“你說得太離譜了。人貴有自知之明,我如果遇上漢高祖,就做他的臣子;如果遇上光武帝,則可以和他并駕齊驅。大丈夫應該像日月一樣光明磊落,而不能效法曹操和司馬懿,欺凌孤寡,用狡詐的手段奪取天下。”
【原文】
世南書監,晁錯智囊。
【譯文】
唐虞世南,唐太宗極為贊賞,唐太宗出行,有人請求載書隨行,唐太宗說:“我出行時有虞世南擔任秘書監,為何還要載書隨行呢?”漢晁錯,精研法家刑名之學。漢文帝時,他跟隨伏生學習《尚書》。后來官至太子家令,被稱為“智囊”。
【原文】
昌囚羑里,收遁首陽。
【譯文】
周文王姬昌,是殷商時的諸侯。深受諸侯擁護,商紂王害怕他奪取殷商天下,將他囚禁于羑里。薛收聽說唐高祖李淵起兵反隋,就遁入首陽山,打算響應李淵的起義之舉。他歸附李淵后,因功封汾陽侯。
【原文】
軾攻正叔,浚沮李綱。
【譯文】
宋程頤,字正叔,因為過于莊重刻板,蘇軾認為他不近人情,囑托顧臨等人接連上書彈劾他,被貶為勾管西京國子監。李綱,宋欽宗時任宰相。侍御史張浚,以買馬招軍罪彈劾他,宋欽宗于是貶了李綱的官。
【原文】
降金劉豫,順虜邦昌。
【譯文】
金兵南下時,宋濟南知府劉豫縋城投降,后來受金人冊封為皇帝,國號“大齊”。他多次配合金兵攻打宋朝,無功而返,最終被金人廢黜而死。北宋末年,張邦昌曾與康王趙構一起為金朝人質。他力主投降。后金人收入汴京,就冊封張邦昌為“楚帝”。金人退出汴京后,他就避位了。趙構即位后,他被賜死。
【原文】
瑜燒赤壁,軾謫黃岡。
【譯文】
東漢末年,周瑜在孫吳任建威中郎將。曹操率領軍隊八十萬征吳,周瑜請求帶精兵三萬抵抗強敵。他陳兵于赤壁,火攻曹軍,獲得勝利。宋蘇軾任湖州知府時,中丞李定、御史舒亶摘其詩文,認為他怨謗皇帝,他因此被捕。后曹太后看了他的詩,知他為仇人中傷,得以免罪,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原文】
馬融絳帳,李賀錦囊。
【譯文】
東漢馬融,漢桓帝時任南郡太守。他才識高超,學問淵博,學生無數。授課時,他獨坐高堂之上,堂上設絳帳,絳帳前面是傳授學生知識的地方,絳帳后面則有美女奏樂歌舞。唐代詩人李賀,酷嗜苦吟。他每天出行時,都讓小僮背著錦囊跟隨,每吟成片言只句就寫在紙片上投入錦囊之中,然后再整理成詩篇。
【原文】
曇遷營葬,脂習臨喪。
【譯文】
南朝僧人曇遷與范曄交游甚密。后范曄因謀逆罪被殺,一門中死了十二個人,親友們都不敢接近范家,曇遷變賣了衣物為范家營葬。宋孝武帝聽說后大為嘆賞。漢末脂習和孔融(字文舉)交好。后來孔融因觸怒曹操被殺,許昌的文武百官都不敢為孔融收尸,惟有脂習撫尸大哭道:“文舉!你舍我而去,我以后還能跟誰說話呢!”
