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耳目之玩,偶當于心,得之則喜,失之則悲,此兒女子常態也。世間甚物與我相關,而以得喜以失悲邪?圣人看得此身亦不關悲喜,是吾道之一囊橐耳①。愛囊橐之所受者,不以囊橐易所受,如之何以囊橐棄所受也?而況耳目之玩又囊橐之外物乎?
【譯文】賞心悅目的東西,偶爾心中喜歡,得到了就高興,失去了就悲傷,這是小孩子和女人的常態。世間什么事物與我相關,而能使我得到就高興,失去就悲傷呢?圣人看自己本身和悲喜毫無關系,身體只不過是載道的一個袋子而已。喜歡袋子中裝載的東西,就不會用袋子來換取這些東西,怎么能為了這個袋子而丟棄裝載的東西呢?況且賞心悅目的東西又是身外之物呢!
注釋
【注釋】①囊橐:口袋,袋子。這反映了呂坤重道輕身的思想。
上一篇:涵養不定底,自初生至蓋棺時凡幾變,即知識已到,尚保不定畢竟做何種人。所以學者要德性堅定,到堅定時,隨常變窮達生死只一般,即有難料理處,亦自無難。若平日不遇事時盡算好人,一遇個小小題目便考出本態,假遇著難者大者,知成個什么人!所以古人不可輕易笑,恐我當此,未便在渠上也。
下一篇:辨學術,談治理,直須窮到至處,讓人不得。所謂“宗廟朝廷便便言”者,蓋道理古今之道理,政事國家之政事,務須求是乃已。我兩人皆置之度外,非求伸我也,非求勝人也,何讓人之有?只是平心易氣,為辨家第一法,才聲高色厲,便是沒涵養。