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鴟鴉其本聲也如鵲鳩,然第其聲可憎①,聞者以為不祥,每彈殺之。夫物之飛鳴何嘗擇地哉?集屋鳴屋,集樹鳴樹,彼鳴屋者,主人疑之矣,不知其鳴于野樹,主何人不祥也?至于犬人行,鼠人言,豕人立,真大異事,然不祥在物,無與于人。即使于人為兇,然亦不過感戾氣而呈兆,在物亦莫知所以然耳。蓋鬼神愛人,每示人以趨避之幾,人能恐懼修省,則可轉禍為福。如景公之退孛星②,高宗之枯桑榖③,妖不勝德,理氣必然。然則妖異之呈兆,即蓍龜之告,繇是吾師也,何深惡而痛去之哉?
【譯文】貓頭鷹的叫聲也如同喜鵲和斑鳩的叫聲一樣,只是因為叫聲難聽,聽到的人就認為是不祥之兆,每每要射殺它們。鳥類飛翔的時候鳴叫,何嘗會選擇地點呢?落在屋上就在屋上鳴叫,落在樹上就在樹上鳴叫。落在屋上鳴叫的,主人就懷疑會給自己帶來禍殃,不知在野外樹上鳴叫的,會主何人不祥?至于犬如人行,鼠如人言,豕如人立,真是非常奇異的事情,然而不祥只表現在動物的身上,和人沒有關系。即使對人是個兇事,也不過是物感受了乖戾之氣而呈現出來的兇兆罷了,動物本身也不知其所以然。鬼神愛人,每每向人顯示趨福避災的征兆,人能夠心存恐懼而注意修養省察,則可以轉禍為福。如齊景公沒用祭祀就消除了彗星出現可能帶來的災禍,殷高宗用修德的方法來避免桑榖生于朝可能會帶來的禍殃,這是因為妖不勝德,理氣必然的道理。然而出現了妖異的征兆,就如同占卜時的預告,可以視作我們的老師啊!為什么還要深惡痛絕地除掉它們呢?
注釋
【注釋】①第:只。 ②景公之退孛星:景公,齊景公。孛星,彗星。《左傳》昭公二十六年:“齊有彗星,齊侯使禳之。晏子曰:‘無益也,只取誣焉。天道不諂,不貳其命,若之何禳之?且天之有彗也,以除穢也。君無穢德,又何禳焉?若德之穢,禳之何損?……’公說,乃止。” ③高宗之枯桑榖:高宗,殷高宗。《史記·殷本紀》:“帝太戊立伊陟為相。亳有祥桑榖共生于朝,一暮大拱。帝太戊懼,問伊陟。伊陟曰:‘臣聞妖不勝德,帝之政其有闕與?帝其修德。’太戊從之,而祥桑枯死而去。……殷復興,諸侯歸之,故稱中宗。”
上一篇:人心喜則志意暢達,飲食多進而不傷,血氣沖和而不郁,自然無病而體充身健,安得不壽?故孝子之于親也,終日乾乾,惟恐有一毫不快事到父母心頭。自家既不惹起,外觸又極防閑,無論貧富貴賤、常變順逆,只是以悅親為主,蓋悅之一字,乃事親第一傳心口訣也。即不幸而親有過,亦須在悅字上用工夫。幾諫積誠,耐煩留意,委曲方略,自有回天妙用。若直諍以甚其過,暴棄以增其怒,不悅莫大焉,故曰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下一篇:其事難言而于心無愧者,寧滅其可知之跡,故君子為心愛惡,太伯是已。情有所不忍而義不得不然者,寧負大不韙之名,故君子為理受惡,周公是已。情有可矜而法不可廢者,寧自居于忍以伸法,故君子為法受惡,武侯是已。人皆為之而我獨不為,則掩其名以分謗,故君子為眾受惡,宋子罕是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