【原文】
仁裕詩窖,劉式墨莊。
【譯文】
五代時后蜀王仁裕著有詩歌萬篇,當時號稱“詩窖子”。宋劉式,宋太宗時掌管國家財政十多年,死后卻家貧如洗,只留下數千卷書籍。他的妻子陳氏指著書對兒子們說:“這是你們父親的墨莊,現在送給你們。”
【原文】
劉琨嘯月,伯奇《履霜》。
【譯文】
晉劉琨以豪雄著名。永嘉初年,劉琨任并州刺史轉戰到晉陽,被胡兵圍困。劉琨于是乘月登樓清嘯,又在半夜里彈奏胡笳,胡兵紛紛產生了思鄉的念頭。等到天亮,胡兵撤離。西周人尹伯奇幼年喪母,父親聽信后母的讒言,將他放逐野外。尹伯奇哀傷自己無過錯卻被放逐,于是作《履霜操》。
【原文】
塞翁失馬,臧谷亡羊。
【譯文】
邊塞一老翁,他的馬逃到胡地去了。人們前去安慰他,而他卻說:“這也許是件好事。”果然不久,他的馬帶著一匹胡地的駿馬回來。人們去祝賀他,而他卻說:“這也許不是件好事。”過了些天,他的兒子騎馬摔斷胳膊。人們又去安慰老翁,而老翁卻說:“這又何嘗不是件好事呢!”后來發生了戰亂,青壯年男子都被征召入伍,但老翁的兒子卻因為斷臂而免征,得以活了下來。臧與谷兩人去牧羊,結果丟了羊。主人問兩人丟羊時在做什么,臧說自己在讀書;谷說自己在賭博。兩人做的事情雖然不同,但結果卻是相同的。
【原文】
寇公枯竹,召伯甘棠。
【譯文】
宋寇準,宋真宗時為宰相,后遭讒言被貶。臨行前剪竹插于神祠前,祝愿道:“寇準如果沒有辜負朝廷,那么枯竹就會再生。”他走后,枯竹果然復活了,后人稱之為“相公竹”。召公奭是西周宗室成員,曾巡視南國,在甘棠樹下斷案,十分公平。他去世后,老百姓作《甘棠》詩哀悼他。
【原文】
匡衡鑿壁,孫敬懸梁。
【譯文】
漢匡衡家境貧寒但十分好學。同縣有個大戶,家中藏書很多,匡衡就去為他做工,卻不求報酬只要借書。晚上點不起燈燭,便在墻上鑿了個洞,借著洞中透過來的鄰家的燈光苦讀。最終學問大成。漢孫敬好學不倦。每天晚上讀書時,生怕讀久了打瞌睡,用繩子把發髻系在屋梁上防止睡著。
【原文】
衣蘆閔損,扇枕黃香。
【譯文】
春秋時魯國人閔損,幼年喪母。后母虐待閔損,冬天給閔損穿的衣服里面都是蘆花絮。閔損父親因此想休掉后妻,閔損卻竭力阻攔。后母從此感悟,待閔如親生兒子。漢黃香九歲喪母。他對父親極為孝順,夏天先用扇子把枕頭席子扇涼,冬天則先把被窩睡熱,然后再讓父親睡。
【原文】
嬰扶趙武,籍殺懷王。
【譯文】
程嬰,春秋時晉國人,與公孫杵臼同為趙朔的門客。晉國權臣屠岸賈殘殺趙朔全家后,搜捕趙朔的遺腹子趙武。程嬰與公孫杵臼商議后使用調包計,屠岸賈誤以為已殺了趙武。程嬰便將趙武藏在家中,撫養成人。十五年后,趙武報仇雪恨,殺掉了屠岸賈。秦末項梁起兵反秦后,在民間找到了楚懷王的孫子,立為楚懷王。后來項羽(名籍)尊懷王為義帝。秦滅亡后,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派人把義帝遷往長沙,同時又暗令九江王英布追殺義帝。
【原文】
魏徵嫵媚,阮籍猖狂。
【譯文】
魏徵是唐初大臣,敢于直言進諫。一次進諫,因唐太宗沒有聽從他的諫言,他就不回答唐太宗的問話。唐太宗說:“你先回答我的話再向我進諫,又有何妨?”魏徵回答說:“從前舜就警惕面從之人。現在如果我知道陛下不對,但口中卻應承陛下的問話,就是面從,這難道是賢臣侍奉明君的做法嗎?”唐太宗笑道:“別人說魏徵疏慢,但我卻覺得是嫵媚。”阮籍生活在魏晉改朝換代之際,為了保全性命,他縱酒談玄,從不評論人物的好壞和時事。有時閉門讀書,長達幾個月;有時游山玩水,一整天也不知道回家;有時漫無目的地駕車出行,往往無路可走了才痛哭而返。
【原文】
《雕龍》劉勰,《愍驥》應玚。
【譯文】
劉勰,南朝梁人,撰有《文心雕龍》,共五十篇,是我國古代第一部體系完整的文學理論著作。東漢末年應場,“建安七子”之一。作有《愍驥賦》,以哀憐良驥(千里馬)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情懷。
【原文】
御車泰豆,習射紀昌。
【譯文】
