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家名言·龍文鞭影—明蕭良有等卷一《七·虞》原文|譯文|賞析
【原文】
西山精衛,東海麻姑。
【譯文】
《山海經》中說:炎帝的小女兒,不幸淹死在東海,她的冤魂化作一只鳥,名叫精衛,經常飛到西山銜來木石投入海中,想填平東海。晉葛洪《麻姑傳》載:仙人麻姑曾說:“我已親眼目睹三次東海變成桑田了。”
【原文】
楚英信佛,秦政坑儒。
【譯文】
東漢光武帝的六子劉英,被封為楚王。漢明帝時他派遣使者到天竺求佛,帶回一些佛經和幾個僧人,中國從此開始傳播佛法。秦始皇贏政厭惡儒生們在大街小巷議論他的是非,生怕老百姓受到蠱惑,于是下令焚燒《詩經》《尚書》及諸子百家的著作,并活埋了四百六十多名儒生。
【原文】
曹公多智,顏子非愚。
【譯文】
漢末曹操足智多謀,人稱他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顏回,春秋時期魯國人。他天資聰明睿智,孩童時就在孔子門下學習。孔子曾說:“顏回此人從不違背禮義之道,但看上去卻有點愚笨。”
【原文】
伍員覆楚,勾踐滅吳。
【譯文】
伍員是楚國大臣伍奢的兒子。伍奢因進諫觸怒平王被殺,伍員逃奔吳國,后領兵討伐楚國。平王已死,攻入郢都,后從墓中掘出平王尸首,鞭打了三百下。春秋時吳王夫差攻入越國,越王勾踐,與吳國議和。他回國后臥薪嘗膽,立志報仇,最后消滅了吳國。
【原文】
君謨龍片,王肅酪奴。
【譯文】
龍鳳團茶是宋代印有龍鳳花紋的圓餅形貢茶,北宋丁謂首創。剛開始時,每斤有八餅。后來蔡襄開始制造小片龍茶,每斤有二十餅。南朝王肅剛到北方時不吃羊肉酪漿,經常吃鯽魚羹,喝茶水。后來與魏高祖相會時,勉強吃了些酪粥。高祖問他:“羊肉和魚羹相比怎么樣?茶水和酪漿相比哪樣好?”王肅回答說:“羊肉好比是齊魯這樣的大國,魚羹好比是邾莒這樣的附庸小國,而茶卻只能作酪漿的奴仆。”后人因此把“酪奴”作為茶的別名。
【原文】
蔡衡辨鳳,義府題烏。
【譯文】
東漢光武帝時,華陰有只鳥棲息在槐樹上,高五尺,羽毛五彩繽紛,大家都認為是鳳。太史令蔡衡說:“像鳳的鳥共有五種:多紅色羽毛的是鳳,多青色羽毛的是鸞,多黃色羽毛的是鹓鶵,多紫色羽毛的是鸑鷟,多白色羽毛的是鵕鸃。現在那鳥多青色羽毛,應該是鸞,而不是鳳。”光武帝認為他言之有理。唐太宗命李義府以“烏”為題作詩一首,李義府當即口占一絕句道:“日里揚朝彩,琴中伴夜啼。上林多少樹,不借一枝棲!”唐太宗聽了,滿意地說:“我準備把整棵樹都借給你,豈會只給一枝!”于是授他御史。
【原文】
蘇秦刺股,李勣焚須。
【譯文】
戰國時,蘇秦向秦惠王游說吞并天下之策,未能得到賞識,落魄而歸,于是發奮攻讀《陰符經》。困了,就用錐子刺大腿,清醒后繼續讀書。后學問大有長進,最后他說服了六國合縱抗秦。唐徐世勣立有大功,唐太宗賜姓李,改名李勣。一次,他姐姐生病,李勣親自為她煮粥,柴火燒掉了他的胡須。姐姐說:“家里丫環仆人多的是,何必自己動手?”李勣說:“不是因為沒人做,而是如今姐姐和我都在變老,我就是想經常為姐姐煮粥,也只怕不能堅持多久了。”
【原文】
介誠狂直,端不糊涂。
【譯文】
北宋石介,職任太子中允,經常指責時政,無所顧忌。曾作《慶歷圣德詩》,當中說:“眾賢之進,如茅斯拔;大奸之去,如詎斯脫。”這其中的“奸”指夏竦。石介的老師孫明復見了這首詩嘆道:“石介從此將有禍事了!”大家都說石疏狂率直。宋太宗病重,宣政使王繼恩等人想改立楚王元佐。當時呂端為宰相。知道情況有變,就把王繼恩鎖在書房內,親自扶宋真宗登上了皇帝的寶座。當初宋太宗曾經稱贊過呂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原文】
