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小人有恁一副邪心腸,便有一段邪見識;有一段邪見識,便有一段邪議論;有一段邪議論,便引一項邪朋黨,做出一番邪舉動。其議論也,援引附會,盡成一家之言,攻之則圓轉遷就而不可破。其舉動也,借善攻善,匿惡濟惡,善為騎墻之計。擊之則疑似牽纏而不可斷,此小人之尤而借君子之跡者也,此藉君子之名而濟小人之私者也,亡國敗家,端是斯人。若明白小人,剛戾小人,這都不足恨,所以《易》惡陰柔。陽只是一個,惟陰險伏而多端,變幻而莫測,駁雜而疑似。譬之光天化日,黑白分明,人所共見;暗室晦夜,多少埋伏,多少類象,此陰陽之所以別也。虞廷黜陟①,惟曰幽明,其以是夫?
【譯文】小人有怎樣的一副邪心腸,便有一些邪見識;有一些邪見識,便有一番邪議論;有一番邪議論,便引進一些邪朋友、做出一番邪舉動。小人的言論,援引附會,竟然能成一家之言,反駁他,他就圓轉遷就,也反駁不倒。他的舉動是借善攻善,藏惡濟惡,善為騎墻之計。攻擊他,這些事又似是而非、牽纏連繞而難以解決。這是小人中比較突出的借用君子行跡的人,這是借用君子之名來成就小人的私利的人。亡國敗家,都是這些人造成的。若說那些明白的小人、剛戾的小人,這些人還不夠可恨,所以《易經》最厭惡陰柔。陽只是一個,惟有陰,陰險隱藏在里邊又有多種情況,變幻莫測,駁雜而疑似。比如在光天化日之下,黑白分明,人都能看得見;而在暗室黑夜之中,有多少埋伏,多少東西,就看不清楚了。這就是陰陽的區別。舜在決定官吏升降的時候,退其幽者,升其明者,大概就是因為這個道理吧!
注釋
【注釋】①虞廷黜陟(chùzhì):《尚書·舜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孔氏注:“三年有成,故以考功,九歲則能否、幽明有別,黜退其幽者,升進其明者。”黜,罷免、革除。陟,登高,引申為晉升。
上一篇:湯禱桑林,以身為犧,此史氏之妄也。按湯世十八年旱,至二十三年禱桑林,責六事,于是旱七年矣天乃雨。夫農事冬旱不禁三月,夏旱不禁十日,使湯待七年而后禱,則民已無孑遺矣。何以為圣人?即湯以身禱而天不雨,將自殺與,是絕民也;將不自殺與,是要天也。湯有一身,能供幾禱?天雖享祭,寧欲食湯哉?是七年之間,歲歲有旱,未必不禱;歲歲禱雨,未必不應。六事自責,史臣特紀其一時然耳。以人禱,斷斷乎其無也。
下一篇:人之念頭與氣血同為消長,四十以前是個進心,識見未定而敢于有為;四十以后是個定心,識見既定而事有酌量;六十以后是個退心,見識雖真而精力不振。未必人人皆此,而此其大凡也。古者四十仕,六十、七十致仕,蓋審之矣。人亦有少年退縮不任事,厭厭若泉下人者;亦有衰年狂躁妄動喜事者,皆非常理。若乃以見事風生之少年為任事,以念頭灰冷之衰夫為老成,則誤矣。鄧禹沉毅,馬援矍鑠,古誠有之,豈多得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