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家名言·龍文鞭影—明蕭良有等卷三《六·麻》原文|譯文|賞析
【原文】
萬石秦氏,三戟崔家。
【譯文】
漢秦彭,曾任山陽太守,堂兄弟四人做官每年俸祿二千石,所以京城號稱為“萬石秦氏”。唐崔琳,唐玄宗開元年間為中書令,他的弟弟崔硅為太子詹事,崔瑤為光祿大夫,都有戟護衛在身邊,當時號稱“三戟崔家”。
【原文】
退之驅鱷,叔敖埋蛇。
【譯文】
韓愈,字退之,唐朝大文學家。因上表觸怒了憲宗,被貶為潮州刺史。韓愈來到潮州,關心百姓疾苦。當地溪水中常有鱷魚傷害人和牲畜。韓愈因作《祭鱷魚文》,并大力捕殺鱷魚,地方才開始平安。孫叔敖,戰國時楚國人。小時候見一條兩頭蛇,將它殺死并且埋掉。回家后他向母親哭訴說:“聽說看見兩頭蛇的人都會死的,我今天看見了,以后恐怕再也不能侍奉母親了。”母親說:“有陰德者一定會有好報的。你埋掉了蛇,已積下了陰德,是不會死的。”孫叔敖后來做了楚莊王的令尹。
【原文】
虞詡易服,道濟量沙。
【譯文】
漢虞詡任武都太守時,曾被一萬多羌兵圍困在城內,城內守兵不足三千。虞詡命令士兵列隊從東門出西門進,進出一次就更換一次衣服,這樣轉了幾周,羌兵恐懼而退。虞詡于是乘機設伏兵進行攔擊,結果大破羌兵。南朝檀道濟,宋文帝時任司空。元嘉八年(431年)他領兵伐魏,后因軍中糧食缺乏被迫退兵。魏軍追擊。檀道濟命令士兵在夜間一邊量取沙土一邊高唱數量,并把軍中剩下的米覆蓋在沙土之上。天亮后,魏軍看到宋軍糧草充足,就停止了追擊。檀道濟得以全軍而返。
【原文】
伋辭饋肉,瓊卻餉瓜。
【譯文】
春秋時魯國孔伋,是孔子的孫子。他多次拒受魯穆公送的熟肉。北齊蘇瓊任清河太守時,從不收受別人的饋贈。郡人趙潁自恃年老,親自送給蘇瓊兩只剛剛上市的西瓜。蘇瓊始終沒有把它們吃掉。
【原文】
祭遵俎豆,柴紹琵琶。
【譯文】
東漢祭遵曾追隨光武帝劉秀征伐河北,官拜征虜將軍,他把皇帝賞賜的財物全部分給了部下。雖在軍旅之中,但不忘俎豆。死后為“云臺二十八將”之一。柴紹,娶唐高祖之女平陽公主為妻。一次柴紹帶兵抵御吐谷渾人和黨項人的入侵。敵軍占據高地向唐軍放箭。柴紹卻安坐軍中,叫人彈琵琶奏樂,讓兩位女子對舞。敵軍十分奇怪,停止射箭前來觀看。柴紹乘機從敵軍背后襲擊,大獲全勝。
【原文】
法常評酒,鴻漸論茶。
【譯文】
河陽僧人法常酷愛飲酒,經常喝得酩酊大醉,他對人說:在醉酒的王國里沒有君臣貴賤的拘束,人們不會為財利而圖謀不軌,也不用逃避刑律的處罰,十分快樂和自由,實在不想醒來面對現實世界。唐陸羽,字鴻漸,曾隱居于苕溪,以嗜茶聞名。著有《茶經》三篇,評論解說茶的功效和煎煮方法,是我國論茶的最早著作。民間稱他為茶神。
【原文】
陶怡松菊,田樂煙霞。
【譯文】
晉陶淵明辭官歸隱田園,賦《歸去來兮辭》,中有“三徑就荒,松菊猶存”之句。他酷愛松菊,是因其象征著清高的品格。唐田游巖,隱居于山中,多次拒絕朝廷征召。后來唐高宗親自來到他家,命左右扶住田游巖,問他:“先生近來好嗎?”田游巖回答說:“好。只不過得了一種喜歡泉石煙霞的毛病。”高宗帶他到京師,拜為崇文館學士。
【原文】
孟鄴九穗,鄭玨一麻。
【譯文】
北齊孟鄴為東郡太守時,為政寬厚。郡內的麥子一般都是一莖三四穗,有個地方忽然長出了一莖九穗的麥子,人們認為這是孟鄴推行德政的結果。五代時后唐鄭玨與李愚同為學士。一天,鄭玨的住處忽然長出白麻一棵,并結了果實。李愚就向他祝賀道:“這是個好兆頭,你等著圣旨拜你為宰相吧!”不久鄭玨果然官拜宰相。
【原文】
顏回練馬,樂廣杯蛇。
【譯文】
孔子與顏回一起登上泰山,看見吳地閶門外系著一匹白馬,顏回誤認為是一匹白練(絹)。因此后世稱馬為匹。晉樂廣有一次招待朋友喝酒,有個朋友誤將投入杯中的弓影當做蛇喝完酒后就生病了。樂廣前去探視得知緣故,于是重新擺酒邀請那個朋友,席間告訴朋友杯中蛇影其實是弓影,朋友打消了疑慮,病也不治而愈。
【原文】
羅珦持節,王播籠紗。
【譯文】
