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語《不顯山不露水》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歇后語:不顯山不露水
拼音:bù xiǎn shān bù lòu shuǐ
比喻行動隱蔽,不露痕跡。2.比喻人不愛出頭,不愛表露。3.比喻沒有外在的形式、影響。例如
在目前來說,最好是不顯山不露水地過去,不叫芒兒知道。這孩子脾氣火爆,一旦叫她知道,她就會一定要報殺父之仇,如果兩敗俱傷,還算好的,怕芒兒一人遇著閃失,別人再受了連累。(《烽煙圖》12)
可惜,郝奎剛才只看到了范國春那不顯山不露水的表情,如果他的眼光再往右邊掃一掃,他就會看到完全不同的一副表情。(《東風浩蕩》27章2)
或作[不顯山不顯水]。例如
趙世芬幾年來第一次覺出(過去怎么就沒看出來呢!)這位小姑子的厲害了——這是不顯山不顯水的厲害。如果不打敗這個對手,她今后在這個小院里才活不出頭來呢!(《夜與晝》下卷5章)
伍老拔邁起長腿向前走了兩步,擺擺手說:“我們還沒有村公所,叫誰下命令去征糧?再說,不顯山不顯水的,你要,人家村公所也不給呀!”(《播火記》25)
或作[不露山不露水]。例如
是才干,是才干!不露山不露水的,還真看不出哩。我一收到那份報告,就高興得連夜找了副書記和縣長都看了,報告寫得不錯。(賈平凹《臘月·正月》)
或作[不露山不顯水]。例如
目前的形勢要求我們要抓緊時機,趕在敵人前面,不露山不顯水地壯大黨的力量,過分地暴露,對于黨的總的戰略部署是不利的。(《烽煙圖》11)
或作[沒顯山沒露水]。
上一篇:歇后語《不到黃河不死心》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下一篇:歇后語《不看僧面看佛面》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