西周時,造父向泰豆氏學習駕車之術,泰豆氏對造父說:“要繼承父業,好弓匠的兒子必須先學制箕,好冶匠的兒子必須先學制裘。你要學駕車之術,要先隨我疾走,然后才可以手拉韁繩,駕御眾多的駿馬。”他架起木頭作為路,寬窄只能容下一只腳,站在木頭上快步往返,從不失足。造父也學著走,三天就完全掌握了要領。泰豆氏接著又教給造父得心應手的妙法。紀昌向飛衛學習射箭之術,飛衛說:“學射箭首先必須學會不眨眼睛。”紀昌回家苦練三年,即使錐尖刺到,他的眼睛也不會眨動一下。飛衛又對他說:“要做到視小如大,視微如著,然后再來找我。”紀昌回去后,用馬尾毛系著一只虱子懸掛在窗前,天天看它。虱子在他眼中漸漸變大如同車輪。紀昌于是就能做到射中虱心而馬尾巴毛不斷。
【原文】
異人彥博,男子天祥。
【譯文】
宋文彥博為宰相,端莊威嚴。契丹國使者來朝覲時,見到了文彥博,大驚道:“這是潞國公嗎?多么雄壯啊!真是天下異人!”宋文天祥率兵抗元,兵敗被俘后,拒不降元,最后被殺。元朝皇帝感嘆道:“文丞相才真正稱得上是男子漢大丈夫,本朝將相中無一人能比,死了實在可惜。”
【原文】
忠貞古弼,奇節任棠。
【譯文】
南北朝時,北魏大臣古弼以忠貞正直聞名。一次他進宮奏請減少苑囿,正碰魏太祖和劉樹下棋。等了很久棋還未下完,于是就站起來打劉樹,太祖驚愕地說:“我不聽你奏事,那是我的過錯,劉樹有什么罪過呢?”古弼于是奏請減少苑囿,太祖立刻批準了。漢任棠隱居于漢陽,太守龐參去拜訪他時,他不理睬龐參,只是抱著孫子坐在門邊,身旁放一把菹草,還有一壺水。龐參思考良久,終于悟出了道理:“水表示要我清廉;拔菹表示要我不畏豪強;抱著孫兒坐在門邊,表示要我時時撫恤孤兒。”嘆息而回。
【原文】
何晏談《易》,郭象注《莊》。
【譯文】
三國魏人何晏,自稱精通《周易》的義理。有一天,他與管輅鄧玄茂共同談論《周易》,鄧玄茂問他:“你精通《周易》,為何言談之中不提及《周易》文辭的意義呢?”管輅說:“精通《周易》的人是不會談及《周易》文辭的意義的。”何晏笑道:“真可謂要言不煩。”晉向秀曾經注釋《莊子》,其精妙的分析,新奇的觀點,使當時談玄之風盛行,但是《秋水》《至樂》兩篇還未注釋便去世了。后郭象將向秀的注釋竊為己有,自己注釋了《秋水》《至樂》兩篇,又更換了《馬蹄》這一篇,其他的只不過稍做修改而已。
【原文】
臥游宗子,坐隱王郎。
【譯文】
南朝宋宗炳,隱居不仕,喜歡游覽山水。他曾在廬山居住,又曾經西涉荊巫,南登衡岳。后因生病回到江陵,便將所游覽過的山水畫于室中,說:“年邁多病,名山恐怕不能看遍,只能躺臥在床上游覽它們了。”晉王坦之譽滿朝野,人稱王中郎。《世說新語》上說:“王中郎以圍棋是坐隱,支公(支遁)以圍棋為手談。”
【原文】
盜酒畢卓,割肉東方。
【譯文】
晉畢卓年輕時為人豪,不拘禮俗,曾說:“得酒數百斛,左手持酒杯,右手持蟹螯,泊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任吏部郎時,一次夜晚乘著酒意偷喝鄰居家釀的酒被抓住捆了起來。第二天早上鄰家一看,竟然是畢吏部。漢東方朔談吐風趣,能言善辯。一次祭祀完畢后,漢武帝將祭肉賜給隨從的官員。大官還沒有來,東方朔不等大官到來就割了肉回家了。漢武帝知道此事后,令東方朔自責。東方朔說:“我接受賞賜卻沒有等待詔令,是多么無禮啊!我拔劍自己割肉,是多么雄壯啊!我割走的肉不多,是多么廉潔啊!拿回去送給妻子吃,又是多么仁慈啊!”漢武帝笑道:“我叫你自責,你反倒夸耀起自己來了。”命令再賞賜東方朔酒肉。
【原文】
李膺破柱,衛瓘扶床。
【譯文】
漢李膺遷升為司隸校尉執法嚴明,當時中常侍張讓的弟弟張朔為野王縣令,貪殘無道,因懼怕李膺,躲藏在張讓家的合柱之中。李膺帶兵擊破柱子,抓住張朔,取得口供后就殺掉了。從此宦官們都很懼怕,囂張氣焰有所收斂。晉惠帝為太子時,昏庸無道,大臣們都不希望他繼承皇位,但卻不敢說。侍中衛瓘一次酒醉跪在晉武帝床前說:“臣有事啟奏。”晉武帝說:“你要說什么?”衛瓘幾次欲言又止,最后用手撫摸著龍床說:“這皇座實在可惜了!”晉武帝明白其意,說:“你真是大醉了嗎?”