唐羅珦,年少時家境貧寒,曾投福泉寺隨僧人一起吃飯。二十年后,他做了官,持節還鄉,舊地重游,在僧房墻上題詩一首道:“二十年來此布衣,鹿鳴宴上虎符歸。故時賓從追前事,到處松杉長舊圍。野老共遮官路拜,沙鷗遙認隼旟飛。春風一宿琉璃殿,惟有泉聲愜素機。”唐王播,穆宗時任宰相。沒發跡時曾客居揚州木蘭寺,每天隨僧人一起吃飯,僧人因討厭他,于是便改先擊鐘后開飯為先吃飯后擊鐘。王播發覺后,又慚愧又憤恨,在墻壁上題詩二句說:“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阇黎(和尚)飯后鐘。”僧人奪下他的筆,他拂袖而去。后來王播做了官,又來到木蘭寺,看見他以前題詩的墻壁已經用碧紗籠罩起來了,于是在墻上續詩二句道:“三十年前塵撲面,而今始得碧紗籠。”
【原文】
能言李泌,敢諫香車。
【譯文】
唐肅宗聽信宦官李輔國的讒言,殺掉了第三子建寧王李倓。李泌知道后面見肅宗,援引以前武則天時的事情進諫說:“以前武后殺了長子李弘,次子李賢十分害怕,作《黃臺瓜辭》,希望武后能夠感悟。其辭曰:‘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兩摘使瓜稀。三摘猶為可,四摘抱蔓歸。’現在陛下已經摘了一個瓜,希望千萬不要再摘了。”肅宗聽后大悟。戰國時,齊宣王起造一座大宮室,占地百畝,工程浩大,三年也未完成。朝中百官不敢進言,只有香車一人冒死進諫。宣王納諫,停止了建造。
【原文】
韓愈辟佛,傅奕除邪。
【譯文】
唐憲宗迎佛骨,韓愈進諫,認為佛不值得崇拜。他的諫言觸怒了憲宗,被貶為潮州刺史。唐傅奕上表請求去除佛法,遭到大臣蕭瑀的反對。傅奕說:“蕭瑀不生于魯地,遵無父之教。”當時有個胡僧能夠念咒控制人生死。傅奕說:“這是邪術,邪不能敵正,叫他來咒我,一定不會成功。”胡僧去咒傅奕,果然不靈驗,胡僧自己反倒馬上倒地而死。
【原文】
春藏足垢,邕嗜瘡痂。
【譯文】
陰子春,南北朝時曾任刺史。他穿的衣服沾滿污垢,長年不洗腳,說每洗一次腳就要失一次財。據說他后來一年洗了兩次腳,結果真的敗了事。南北朝劉邕酷愛吃瘡痂,認為瘡痂是種美味。后來承襲父親的爵位為南康郡公,手下的官吏共有二百多人。他經常沒有緣由地鞭打他們,然后剝下他們傷口的瘡痂吃。
【原文】
薛箋成彩,江筆生花。
【譯文】
唐杜甫曾居住于浣花溪。后來名妓薛濤也住在浣花溪旁,用潭水造十色彩箋,稱為“薛濤箋”。江淹,南朝梁人,年輕時就以文章出名。任莆城縣令時,一天晚上夢見有人送他一枝五色筆,從此他的文章就越來越華麗了。十多年后,又夢見一人前來索筆,于是將五色筆歸還。從此江淹再也寫不出好句子了,當時人都說他“江郎才盡”。
【原文】
班昭漢史,蔡琰《胡笳》。
【譯文】
東漢班昭是班固的妹妹,很早就守寡了。著有《女誡》七章。班固著《漢書》,還未完成就去世了,漢和帝就命班昭續成了此書。東漢蔡邕的女兒蔡琰,字文姬,是歷史上著名的才女。守寡后回到了娘家。興平年間,被亂兵劫掠到北方,嫁給了南匈奴左賢王。后來曹操派人用金帛把她贖了回來。祭琰歸漢后,百感交集,于是創作了《胡笳十八拍》。
【原文】
鳳凰律呂,鸚鵡琵琶。
【譯文】
傳說黃帝曾派樂官伶倫采嶰谷之竹,模仿鳳凰的鳴叫聲制成十二管,以雄鳳的鳴聲為六律,雌凰的鳴聲為六呂,合稱為十二律。北宋蔡確,家有侍女名琵琶,非常聰明,蔡確很喜歡她。蔡確養了一只鸚鵡,每拍一下響板,鸚鵡就會叫琵琶的名字。琵琶死后,蔡確有時誤拍響板,鸚鵡還是呼琵琶之名不已。蔡確觸景生情,寫詩抒懷說:“鸚鵡言猶在,琵琶事已非。傷心漳江水,同渡不同歸。”
【原文】
渡傳桃葉,村名杏花。
【譯文】
晉王獻之的愛妾桃葉因事渡江,王獻之作歌為她送行,歌云:“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來迎接。桃葉復桃葉,桃樹連桃根。相憐兩樂事,獨使我殷勤。”后人因此把此渡口稱為桃葉渡,相傳在秦淮河口。杏花村現在安徽池州。唐杜牧任池州刺史時,曾作有《清明》詩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杏花村因此得名。
上一篇:治家名言·龍文鞭影—明蕭良有《五·歌》原文|譯文|賞析
下一篇:治家名言·弟子規—清李毓秀《行有馀力·則以學文》原文|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