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地青蒼五千仞,勞渠蟠屈小詩中。》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名句】拔地青蒼五千仞,勞渠蟠屈小詩中。
【出處】宋·陸游《過靈石三峰二首》
【譯注】靈石山峰拔地而起,青翠蒼綠,高有五千仞,但我卻要煩勞它委屈地蜷縮于我的小詩中。五千仞(rèn):謂其高,非實指。古代七尺或八尺叫做一仞。渠:它。蟠(pán):彎曲地盤作一團。
【用法例釋】一、用以形容用短小的文藝表現形式,如一篇詩文或一幅畫等描繪龐大或復雜的事物。亦用以形容作品篇幅雖小,內涵豐富,以小涵大。[例1]面對高大的東西,人常常會毫無辦法。陸放翁過此,嘗吟“拔地青蒼五千仞,勞渠蟠屈小詩中”,抒發的大約就是這種感慨。用我的七寸之筆來描摹江郎山,有些委屈它了。(馬力《江郎山記》)[例2]黃藥眠的《五年計劃須》,也是大題目,由于文章做到了實處,使人感到有血有肉,而篇幅也并不長。陸放翁有詩云:“拔地青蒼五千仞,勞渠蟠屈小詩中”。寫隨筆同樣需要這種功夫。(侯士真《散文的一個重要品種——隨筆》)二、前一句用以形容青峰或綠樹高高聳立的景色。[例]日本人依據鄒族人的傳說,尋訪到阿里山中彌漫著紅檜木幽香的原始森林,從而開啟了阿里山森林的砍伐作業,于是,樹齡在兩千年以上的、參天而立的紅檜木被運回了日本,只留下那些盤根錯節、造型怪異、不成材的老樹根,讓后人以頂禮膜拜的心情,去想象“拔地青蒼五千仞”的境界。(楊麗清《臺灣尋緣·高山青》)
上一篇:《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下一篇:《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