【原文】
營軍細柳,校獵長楊。
【譯文】
漢文帝時,周亞夫為將軍,駐軍細柳。漢文帝一次親自前往犒勞軍士。到細柳營時,軍門都尉說:“軍中只聽將軍的號令,不聽天子的詔命。”漢文帝于是派人拿著符節和詔令給周亞夫,周亞夫才傳令打開壁門,讓皇帝進來。軍門都尉又對漢文帝說:“將軍有令:軍營之中不得跑馬。”漢文帝只好騎馬緩行。來到中營周亞夫又說:“甲胄之士不能下拜。”漢文帝聽了對隨從說:“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啊!”漢成帝出獵,把捕捉到的野獸都飼養在長楊宮,以此向胡人夸耀,百姓卻因此不得安寧。揚雄為諷諫漢成帝,于是作《長楊賦》。
【原文】
忠武具奠,德玉居喪。
【譯文】
宋岳飛(謚忠武)年輕時家境貧窮,曾跟隨周侗學習射箭,周侗死后,每逢初一和十五,岳飛都要變賣衣物買酒肉在周侗墳前祭奠哭泣。唐顧德玉,字潤之,是俞觀光的弟子。俞觀光無子女,曾說:“我病時,潤之服侍我情同父子。我老了,一定要把身后之事托付給他。”俞觀光死后,顧德玉將他葬于顧氏祖墳邊,每年按時祭掃。
【原文】
敖曹雄異,元發疏狂。
【譯文】
北朝高昂,字敖曹,體態雄異。從小不遵老師教誨,常說:“男兒應當橫行天下,自取富貴,豈能端坐讀書做老博士呢!”后任西南道大都督,祭祀河伯時,他說:“河伯是水中之神,高傲曹是地上之虎!”宋騰元發,性情豪放不羈。他曾為范仲淹館客。嗜酒成性。一天晚上,滕元發大醉,見范仲淹在讀書,就問范仲淹在讀何書,范仲淹答道:“《漢書》。”滕元發又問漢高祖是何許人,范仲淹不答,起身進屋。
【原文】
寇卻例簿,呂置夾囊。
【譯文】
宋寇準做宰相時,委任官員不論資排輩,不按慣例,一次他委任官員時,侍從送上了例簿,寇準正色道:“宰相的責任是進用賢能,斥退不肖,如果使用例簿,那只是一個小吏的職責!”宋呂蒙正曾經兩度為相。他有一個夾囊,夾囊中有冊子分別記錄著每個拜見他的人的專長才干。待朝廷招納賢才之時,他就舉薦記錄在冊的賢才,從來沒有不合適的。
【原文】
彥升白簡,元魯青箱。
【譯文】
南朝任昉,字彥升,以文章聞名當時。梁武帝時曾任御史中丞,每次上奏章彈劾官員,一定要說:“臣謹奉白簡以告陛下。”南朝王淮之,字元魯,他將熟悉的江左舊事記載下來,裝在青箱中,世代相傳,人稱王氏青箱。
【原文】
孔融了了,黃憲汪汪。
【譯文】
東漢孔融,十歲時隨父親到洛陽拜訪李膺。當時來拜訪李膺的人多被拒之門外。孔融因稱和李府君乃世代通好,得以進去。賓主坐定,李膺就問:“令祖、令父和我有交往嗎?”孔融回答道:“我家祖先孔仲尼(孔子)和您家祖先李伯陽(老子)有師友之交,因此我孔融和您就是世代通好了。”李膺與眾賓客聽后十分驚奇。唯有大夫陳韙不以為然,說:“小時了了(聰明),大未必佳。”孔融應聲回答道:“想君小時,定當了了。”漢黃憲,汝南人。郭泰來到汝南,先去拜訪袁奉高,稍留片刻就走了。拜訪黃叔度時一住就是數天。有人問其緣故,郭泰說:“袁奉高之才就像大水泛濫一樣,雖然清澈但容易舀起來;黃叔度之才則汪汪然像千頃水波,不能使它澄清,也沒法使它渾濁,真是不可測量啊!”
