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法不欲驟變,驟變雖美,駭人耳目,議論之媒也。法不欲硬變,硬變雖美,拂人心志,矯抗之藉也。故變法欲詳審,欲有漸,欲不動聲色,欲同民心而與之反復其議論。欲心跡如青天白日,欲獨任躬行不令左右借其名以行胸臆。欲明且確,不可含糊,使人得持兩可,以為重輕。欲著實舉行,期有成效,無虛文搪塞,反貽實害。必如是而后法可變也。不然,寧仍舊貫而損益修舉之。無喜事,喜事人上者之僇也①。
【譯文】法令不能驟然改變,驟然改變雖然很好,但使人驚駭,成了人們街談巷議的事情。法令不能硬性改變,硬性改變雖然很好,但和人們的希望相違背,就成了人們違抗的借口。所以變法要經過詳細周密的準備,要漸漸改變,要不動聲色地改變,要和民眾同心一致反復地商量議論。要心跡如青天白日一樣沒有夾雜私念,要能獨任躬行不讓身邊的人借其名義隨心所欲地去做。要明白確定,不能含糊其辭,使人覺得兩可,可以隨意改變。要想真正實行,期有成效,不能虛文搪塞,反貽實害。必須這樣,才可以變法。不然,寧愿依照舊法而稍加增損修改,不要多事。喜多事是居上位者的羞辱。
注釋
【注釋】①僇:羞辱。
上一篇:“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此舜時獄也。以舜之圣,皋陶之明,聽比屋可封之民,當淳樸未散之世,宜無不得其情者,何疑而有不經之失哉?則知五聽之法不足以盡民,而疑獄難決自古有之,故圣人寧不明也而不忍不仁。今之決獄輒恥不明而以臆度之見、偏主之失殺人,大可恨也。夫天道好生,鬼神有知,奈何為此?故寧錯生了人,休錯殺了人。錯生則生者尚有悔過之時,錯殺則我亦有殺人之罪。司刑者慎之。
下一篇:夫坐法堂,厲聲色,侍列武卒,錯陳嚴刑,可生可殺,惟吾所欲為而莫之禁,非不泰然得志也。俄而有狂士直言正色,詆過攻失,不畏尊嚴,則王公貴人為之奪氣。于斯時也,威非不足使之死也,理屈而威以劫之,則能使之死而不能使之服矣。大盜昏夜持利刃而加人之頸,人焉得而不畏哉?伸無理之威以服人,盜之類也,在上者之所恥也。彼以理伸,我以威伸,則彼之所伸者蓋多矣。故為上者之用威,所以行理也,非以行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