關西孔子,江左夷吾。
【譯文】
漢楊震,華陰人,博學多才,精通經史,他的學生有一千多人,人稱他為“關西孔子”。晉王導善于運用計謀。東晉王朝剛剛創立時,溫嶠十分擔憂江左政權能否維持下去,但等他和王導交談后,就高興地說:“江左有管夷吾在,我還擔憂什么呢?”管仲,名夷吾,助齊桓公成立霸業。
【原文】
趙抃攜鶴,張翰思鱸。
【譯文】
宋趙抃做侍御史時,不畏強權,一視同仁,京師人稱“鐵面御史”。后來他到四川做官,只帶一琴一鶴隨行。再次到四川做官時,只帶去一個老仆人做雜事。晉張翰,曾在齊王司馬冏手下做官。他料知司馬冏將要失勢,看到秋風又起,觸景生情,思念家鄉的鱸膾莼羹,感嘆說:“人生貴于能夠順自己意愿行動,怎么能以遠離千里做官來求取名聲爵位呢?”于是辭官回鄉。
【原文】
李佳國士,聶憫田夫。
【譯文】
漢聶季寶仰慕李膺,卻因家世卑微不敢求見。李膺知道了,就請見了他。兩人一交談,李膺就說:“此人將成為棟梁之材。”后果如其所言。唐末聶夷中善于做詩。他做有《傷田家》詩:“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但照逃亡屋。”
【原文】
善謳王豹,直筆董狐。
【譯文】
王豹,春秋時期衛國人,善于唱歌。受他影響,他家附近的人也都變得善于唱歌了。春秋時晉國的趙穿殺晉靈公于桃源。為了躲避晉靈公的迫害而出逃在外的趙盾聽到消息后,回到國都,但并沒有討伐趙穿。太史董狐執筆直書:“趙盾弒其君。”出示給朝中百官看。后來孔子說:“董狐是古代的良史,他的記事原則是對什么事都秉筆直書,不遮遮蓋蓋。”
【原文】
趙鼎倔強,朱穆專愚。
【譯文】
趙鼎是南宋主戰派大臣。秦檜因為趙鼎不附和和議,就把趙鼎排擠到吉陽軍做官。趙鼎向皇帝進謝恩表,秦檜看后說:“這個老頭和以前一樣倔強。”漢朱穆專心學習,不關心世事,有時會糊涂地丟失衣帽,走路摔跤,以至他的父親曾經懷疑他是個蠢人。
【原文】
張侯化石,孟守還珠。
【譯文】
漢張顥曾任梁王的相國。一天雨后,他見一只鳥跌落在地面,化成一塊圓石。大為驚奇,便將圓石打破,得到一方刻有“忠孝侯印”四字的金印。皇帝知道后把這方金印收藏在秘府之中。漢孟嘗,曾為合浦太守。合浦海中盛產珍珠,但由于前任太守貪婪成性,濫行采撈,珠貝都跑到交趾水域去了。孟嘗到任后,革除弊政,使珠貝又回來了,貨物交易十分便利,老百姓也得到極大好處。
【原文】
毛遂脫穎,終軍棄繻。
【譯文】
毛遂是戰國時趙國平原君趙勝的食客。秦國攻打趙國時,趙王派平原君前往楚國求救。毛遂請求與平原君一起前往。平原君說:“賢士處世就像是錐子放在口袋里,它的尖端會立刻顯露出來。而你在我這里三年了,我還沒聽說過你有什么表現呢。”毛遂說:“我今天就請求將我放入口袋之中。如果早些讓我處在口袋之中,一定早己脫穎而出了,而絕不僅僅是只露出尖端。”平原君于是帶他同行。到楚國后,毛遂對楚王曉以利害并按劍逼迫楚王出兵救趙。平原君后來稱贊他說:“毛先生的三寸不爛之舌,強過百萬雄師。”漢終軍年輕時從濟南步行上長安,入關時,關史發給他一塊繻。終軍問有何作用,關吏說:“為了以后你回來時,驗明你的身份。”終軍說:“大丈夫西游,是不會拿著這東西回來的。”說完了就棄繻而去。后終軍做了謁者,奉命進關,關吏見了說:“這就是當初扔掉繻的那個人啊!”