【原文】
僧巖不測,趙壹非常。
【譯文】
南朝趙僧巖,深不可測。他有一友人想舉薦他為秀才,他大為震驚,拂袖而去。后皈依佛門,隱居于山中,常隨身攜帶一把酒壺。一天,他對弟子說:“我今晚將死于壺中。”到了夜間果然死了。東漢趙壹才識過人,恃才傲物。他曾對司空袁逢,長揖不拜,袁逢責備他沒有禮貌,趙壹卻說:“以前酈食其見漢王劉邦也只是長揖而已,現在我向三公長揖,這有什么奇怪呢?”袁逢連忙下座,握住他的手表示敬重。后因河南尹羊陟很賞識他,被舉薦給朝廷。
【原文】
沈思好客,顏駟為郎。
【譯文】
北宋沈思,號東老,會釀制十八仙酒。一次呂洞賓自稱回道人,來沈思家要酒喝,從中午喝到傍晚,并在墻上題詩一首:“西鄰已富憂不足,東老雖貧樂有余。白酒釀成緣好客,黃金散盡為收書。”漢顏駟,年邁時才做了個郎官。漢武帝問其緣故,顏駟答說:“文帝喜歡文治,但我那時卻習武;景帝喜歡美男子,而我卻容貌丑陋,陛下喜歡提拔年輕人,而我卻已年老:因此三世不遇。”漢武帝為之嘆息,任他為都尉。
【原文】
申屠松屋,魏野草堂。
【譯文】
東漢申屠蟠,預見漢室將亂,因此拒絕了朝廷多次征召,依松筑室隱居其中。后果然董卓專權,許多官員被害,人們都很佩服他的先見之明。宋魏野,陜州人喜愛彈琴賦詩,曾在城東筑草堂居住,引水種竹,鑿土為洞,出門時身騎白驢,自號草堂居士。
【原文】
戴淵西洛,祖逖南塘。
【譯文】
晉陸機有一次回洛陽,戴淵指揮一些年輕人去搶劫他的行李。陸機在船中對戴淵說:“你有這樣的才能,為何要做賊呢?”戴淵聽后流淚將劍擲于地。陸機于是把他舉薦給了朝廷。戴淵后來官至征西將軍。晉室剛渡江時,公家和私人都很節儉,沒有華麗的服飾和昂貴的珍玩。一天王導去拜訪祖逖,看見祖逖家堆滿了貴重物品。王導很奇怪,就問哪來這些東西,祖逖回答說:“昨天晚上我又到南塘去了一趟。”王導這才得知祖逖以前曾在南塘一帶指使人搶劫財物。
【原文】
傾城妲己,嫁虜王嬙。
【譯文】
商紂王討伐有蘇氏,有蘇氏將女兒妲己獻給紂王。紂王暴虐無道,又寵愛妲己,沉溺于酒色之中,因而亡國。后人便以“傾國傾城”來形容女子的美貌。西漢時漢元帝叫畫工畫后宮美人。后宮美人紛紛向畫工行賄,以使自己被畫得美一點。唯獨宮人王嬙(字昭君),不愿茍同,便被畫得很不中看。后來匈奴單于來漢求親,選中了王嬙。臨行前王嬙向漢元帝辭別,漢元帝才發現王嬙光彩照人,不禁悔恨交加,下令殺掉了畫工。
【原文】
貴妃桃髻,公主梅妝。
【譯文】
桃花盛開時唐玄宗與楊貴妃在宮中花苑設宴。唐玄宗親手折下一枝桃花插在楊貴妃的發髻上,說:“這桃花使你更加妖嬈美麗。”南朝宋武帝之女壽陽公主,在檐下睡午覺時,梅花飄落在她的額上,潔白的梅花使她顯得更加嫵媚動人。于是宮中女子紛紛效仿,制成了一種面飾,號為“梅花妝”。
【原文】
吉了思漢,供奉忠唐。
【譯文】
秦吉了,鳥名,長似鸚鵡,耳聰心慧舌巧,通曉人言。曾經有位夷人買一只秦吉了回去,秦吉了說:“我是漢地的禽鳥,是不會進入夷地的。”由于受到驚嚇,又拒絕進食,這只鳥不久就死了。唐昭宗因為黃巢起義,逃奔蜀中,隨行有人帶一猴子,很得唐昭宗的歡心。唐昭宗特賜這只猴子穿緋袍,號為“供奉”。后來朱全忠篡權,這只猴子見了朱全忠,就撲向前,跳起來用力打他,結果被殺害了。
上一篇:治家名言·弟子規—清李毓秀《行有馀力·則以學文》原文|譯文|賞析
下一篇:治家名言·龍文鞭影—明蕭良有《八·庚》原文|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