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性之圣人只是個與理相忘①,與道為體,不待思維,橫行直撞,恰與時中吻合②。反之圣人常常小心③,循規蹈矩,前望后顧,才執得中字④,稍放松便有過不及之差,是以希圣君子心上無一時任情恣意處。
【譯文】天生的圣人,只是個忘記了自己也忘記了天理,與道融為一體,不用思維就橫行直撞,而恰恰與中道相合的人。依靠后天修養而成的圣人,常常是小心謹慎,循規蹈矩,前望后顧,才掌握了中道,稍一放松,便出現過或不及的錯誤。因此,希望自己能修養成為圣人的那些君子,心上一刻也沒有任情恣意的地方。
注釋
【注釋】①性之圣人:指先天就具有至善之性的圣人。 ②時中:指行事時皆無過與不及者。 ③反之圣人:指后天經修養達到至善之性的圣人。《孟子·盡心下》:“堯舜,性之也;湯武,反之也。”朱熹注:“性者,得全于天,無所污壞,不假修為,圣之至也。反之者,修為以復其性,而至于圣人也。” ④執得中字:中,朱熹《中庸章句》:“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又引子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上一篇:冬者,萬物之夜,所以待勞倦養精神者也。春生、夏長、秋成,而不培養之以冬,則萬物之滅久矣。是知大冬嚴寒,所以仁萬物也。愈嚴凝則愈收斂,愈收斂則愈精神,愈精神則生發之氣愈條暢。譬之人須要安歇,今夜能熟睡,則明日必精神。故曰:冬者萬物之所以歸命也。
下一篇:二女試舜,所謂書不可盡信也。且莫說玄德升聞,四岳共薦,以圣人遇圣人,一見而人品可定,一語而心理相符,又何須試?即帝艱知人,還須一試,假設舜不能諧二女,將若之何?是堯輕視骨肉,以二女為市貨也,有是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