【原文】
佐卿化鶴,次仲為鳥。
【譯文】
唐徐佐卿是蜀中的一個道士,能變化成鶴。一天他化鶴飛到沙苑,被唐玄宗射中一箭,后唐玄宗入蜀,在徐佐卿的道觀發現了此箭,才知道以前所射的鶴乃徐佐卿所變。秦道士王次仲把倉頡所造的舊文字改造為簡易的隸書。秦始皇覺得這種字體十分新奇,便召見他,但征召了三次他都不來。秦始皇十分生氣,就命令用囚車押送,王次仲就化為大鳥飛走了。
【原文】
韋述杞梓,盧植楷模。
【譯文】
安祿山叛亂時,韋述懷抱國史藏于南山。韋述兄弟六人都是做官的。張說曾經說:“韋家兄弟,人之杞梓。”漢盧植,為人剛毅有氣節。他是馬融的學生。馬融講課時,身旁經常有美姬服侍,但盧從未看過美姬一眼,馬融因此很敬重他。后來董卓在朝中議論廢立大事,大家都隨聲附和,只有盧植反對董卓。曹操曾說:“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干。”
【原文】
士衡黃耳,子壽飛奴。
【譯文】
晉陸機,家養良犬,名叫黃耳。陸機久居京師,有一次和黃耳說笑話:“吳中已經很久沒有消息了,你能為我送家信到吳中去嗎?”黃耳搖搖尾巴,叫了幾聲表示同意。陸機就把書信系在黃耳的脖子上。一月后黃耳果然帶回了吳中的家信。后來陸機就經常讓黃耳做這種事情。黃耳死后,它安葬的地方被稱為黃耳冢。唐張九齡,字子壽。他小時候喜歡養鴿,經常將書信系在鴿子的腳上,讓鴿子按照他的吩咐去投信。他把鴿子稱為“飛奴”。
【原文】
直筆吳兢,公議袁樞。
【譯文】
唐吳兢和劉子玄著《武后實錄》中記有張昌宗誘騙張說誣陷并捉拿魏元忠一事。張說做宰相后,懇求吳兢修改記錄。吳兢拒絕說:“如果按你的意見作了修改,那還叫什么‘實錄’呢?”世稱吳兢為董狐。宋袁樞主持修撰國史。他的同鄉章惇,求他把自己的傳寫得好一點。袁樞說:“我作為史官,不容許遮隱罪惡。我寧肯辜負你這個同鄉,也不能辜負天下和后世的公論。”宰相趙雄聽說后感嘆道:“這樣就不會愧對古代的良史了。”
【原文】
陳勝輟鍤,介子棄觚。
【譯文】
秦朝末年,陳勝受雇為人耕地。一天,陳勝放下鍤說:“以后如果富貴了,不忘記了窮兄弟們。”一塊干活的人聽了都說:“你受雇為人耕地,哪會有什么富貴呢?”陳勝感嘆地說:“燕雀怎么能了解鴻鵠的大志呢!”后來陳勝領導農民起義,自立為將軍,不久又自立為王。漢傅介子小時候喜愛讀書。后來有一天,他扔掉手中的觚感嘆道:“大丈夫應當到異域立下大功,怎能做一個儒生了卻一生呢!”于是他投筆從戎立下大功,封為義陽侯。
【原文】
謝名蝴蝶,鄭號鷓鴣。
【譯文】
宋謝逸考進士未中,后以寫詩自娛。曾以蝴蝶為題材做詩三百首,其中多有佳句,時稱“謝蝴蝶”。唐詩人鄭谷以《鷓鴣》詩揚名,時稱“鄭鷓鴣”。
【原文】
戴和書簡,鄭俠呈圖。
【譯文】
漢戴和每次結交到親密的朋友,都要焚香祭祀,并在竹簡上寫下朋友的名字,稱作“金蘭簿”。宋鄭俠反對王安石變法。熙寧年間,天下大旱,鄭俠叫畫工將流民扶老攜幼、饑寒困苦的情狀畫成圖畫,呈送朝廷。宋神宗看后深為感動,下詔免除了苛捐雜稅。
【原文】
瑕邱賣藥,鄴令投巫。
