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語《千里搭長棚,沒有不散的筵席》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歇后語:千里搭長棚,沒有不散的筵席
拼音:qiān lǐ dā cháng péng , méi yǒu bù sán de yán xí
即使搭起千里長棚的大酒席,終歸也有散席的時候。比喻人之間總有分離的時候。例如
一丈青大娘是個愛面子的人,分家丟臉,可是一家子雞吵鵝斗,也惹人笑話;老人家左右為難,偷偷掉了好幾回眼淚。但是,前思后想,千里搭長棚,沒有不散的筵席,到了兒點了頭。(劉紹棠《蒲柳人家》1)
小紅道:“也犯不著氣他們。俗語說:‘千里搭長棚——沒有個不散的筵席。’誰守一輩子呢?不過三年五載,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時誰還管誰呢?”(《紅樓夢》26回)
或作[千里長棚,沒個不散的筵席]。例如
俺媽說,人已是死了,你我院中人,守不的這樣貞節!自古千里長棚,沒個不散的筵席。教你手里有東西,悄悄教李銘稍了家去防后。(《金瓶梅》80回)
或作[沒有不散的筵席]、[沒有千年不散的筵席]、[沒個不散的筵席]、[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哪有不散的筵席]。
上一篇:歇后語《包子有肉不在褶上》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下一篇:歇后語《半截入土》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