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一友人沉雅從容,若溫而不理者①。隨身急用之物,座客失備者三人,此友取之袖中,皆足以應之。或難以數(shù)物,呼左右取之,攜中黎然在也。余嘆服曰:“君不窮于所用哉!”曰:我無以用為也,此第二者,偶備其萬一耳。備之心,慎之之心也,慎在備先。凡所以需吾備者,吾已先圖,無賴于備,故自有備以來,吾無萬一,故備常余而不用。或曰:是無用備矣。曰:無萬一而猶備,此吾之所以為慎也。若恃備而不慎,則備也者,長吾之怠者也,久之必窮于所備之外。恃慎而不備,是慎也者,限吾之用者也,久之必窮于所慎之外。故寧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余嘆服曰:此存心之至者也。《易》曰:“藉之用茅,又何咎焉②。”其斯之謂與?吾識之,以為疏忽者之戒。
【譯文】我有一個朋友,沉雅從容,好像性格很柔和不善理事的樣子。一次聚會,隨身急用的東西,有三個人忘了準備。我這個朋友就從袖中取出了三件東西,都可以供那三個人應用。有的人又故意為難他,說了幾種東西,讓他拿出來。我的朋友喊跟隨他的人取出來,他帶的東西中果然有這幾種東西。我佩服地感嘆道:“你不會發(fā)愁沒的用啊!”友人說:“這不是我要用的東西,這是第二者,以備萬一會用得到。預備之心,就是謹慎小心的意思,謹慎要在預備之先。凡是我所需要的、應該必備的,我早就準備好了,不必依賴預備的東西。因此自從有了預備以來,沒有發(fā)生過萬一的情況,所以預備的東西常常有余而不用。”有人說:“這樣的話,就不需要預備了。”友人說:“沒有發(fā)生萬一的情況,但是我還要預備,這就是我的慎重。假如依仗有了預備而不謹慎,那預備好了,只能助長我的怠忽。時間長了,必然連預備的東西也不夠用。依仗謹慎而不預備,那么謹慎的結果,只能限制我使用的東西,時間長了,必然連謹慎準備的必用之物也不夠用。所以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我聽了嘆服地說:“這樣的用心也真精細到極點。《易經》說:‘放祭品的時候,用茅草來襯墊,有什么不好。’是講慎重之極的意思,大概這也是指我的朋友的這種做法吧!”我把這件事記下來,用來告誡那些疏忽大意的人。
注釋
【注釋】①理:治。 ②“藉之用茅”二句:語出《周易·系辭上》。原文為:“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說文》:“藉,祭藉也。”即祭祀用的草墊。茅,即白茅。《詩經·召南·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毛傳:“白茅,取潔清也。”祭祀而用白茅,敬慎之至,故曰無咎。這里所講的“慎”,與呂坤所講的存心同義。
上一篇:制禮法以垂萬世繩天下者,須是時中之圣人斟酌天理人情之至而為之,一以立極,無一毫矯拂心,無一毫懲創(chuàng)心,無—毫一切心。嚴也而于人情不苦,寬也而于天則不亂,俾天下肯從而萬世相安,故曰:“禮之用,和為貴。”“和”之一字,制禮法時,合下便有,豈不為美?《儀禮》不知是何人制作,有近于迂闊者,有近于迫隘者,有近于矯拂者,大率是個嚴苛繁細之圣人所為,胸中又帶個懲創(chuàng)矯拂心而一切之。后世以為周公也,遂相沿而守之,畢竟
下一篇:定則水,燥則火,吾心自有水火。靜則寒,動則熱,吾身自有冰炭。然則天地之冰炭誰為之?亦動靜為之。一陰生而宇宙入靜,至十月閉塞而成寒;一陽生而宇宙入動,至五月薰蒸而成暑。或曰:五月陰生矣,而六月大暑。十一月陽生矣,而十二月大寒,何也?曰:陽不極則不能生陰,陰不極則不能生陽,勢窮則反也。微陰激陽則陽不受激而愈熾,微陽激陰則陰不受激而愈溢,氣逼則甚也。至七月、正月則陰陽相戰(zhàn),客不勝主,衰不勝旺,過去者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