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語《半截入土》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歇后語:半截入土
拼音:bàn jié rù tǔ
舊習俗土葬。半截兒身子埋進土里,指人已經過了中年,或者已經衰老。例如
已經是半截入土的人了,為什么這個脾性就不能改呢!他心里涌起一股對自己不無怨恨的情緒。(蔣子龍《狼酒》)
“他還不是為你們。他已經半截入土了,還不是為你們打算。人一年一年多了,他能不為你們打算!”老婆這樣說著。 (李準《不能走那條路》4)
或作[半截下土]。例如
所有幾年來,積聚得幾百兩銀子,也不夠那些如狼似虎差役,一搶精光。你替我想想,不討飯還干甚么呢?我是半截下土的人,到了這步田地,也說不得了。 (《廣陵潮》70回)
或作[半截子人]。例如
朱老明說:“不老,你今年怎么個歲數兒?”朱老忠說:“四十五了。”朱老明說: “四十五也是半截子人了。”(《紅旗譜》7)
或作[入土半截]、[黃土埋了半截子]、[黃土壅到脖子上]。
上一篇:歇后語《千里搭長棚,沒有不散的筵席》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下一篇:歇后語《半路里殺出個程咬金》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