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湯禱桑林①,以身為犧②,此史氏之妄也。按湯世十八年旱,至二十三年禱桑林,責六事③,于是旱七年矣天乃雨。夫農事冬旱不禁三月,夏旱不禁十日,使湯待七年而后禱,則民已無孑遺矣。何以為圣人?即湯以身禱而天不雨,將自殺與,是絕民也;將不自殺與,是要天也④。湯有一身,能供幾禱?天雖享祭,寧欲食湯哉?是七年之間,歲歲有旱,未必不禱;歲歲禱雨,未必不應。六事自責,史臣特紀其一時然耳。以人禱,斷斷乎其無也。
【譯文】史書記載,商湯曾在桑林中祈禱,許愿以身為祭品,求天降雨。這是史書記載的錯誤。商湯十八年時天旱,到二十三年時,湯才在桑林中祈禱,責備自己犯了六種錯誤,那么旱了七年天才下雨。農耕之事,冬旱經不住三個月,夏旱經不住十天,假如湯等旱了七年才去祈禱,那人民早死光了,他怎么能稱得上圣人呢?如果湯以身許愿而天不下雨的話,他要自殺,是自絕于民;如不自殺,是要挾上天。商湯只有一個身體,能供幾次祈禱呢?天雖然愿意享受祭祀,能以湯為食品嗎?看來七年之間,年年有旱災,湯未必不是年年祈禱;歲歲祈雨,未必都不回應。以六事自責的事,可能只是史臣記載某一次祈禱的事罷了。以身為禱,一定是沒有的事。
注釋
【注釋】①湯禱桑林:《淮南子·主術》:“湯之時,七年旱,以身禱于桑林之際,而四海之云湊,千里之雨至。” ②犧:古時祭祀用的純色牲畜。這里指湯以身為祭品。 ③責六事:《荀子·大略篇》:“湯旱而禱曰:‘政不節與?使民疾與?何以不雨至斯極也。宮室榮與?婦謁盛與?何以不雨至斯極也。苞苴行與?讒夫興與?何以不雨至斯極也。’”苞苴,指賄賂。楊倞注:“貸賄必以物苞裹,故總謂之苞苴。” ④要:脅迫、要挾。
上一篇:圣人是物來順應,眾人也是物來順應。圣人之順應也,從廓然大公來,故言之應人如響,而吻合乎當言之理;行之應物也,如取諸宮中,而吻合乎當行之理。眾人之順應也,從任情信意來,故言之應人也,好莠自口,而鮮與理合;事之應物也,可否惟欲,而鮮與理合。君子則不然,其不能順應也,不敢以順應也。議之而后言,言猶恐尤也;擬之而后動,動猶恐悔也。卻從存養省察來。噫!今之物來順應者,人人是也,果圣人乎?可哀也已。
下一篇:小人有恁一副邪心腸,便有一段邪見識;有一段邪見識,便有一段邪議論;有一段邪議論,便引一項邪朋黨,做出一番邪舉動。其議論也,援引附會,盡成一家之言,攻之則圓轉遷就而不可破。其舉動也,借善攻善,匿惡濟惡,善為騎墻之計。擊之則疑似牽纏而不可斷,此小人之尤而借君子之跡者也,此藉君子之名而濟小人之私者也,亡國敗家,端是斯人。若明白小人,剛戾小人,這都不足恨,所以《易》惡陰柔。陽只是一個,惟陰險伏而多端,變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