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古稱君門遠(yuǎn)于萬里,謂情隔也。豈惟君門?父子殊心,一堂遠(yuǎn)于萬里;兄弟離情,一門遠(yuǎn)于萬里;夫妻反目,一榻遠(yuǎn)于萬里。茍情聯(lián)志通,則萬里之外猶同堂共門而比肩一榻也。以此推之,同時(shí)不相知而神交于百世之上下亦然。是知離合在心期①,不專在躬逢②。躬逢而心期,則天下至遇也。君臣之堯、舜,父子之文、周,師弟之孔、顏③。
【譯文】古人說君門遠(yuǎn)于萬里,這是說感情的距離。豈只君門如此?如果父子不一心,是同處一堂而遠(yuǎn)于萬里;兄弟離情,是同在一門而遠(yuǎn)于萬里;夫妻反目,是同在一榻而遠(yuǎn)于萬里。假如情聯(lián)志通,相距萬里之外也如同堂共門、比肩一榻。以此類推,有的生在同一時(shí)代而互不了解,有的相距百世而神交心通,也是同樣的道理。以此可知離合是指兩心是否期許,而不專指親身相遇。親身相遇加上兩心期許,這是天下的至遇,君臣中的堯、舜,父子中的周文王、周公旦,老師弟子中的孔子、顏淵,就是至遇的典型。
注釋
【注釋】①心期:兩心相印,相互期許。 ②躬逢:親身相遇。 ③“父子之文、周”二句:文指周文王,周指周公旦,孔指孔子,顏指孔子弟子顏淵。
上一篇:有國家者要知真正祥瑞,真正祥瑞者,致祥瑞之根本也。民安物阜,四海清寧,和氣熏蒸而祥瑞生焉,此至治之符也。至治已成,而應(yīng)征乃見者也。即無祥瑞,何害其為至治哉!若世亂而祥瑞生焉,則祥瑞乃災(zāi)異耳。是故災(zāi)祥無定名,治亂有定象。庭生桑榖未必為妖,殿生玉芝未必為瑞。是故圣君不懼災(zāi)異,不喜祥瑞,盡吾自修之道而已。不然,豈后世祥瑞之主出二帝三王上哉!
下一篇:劍長三尺,用在一絲之铦刃。筆長三寸,用在一端之銳毫,其余皆無用之羨物也。雖然,使劍與筆但有其铦者銳者焉,則其用不可施。則知無用者,有用之資;有用者,無用之施。易牙不能無爨子,歐冶不能無砧手,工輸不能無鉆廝。茍不能無,則與有用者等也,若之何而可以相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