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有三樂》什么意思|注釋|譯文|翻譯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① (《孟子》)
【注釋】①王天下:統治天下。怍(zuò):慚愧,愧疚。
【譯文】君子有三件樂事,是即便得天下為王也不愿意換的。父母都還健康地活著,兄弟也沒有什么意外,是其樂之一;迎面對天無愧,低頭對人無愧,是其樂之二;能夠得到天下的少年英才而加以教育,是其樂之三。君子有了這三件樂事,是即便得天下為王也不愿意換的啊。
【評說】“父母俱存,兄弟無故。”姊妹共同孝敬父母,兄弟相互和睦禮讓,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彼此享受著充滿親情、愛意的天倫之樂。這確實是人生的一大樂事。
可是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卻由于婚姻、愛情、贍養、遺產等問題,而搞得父子反目、兄弟成仇。
其實,應該想想人生在世“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回做兄弟?”
上一篇:《慈孝父母者,必有增益》什么意思|注釋|譯文|翻譯
下一篇:《圣治》什么意思|注釋|譯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