【譯文】
唐瑕邱,傳說他賣了一百多年的藥。戰國時期,西門豹在魏國做官。此地非常迷信,每年要將民間少女拋入水中為河伯娶妻。西門豹到任后,又到了這一天,西門豹借故挑出的女孩太丑請大巫師下去報告河伯,將大巫師拋入河中。很久不見大巫師回來,他又下令將兩個巫師拋入河中。其余的巫師們見狀,十分害怕,紛紛跪地求饒。從此廢除了為河伯娶妻的惡習。
【原文】
冰山右相,銅臭司徒。
【譯文】
唐玄宗任命楊貴妃的堂兄楊釗為右相,并賜名國忠。楊國忠專橫跋扈,十分囂張。他的親信勸說進士張彖拜謁楊國忠,張彖說:“你們把楊右相當作泰山,我卻當他是座冰山。如果太陽出來,你們還能夠保住你們的靠山嗎?”漢靈帝時崔烈用五百萬錢買到司徒一職。他問兒子:“我做三公,外面人如何議論我?”他的兒子答道:“議論的人都嫌棄你有股銅臭味。”
【原文】
武陵漁父,閩越樵夫。
【譯文】
晉黃道真,以捕魚為生。太康年間,他乘漁船而行,忽見兩岸開滿桃花,上岸發現了一個石洞,進去不久眼前豁然開朗,仿佛到了另一個世界。只見田野阡陌縱橫,村中雞犬交鳴,桑竹滿園,一派太平景象。這里的人非常熱情,他們說祖先為躲避秦末大亂,來到這里,并不知道外面的情況。黃道真出石洞后,向人們講起這個奇遇,卻再也找不到這個石洞了,后來陶淵明據此寫了一篇《桃花源記》。閩縣東山有個榴花洞。唐永泰年間,樵夫藍超誤入洞門。發現里面很開闊,并有人家。有個老翁對他說:“我們是為躲避秦朝暴政而逃到這里來的,你愿意留下來嗎?”藍超說他想先和親人朋友告別一下。出來后藍超覺得恍然如夢,后來再也沒有找到這個洞。
【原文】
漁人鷸蚌,田父盧。
【譯文】
戰國時趙國將討伐燕國,蘇代前去游說趙王罷兵。蘇代對趙王說:“我今天經過易水,看見河邊有一只河蚌張開蚌殼時,被一只鷸鳥乘機啄住,河蚌合起蚌殼把鷸的嘴又給鉗住了。兩者互不相讓。有個漁夫不費吹灰之力把河蚌和鷸鳥一起捉住了。現在燕、趙兩國長久相持,國力疲憊,我擔心強大的秦國將成為漁夫了。”趙王于是改變心意。戰國時齊國想討伐魏國,淳于髡對齊王說:“韓子盧是天下跑得最快的獵犬;東郭是海內最狡猾的野兔。韓子盧不停地追趕東郭,最后它們都累倒了。田父看見了,不費吹灰之力就捉住了它們。現在齊、魏兩國長久相持而使士兵受苦,人民困乏,我擔心強大的秦、楚兩國將要得到田父那樣的好處了。”齊王于是休兵。
【原文】
鄭家詩婢,郗氏文奴。
【譯文】
鄭玄是東漢大儒,他家的奴婢都識字讀書。鄭玄有一次罰女婢在泥地中跪著。另一個婢女過來,問道:“胡為乎泥中?”那個婢女回答說:“薄言往訴,逢彼之怒。”這兩個女婢所說的,都是《詩經》中的詩句。晉郗愔家有一老仆很懂文章,王羲之非常喜歡他,常對劉惔稱贊他。一次,劉惔問王羲之:“這個仆人和郗愔比怎么樣?”王羲之說:“我只不過說說罷了,怎么把他和郗公相比呢。”劉惔說:“他比不上郗愔,所以只好一直做個仆人。”
上一篇:少帝坐膝,太子牽裾|什么意思
下一篇:子晉牧豕,仙翁祝雞|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