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語《騎驢的不知道趕腳的苦》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歇后語:騎驢的不知道趕腳的苦
拼音:qí lǘ de bù zhī dào gǎn jiǎo de kǔ
趕腳的,腳夫,趕著牲口供人雇用的人。騎在驢上的人不知道步行的腳夫的辛苦。指不了解或者不體諒別人的甘苦。例如
康文炳有些驚異: “他怎么啦?遇到啥事兒了?”“他一直在倒霉!你是騎驢的不知道趕腳的苦。要是萬爺爺活著,肯定不會讓他落到這步天地。”(《山水情》27章)
“哥兒們,挺住!”誰喊的?你下來挺挺試試!真他媽騎驢的不知道趕腳的苦,飽漢子不知道餓漢子饑!(梁左《虎口遐想》)
有人故意逗他說:“老肖一天到晚都是樂呵呵的,還有什么難處呀?”老頭子拍著大腿、噴著唾沫星子說:“唉,我看你們是騎驢的不知道趕腳的苦哇!事情不是明擺著:一家子人筷子挾骨頭——三條光棍,沒個娘們,日子怎么過呀!”(《艷陽天》1章)
或作[騎驢的不知趕腳的苦]。例如
“沒帶私貨,為什么跑那么快?”“這還叫快呀?我還嫌腿短哩!要不怎說‘騎驢的不知趕腳的苦’呢!您哪知道,多趕道兒,不就為省個店錢嗎?!?張志民《一個共產黨員》)
上一篇:歇后語《驢糞蛋兒外面光》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下一篇:歇后語《魯班門前弄大斧》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