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自非生知之圣,未有言而不思者。貌深沉而言安定,若蹇若疑,欲發欲留,雖有失焉者,寡矣。神奮揚而語急速,若涌若懸,半跲半晦①,雖有得焉者,寡矣。夫一言之發,四面皆淵阱也。喜言之則以為驕,戚言之則以為懦,謙言之則以為諂,直言之則以為陵②,微言之則以為險,明言之則以為浮。無心犯諱則謂有心之譏,無為發端則疑有為之說。簡而當事,曲而當情,精而當理,確而當時,一言而濟事,一言而服人,一言而明道,是謂修辭之善者③。其要有二:曰澄心,曰定氣。余多言而無當,真知病本云云,當與同志者共改之。
【譯文】如果不是天生的圣人,沒有說話不需要思考的。外貌深沉,言談安定,好像凝滯,好像有疑慮,欲言欲止,這樣做即使有失誤,也比較少。神氣昂揚,語言急速,口若懸河,半通不通,這樣做即使有正確的言論,也比較少。一言之發,四面都是陷阱。說高興的話,別人以為你驕傲;說悲戚的話,別人以為你懦弱。說謙虛的話,別人以為你諂媚;說正直的話,別人以為你盛氣凌人。說意味深長的話,別人以為你陰險;說明白易懂的話,別人又認為你膚淺。無心去觸犯別人的忌諱,別人則認為你有心在譏諷;無目的的話,則懷疑有目的在說。說話能夠簡單而符合事實,委曲而符合人情,精煉而符合事理,確當而適合時宜,一句話就能辦成事,一句話就使人信服,一句話就講明道理,這就是善于講話的人。想達到這個標準,要做到兩點:一是靜下心,二是沉住氣。我這個人平時話多而無當,現在真正了解到,病根就在上面講的這個道理上。和我有共同志向的人都應當改正之。
注釋
【注釋】①跲(jiá):窒礙。《禮記·中庸》:“言前定,則不跲。”孔穎達疏:“將欲發言,能豫前思定,然后出口,則言得流行,不有躓蹶也。” ②陵:同“凌”,冒犯、侵辱。 ③修辭:修飾言辭。
上一篇:公卿爭議于朝,曰天子有命,則屏然不敢屈直矣。師儒相辯于學,曰孔子有言,則寂然不敢異同矣。故天地間,惟理與勢為最尊。雖然,理又尊之尊也。廟堂之上言理,則天子不得以勢相奪。即相奪焉,而理則常伸于天下萬世。故勢者,帝王之權也;理者,圣人之權也。帝王無圣人之理,則其權有時而屈。然則理也者,又勢之所恃以為存亡者也。以莫大之權無僭竊之禁,此儒者之所不辭而敢于任斯道之南面也。
下一篇:正大光明,透徹簡易,如天地之為形,如日月之垂象,足以開物成務,足以濟世安民,達之天下萬世而無弊,此謂天言。平易明白,切近精實,出于吾口而當于天下之心,載之典籍而裨于古人之道,是謂人言。艱深幽僻,吊詭探奇,不自句讀不能通其文,通則無分毫會心之理趣;不考音韻不能識其字,識則皆常行日用之形聲,是謂鬼言。鬼言者,道之賊也,木之孽也,經生學士之殃也。然而世人崇尚之者何?逃之怪異,足以文凡陋之筆;見其怪異,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