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語《偷雞不成反丟一把米》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歇后語:偷雞不成反丟一把米
拼音:tōu jī bù chéng fǎn diū yī bǎ mǐ
比喻想占便宜撈好處,反倒吃了虧。例如
“原來你是個幫虎吃食兒的狐貍精!”柳葉眉?xì)獾靡а狼旋X,狠狠搧了花三春一個大嘴巴,“我要叫你們偷雞不成反丟一把米,賠了夫人又折兵。”(劉紹棠《瓜棚柳巷》5)
或作[偷雞沒成丟把米]。例如
他楊泰厚大公無私,不徇私情,得了個鐵臉老包的美名,反倒把自己襯成個以權(quán)謀私、見便宜就上的白臉臟官。用不了三天,全機(jī)關(guān)都會知道這碼事,自己偷雞沒成丟把米,那才叫窩囊呢! (孫春平《親家》)
或作[偷雞不成蝕一把米]。蝕shi,損失。例如
我怕偷雞不成蝕一把米,打不著狐貍?cè)且簧眚},反倒勸她莫忘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貪便宜沒夠就要被便宜咬了手,氣得她見著我不是閑話,就是給臉子看,我也有好些日子不到她家串門了。(《野婚》29)
或作[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例如
這回算是捅個漏子,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在月嬌身上沒撈到半點(diǎn)便宜,卻讓個毛孩子大江打個丟盔卸甲,手腕子現(xiàn)在還在汩汩流血。(《庚子風(fēng)云》2部6章)
或作[偷雞不成蝕把米]。例如陸胡理想:真倒霉!遇上這個龜孫東西。偷雞不成蝕把米,把個小褂也撕破了。 (《黃河?xùn)|流去》13章2)
他們本想把趙慶田穩(wěn)住,慢慢地開開角門,猛撲上去擒活的,沒料到:偷雞不成蝕了把米,丟了槍,還死了人。(《敵后武工隊》16章3)
或作[偷雞不成反折一把米]。折zhe,虧損。例如
如珪負(fù)痛,回馬便走,兩個嘍羅拋掉珠燈,也走了。羅成叫史大奈取了珠燈,笑道:“這個毛賊,正是偷雞不成反折一把米。”(《說唐》24回)
或作[偷雞不著蝕把米]。例如
毒死了我,你脫不了謀死親夫的罪名,要給官府捉去千刀萬剮的。讓你抵了命,西門大官人害我也是白害,他的門檻忒精,不會干這種偷雞不著蝕把米的事情。(盧群《潘金蓮》89頁)
申寶齋的話助燃了梁總管的怒火,氣憤地一跺腳說:“一臺好戲叫你們唱壞了,偷雞不著蝕把米。”(《冀魯春秋》1部3章1)
或作[偷雞不著虧把米]。例如
皇帝一聽,該死!真是偷雞不著虧把米,面子都是他們的,里子統(tǒng)統(tǒng)我來受,沒有辦法,只能答應(yīng)。(《再生緣》79回)
或作[偷雞不成,反倒蝕把米]。
上一篇:歇后語《不見棺材不落淚》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下一篇:歇后語《出頭椽子先爛》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