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其事難言而于心無愧者,寧滅其可知之跡,故君子為心愛惡,太伯是已①。情有所不忍而義不得不然者,寧負大不韙之名,故君子為理受惡,周公是已②。情有可矜而法不可廢者,寧自居于忍以伸法③,故君子為法受惡,武侯是已④。人皆為之而我獨不為,則掩其名以分謗,故君子為眾受惡,宋子罕是已⑤。
【譯文】事情難以對別人說而心中無愧的,寧可消掉可能會被人知道的痕跡。所以君子為了隱藏內心的事而會遭到人們的誤解或誹謗,周代古公亶父的兒子太伯就是這樣。情有所不忍而義不得不然的,寧可擔當大不是的名聲,所以君子會因為堅持真理而受到人們的誤解或誹謗,周公就是這樣。情有可憐而法不可廢的,寧可自居殘忍之名而要伸法,所以君子會因依法辦事而受到人們的誤解或誹謗,諸葛亮就是這樣。人們都去做而只有我不去做,寧可為掩蓋自己的美名而分擔誹謗,所以君子會因為保護眾人而受到人們的誤解,宋國的子罕就是這樣。
注釋
【注釋】①太伯:古公亶父子?!妒酚洝ぶ鼙炯o》:“古公有長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歷,季歷娶太任,皆賢婦人,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長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歷以傳昌,乃二人亡如荊蠻,文身斷發,以讓季歷。” ②周公:周武王之弟,名旦,亦稱叔旦,因采邑在周,稱為周公?!妒酚洝ぶ鼙炯o》:“成王少,周公恐諸侯畔周,公乃攝行政當國,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武庚作亂,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誅武庚、管叔,放蔡叔?!薄、廴?殘忍?!、芪浜?即諸葛亮,封武鄉侯。治蜀、治軍以法。事見《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菟巫雍?即司城子罕,名樂喜?!蹲髠鳌废骞迥?“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于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雍痹?‘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又《左傳》襄公十七年:“宋皇國父為大宰,為平公筑臺,妨于農功。子罕請俟農功之畢,公弗許。筑者謳曰:‘澤門之皙(指面白的皇國父),實興我役。邑中之黔(指面黑的子罕),實慰我心?!雍甭勚?親執樸(竹鞭)以行(巡行督察)筑者,而抶按(鞭打)其不勉者。曰‘吾儕小人皆有闔廬,以避燥濕寒暑。今君為一臺,而不速成,何以為役?’謳者乃止。或問其故。于罕曰:‘宋國區區,而有詛有祝,禍之本也?!?/p>
上一篇:鴟鴉其本聲也如鵲鳩,然第其聲可憎,聞者以為不祥,每彈殺之。夫物之飛鳴何嘗擇地哉?集屋鳴屋,集樹鳴樹,彼鳴屋者,主人疑之矣,不知其鳴于野樹,主何人不祥也?至于犬人行,鼠人言,豕人立,真大異事,然不祥在物,無與于人。即使于人為兇,然亦不過感戾氣而呈兆,在物亦莫知所以然耳。蓋鬼神愛人,每示人以趨避之幾,人能恐懼修省,則可轉禍為福。如景公之退孛星,高宗之枯桑榖,妖不勝德,理氣必然。然則妖異之呈兆,即蓍龜之
下一篇:問:嚴子陵何如?曰:富貴利達之世不可無此種高人。但朋友不得加于君臣之上,五臣與舜同僚友,今日比肩,明日北面而臣之,何害其為圣人?若有用世之才,抱憂世之志,朋時之所講求,正欲大行竟施以康天下,孰君孰臣正不必爾。如欲遠引高蹈,何處不可藏身?便不見光武也得。既見矣,猶友視帝而加足其腹焉,恐道理不當如是。若光武者則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